98,07,03 六祖壇經五八六七果因轉詳示


王氏佛堂  劉芳村講師 主講


66頁智通問四智之義,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因為識就是生滅,智就是不生不滅,所以我們把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轉成四智,智通問六祖:「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六祖說:能夠了解三身,自性具備有三身,然後發明成四智,都不離開見聞緣,能夠超然登佛地,智通就問四智之義,六祖說:了解三身就能夠知道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轉成四智就是這樣,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所以這一段就是作功夫的方法,後學把它詳細解說,我們就會知道怎麼做。我們從五八六七果因轉認識,那個五就是眼耳鼻舌身有五個,八只有一個阿賴耶識第八,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那是第六,七就是末那,也就是潛意識啦,五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有五個,八是大圓鏡智阿賴耶識第八,六就是意識,七就是意根,末那識就是意根,所以五八就是果,六七就是因。果因轉,有沒有?果因轉,五八是果,六七是因,那果上面是轉不動,比如說我這邊是因,台北車站是果,那我們在因地的地方想買車票,我們這邊沒有,一定要果地車站才有,這樣了解嗎?我們果上轉不動,要從因轉,了解意思嗎?我們什麼事都要從因做,因已經種了,果它就會呈現。我們從因地這邊開始走,走到台北車站就果地了,這邊算因地,所以因的時候,可以做,可以轉,果就不行,果要等到那個地方了,你才能夠達到,才能夠知道,才能夠呈現,那個因果整個圓滿了。那個五八是果,所以先放著,眼、耳、鼻、舌、身跟阿賴耶這先放著,先從第六跟第七下手,下手做功夫,那第六意識就是我們面對凡塵的萬相、萬事開始接觸,一接觸的時候,那個呈現的那個叫意識,那第七那個末那,是我們深思的時候,皺起眉頭在想,那個就是第七啦!所以我們日常都在用,我們第六、第七日常都在用,最接近的、比較淺的,那個就是第六的意識,比較深的就是意根,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它叫末那。我們在修道的時候,從第六意識,我們不要用意識,我們用妙觀察智,把那個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是因緣聚會才呈現的,因緣聚會才呈現意識,所以這個意識不要用,我們用我們那個佛性本體出來的妙觀察智。用我們那個妙觀察智,來觀察凡塵的萬相、萬事,這樣的話叫做始覺智,開始覺悟的智慧。那我們能夠改變,就從這裡改變,我們從眾生改變要進入修道成佛,就是這個地方。從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是主觀,妙觀察智是客觀,因為我們在生活的時候,都是主觀認定,然後主觀生活,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是意識啦!這個不要用!這個用了我們造業,我們用妙觀察智,那事情一來的時候,我們都深入的去觀察,觀察它怎麼形成的,怎麼變化的,這樣的話就已經開始覺悟了。那你開始覺悟的話,我們人生的整個行為都改變了。我們人生的整個想法、我們的作法,整個從這邊改變。從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已經進入真理世界。所以從這邊開始下手,那我們已經可以了,要一直勉勵自己,一直勉勵自己做,一直做,做到熟悉,那做到很熟悉的時候,我們時時刻刻都是在用我們那個直心啦!直心就是道場。因為那個妙觀察智不是因緣聚會呈現的,是我們佛性本身出來,它本身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用它,用它的時候就不會考慮自己的自私自利啦!考慮到真理,那考慮到真理的話,我們去做的事情就沒有業,就不造業。你都行善,沒有善業,都不會行惡,沒有惡業。那個時候,我們了解都是已經從佛性出來,從佛性出來,我們用佛性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這樣這很理想。我們馬上就改變整個人生,新的業已經不造,舊的業我們就一直了,就好了。所以從這裡改變啦!所以這個前賢他蠻會契入重點,研究那麼多那麼多怎麼做?不知道怎麼做?研究很多知道很好沒有用,知道怎麼做很重要啦!就是從這個第六意識,因為我們在凡塵都是用第六意識啦!那第六意識已經用了很習慣了,根深蒂固,所以要轉過來不容易。那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要用意識!不要用意識!一定要用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的妙觀察智,那我們用熟悉了以後,你自然而然都在真理世界,都已經在了。然後已經可以了,我們再來轉第七的意根,就是末那識。那個末那識就是恆審思量,我們皺起眉頭一直在想、在想,所以做最善的事、做最惡的事,都從這裡出來,你要做害人害到很淒慘,也是從這裡出來;你要幫助人幫助得很理想,也從這裡出來。所以那個恆審思量,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那個裡面就是有一個很難消除的我,就是我相。就是很根深蒂固的我相,就是在第七的末那識。這個我,各位前賢!很驕傲!都很驕傲!看不見的,不知不覺它就會冒出來,那冒出來我們也都不知不覺。要把第七的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一切都平等,不管有相、無相、有形、無形都平等,不管身份地位高、低、有錢、沒錢都平等,平等性智,所以六祖就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現在的人德都很缺欠,就是因為不平等,都是有分別心。分別心很強,一看了那個人沒錢就看人不起了,一看了那個人喔!做大官你就想去攀緣,那個叫分別心,不平等。所以我們就沒有德性,建立不起來。那我們要了解都是平等,不管什麼樣再怎麼卑微的動物啊!也跟我們一樣平等,這樣的話那平等性智一出來,那個我,很驕傲的我,就沒有了,就不見了。那我不見了,不會造業啦!我們造業都是這個我,都是沒看到、講不出來的那個在造業,都是它,所以我們把它變成平等性智,這二個最重要,這叫做因,五八六七果因轉。六七的因轉了,因一轉了以後,我們現在就用那個第六的妙觀察智、第七的平等性智來指揮,指揮我們前面眼、耳、鼻、舌、身,指揮就是你聽我的命令去做,你不能自己作主張啦!你不能當家,你就是使用人,就是奴婢,就是要聽話,所以叫成所作。完成我的命令你去做,成所作智,全部都是佛性。成所作,然後眼、耳、鼻、舌、身已經轉過來了,最後阿賴耶識就變成大圓鏡智。變成我們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物來則現,物去不留。五八就是果,六七就是因。那我們從因轉因轉了以後,果就轉,那整個就進入佛世界。各位前賢!這樣聽懂嗎?懂不懂?(懂!)會做了沒?現在各位都有錄音,把它反覆聽,聽得很熟,然後再去做。因為在轉這個地方,六祖就講:轉處不留情,不要留情。因為我們都習慣性,它已經非常習慣,叫做既得利益啦!那你不把它斬斷,你還留一點情,喔!那個習慣性去不掉啦!所以轉處不留情,一定要走真理,這個叫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那伽,就是龍,天上的龍。繁興就是很繁華的地方所在,可是你面對所有繁榮的地方、很吵雜的地方,你都在大定裡面,為什麼?在真理世界,所以繁興永處那伽定,很熱鬧的景象,你在菜市場裡面沒有看到一個人,菜市場不是很多人,很吵雜嗎?可是你在龍定之中,你看的只有大定而已啊!沒有看到那麼吵雜的景象。你看!那個理想,修到那個程度-大定。(班員:劉講師!那五六七八第八是比較動,那萬緣放下比較靜嗎?)你怎麼都要把它全部攪在一起,你很愛吃什錦麵嗎?(班員:你不是教我們要做萬緣放下嗎?)你要做萬緣放下,那個是時時刻刻都可以做,做這個五八六七果因轉,這是很切入要點,很切入要害。這改變我們的那個習慣性是很快,萬緣放下是比較和緩,温和緩慢。這個是很快,因為你一下子要把它改掉,意識我不用,我要用我們佛性的本體。(班員:那五六七八果因轉)你還不清楚啊?(班員:是清楚啦!可是你給我們的東西很多,會錯亂,有時候比如ABC可能混在一起,有時候萬緣放下,有時候五八六七)其實它有融通的地方,你做到後來,它全部都是都是一,都是道。雖然它的角度,那叫條條大路通理天。(班員:你不是要我們一門深入嗎?)我們也是一門深入啊!我們從心性進入不是也一門嗎?你有從很多門嗎?不是一門深入嗎?因為講多不容易住相,只有講一個就容易住相,認為這樣才可以。因為凡塵事非常多啦!疊起叢生,這麼多,所以法門就很多。所以你問她,她聽了最久了。有幾年了?(六年多)。薛姐跟我講她六月十號滿四年,她功夫很好,各位有問題可以打電話問她。她有實際做,有實際的經驗。她可以告訴你,怎麼做?薛姐可以把毛細孔看得喔這麼大。她說:喔!我著魔了!怎麼會變這個樣?我說:那個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是著魔,是好現相。妳要修到那個程度,還要很努力才能夠到達。不追求那個啦!可是它自然會呈現,當你呈現的時候,趕快打電話問她,這樣分得清八識跟四識嗎?可以了哦!那就了解說怎麼做。因為法門雖然有一點不同,可是它都會融通,這個是比較切入要害,我們的習慣性已經既得利益,都不知不覺就顯現出來了,就出來了。這個是不讓你的習慣性一直連續,是這樣的,所以改變最大就是五八六七果因轉,萬緣放下是我們和緩,你有空閒的時,那個時間不是很長,就可以做了。不是很長的時間啦!比如有二十分鐘或十分鐘空閒的時間,我就可以做了。這個五八六七果因轉,要持之以恆,時間要久一點,它才會養成習慣,那養成習慣就成功了。那你聽多久了(五年六個月)那比她還長啦!她也很努力,非常努力追求,那也有心得,她也都會跟大家共享,知道了就要傳播,要把真理傳播,不然我們說道很殊勝,到底殊勝在哪裡?都不知道,沒有研究不知道,研究了以後才知道喔!真的很殊勝,可以修證,我們可以修證到成仙作佛,可以千百億化身,可以變化無窮。雖然我們不追求那個方向,可是那個自然功能都會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