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1, 3 大勢至菩薩修持法門---唸佛圓通(取自楞嚴經) 


        板橋醒世佛堂    劉芳村講師主講


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也謝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我們今天講念佛圓通,大勢至菩薩的修持法門。


我們上個禮拜就講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我們要講的這一段在楞嚴經第43片也有詳細解說,念佛圓通它的內容就是我們在做的萬緣放下那個內容。跟萬緣放下這個非常相似,一樣,因為我們凡塵講到這個念佛都是念外佛,就是有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南海古佛,都是念這一些有佛號的佛。可是這個念佛圓通是我們念自性佛,念我們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所以是念自佛。那後學把大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所講的念佛,後學把它抄錄。所以大家手拿的這一段,那個我們的講義裡面沒有,所以特別就是把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講的內容,全部詳細解說。在42片、44片都有,各講一次,可是43片解說最詳細,所以我們晚上講得假如沒有很詳細了解的話,可以用43DVD來補助。補助我們那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那個內容怎麼做,會講得很詳細,那因為上個禮拜把大勢至修持已經講過了。所以現在就從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舍利弗講的那一段開始講。好不好?(好!)還是從頭講一次?(從頭講!)好!從頭再講!


大勢至修法門是七大裡面的見(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各位還記得嗎?七大,那裡的見就是我們的根(六根),根大,那六根全部包含在內,所以講大勢至修持法門,因為大勢至菩薩已經累世累劫都在修,是很久才修成那個工夫的,所以大勢至菩薩講: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就是非常久之前,有佛出現在凡塵,名叫無量光十二個如來相繼一劫,所以我們了解我們的上面是莊嚴劫,現在是賢劫,那賢劫以後是星宿劫,那莊嚴劫有一千位佛,賢劫有一千位佛,星宿劫有一千位佛,那這個十二個如來相繼一劫,又在莊嚴勢之前,那可見就是非常久啦。以我們現象的時間來講非常久,可是以我們佛性來講,那個都是一剎那啦,都是在本性之中,那時大勢至菩薩開始在修道,就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那麼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超日月光佛教大勢至菩薩念佛三昧,這是大致交待,以往祂所修的那個時間的過程。那麼念佛三昧的內容,他就比喻說: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專為忘,一個一直在想念,一個都把過去全部忘光光了。如是這二個人,若逢,已經遇到了,可以因為一個人專門是忘的,跟一個人專門是念的,二個人就不逢,就是遇到就不相識。所以若逢不逢,那麼或見,已經見到了,但是非見。就是沒有看到,對面不相識。那麼這是一個角度。那底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這個就講說二個人假如說是念,互相能夠懷念回憶,那麼二個人回憶,那個念深,就是那個很深的緣,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就是一生一生,每一生每一世,同於形影,就是都會在一起,不相乖異,都不會離開這個是大勢至菩薩大致的把那個過往,稍微講一下,那底下就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如來在想念我們眾生,可憐我們眾生在苦海裡面沈溺,所以就憐念,很想超渡我們脫離苦海,就好像母親在懷念孩子,那麼假如說這個孩子翅膀硬了,飛了,若子逃逝,雖憶何為。這個孩子都不想念母親,母親念沒用,雖憶何為。那假如說:子若憶母,這個孩子假如說都會懷念父母養育的那一種辛苦。如母憶時,好像母親在想念孩子,那二個一直都有相關連。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就是這母子生生世世都會在一起,不會離開很遠,那麼若眾生心。憶佛念佛。我們眾生的心能夠來念佛,回憶佛,那麼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定可以見到佛,去佛不遠,就是離佛很近,不很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借著什麼樣的法門,就可以心就開了,了解到真理了。作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好像那個作香的,在染那個香,那因為有染香,所以全身都有香的味道。此則名曰:香光莊嚴。那麼大勢至菩薩說: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在因地的時候,因為念佛的那個心,進入無生法忍。我們上禮拜有解說,那個忍是安住不動。我們說忍耐,是凡塵的現象裡面的一種解說,那真正它的含義就是安住不動,因為在佛來講,沒有分別心,所以沒有侮辱的人,也沒有受侮辱的人,沒有的話就不用忍啦!所以那個忍在修持的裡面都沒有,那麼忍用在修持裡面就是安住不動,就是我們進入無生法,安住不動,就像那個三十二歳就過世的那個顏回,顏回他就是拳拳服膺,那個就是安住不動,已經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理上,然後都不動搖。所以他不管遭遇怎麼苦,生活上很困苦,他都不在意,很快樂啦!那我們現在都很在意這個生活上的一些物質方面的享受,所以假如說像顏回的生活,我們大概沒有辦法快樂的起來。可是顏回很快樂,他的快樂不是裝給人看,而是自己真的從內心發出的快樂,因為他已經得到孔老夫子教導,已經安住不動。已經把心安住在真理,都不動了。所以那個忍就是安住不動的意思,那我們要知道說,一定要進入無生法忍,才真的修道,就是很踏實,已經真的在修道,「無生法」就是不生不滅的我們那個真心佛性,都已經啟發了,然後我們知道,已經有把握了,這樣就叫得到無生法忍。各位得到了沒有?(得到了!)一定要啟發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能夠確實掌握到自己的佛性,就是得到無生法忍。安住在我們佛性、不生不滅的那個境地上面,都不動了、不動心,那這樣一定成佛啦!就絕對會成。所以這個無生法忍就是我們修道一個最基本工夫,就是要成菩薩、成阿羅漢、成辟支佛、成佛最基本的要無生法忍,全部都是要無生法忍才可以成就。今於此界。大勢至菩薩說:現在在娑婆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收攝我們念佛的人歸在淨土,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這個心淨,佛土就淨啦!所以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所以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是把六根都收回來,淨念相繼。那個以淨念來念佛,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凡塵所流行的念佛是嘴巴在念,沒有說六根在念啦!所以這個都攝六根,就是全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在念佛。各位有沒有試試看六根念佛?大概可以做得很容易的,就是我們嘴巴跟意念,眼耳鼻舌身意的意,第六個,用意來念佛容不容易?哇!沒有試過!各位就了解我們嘴巴不念,你用意念念,可不可以念佛?(可以!)沒試過,不知道,要學,用六根來念佛。眼睛在念佛,耳朵也在念佛;嘴巴會念也不錯,身體也會念,六根都在念佛,收攝六根來念。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得到正定,念佛可以得到正定,所以祂的修持方法就是這樣。斯為第一,他把它放在第一位


大勢至菩薩隨順世人,那麼大勢至菩薩隨順我們凡人,同稱為我,我憶往昔那個我,不同凡人妄執之我,那麼憶者憶念,明記不忘也,往昔就是過去,恆河是印度有名大河,我們在講數目很多都以恆河沙來做比喻,劫就是時間,恆河沙劫,就是說經過的時間很久,那麼佛乃大覺悟之人,具本覺妙理,發始覺妙智,証究竟妙果,稱名為佛,所以我們了解本覺就是佛性本體,那始覺就是佛性本體發揮出來的般若,般若妙智慧。所以我們了解能夠從我們本覺發始覺,這樣就可以證悟究竟妙果,可以得到佛的果位。那麼十二如來相繼一劫,據大彌陀經裡面記載,這是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最後超日月光佛。念佛三昧,即修因剋果,就是從因,你只要找到因了,那個果就一定可以得到,叫修因剋果。那麼離苦得樂之勝方便,就是方便法門,很殊勝的方便法門,念佛是修行,清淨三業之行,三業就是身口意三業,三業都清淨,這樣我們了解我們在凡塵都是三業在造惡,身、口、意,各位前賢那一個厲害?(意)意最厲害,所以身口意的意:貪、嗔、痴,那個身的殺、盜、淫,我們還容易控制,那惡口也一樣,嘴巴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那個都很容易克服,就是那意的貪嗔痴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研究真理,從真理來解決我們那個貪、嗔、痴三毒,那三昧就是得定,三昧就是正定,一心不亂,正定,果能念佛,如果能念佛,必得三昧,一定可以得到正定。那麼欲得正定,祇要念佛,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麼亦是念自性佛,收攝六根來念,是念自性佛啦!不是我們用嘴巴來念那個佛號,不是!不必參念佛是誰,不要去參悟念佛是誰,這是大勢至菩薩的修持法。那麼底下就是從大藏經裡抄錄出來。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舍利弗講:怎麼樣?如何念佛,念佛是空念,就是要知道,所以我們就要詳細來解說裡面的內容,才會知道我們怎麼樣念佛?怎麼樣萬緣放下?所以佛就跟舍利弗講:汝今當知,就是應該正智,正確的智慧知道,念佛事,念佛的這一件事,空念,就是空啦!不能有那個名號,不能有名號的念,是空念,這樣知道嗎?空念知道嗎?什麼都沒有啦!空-空念。所緣處是不應念,你所緣,譬如說我們緣阿彌陀佛、我們緣觀世音菩薩,這叫所緣處,不應念,不應該念,知道嗎?所以很明確的跟舍利弗講:所緣處是不應念,汝所念空,就是我們所念的念,那個念的內容就是空,這樣聽懂嗎?(懂)不能有念,念頭裡面不能有東西啦!這樣知道嗎?(知道)就是念裡面全部都是空,念亦復空,所念的內容是空,然後那個念的本身也是空,所以就一層一層的深入,不是只在口上念,身體念,我們有辦法念的念都不對,所以所念就空,所念的內容空念的念頭本身也空,是無性空,這個空沒有性,他能斷色想,我們所有的色,色就是形相。所有形相的念頭可以斷掉。這個空,無性空能斷色想,能斷取想,我們取,起心動念,我們取內容了,取,因為無性空可以斷掉它,所以這個無性空很銳利,很利,把那些我們所有的執全部斬掉,一點都不留。是人爾時不得無想何況於念,這個人這個時候全部什麼想都沒有,已經沒有了,不得了!全部都無想,想都沒有了,哪會有念?這樣聽懂嗎?這個引導我們怎麼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是這樣,要放到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那個就是我們要念佛的佛的本身啦!這樣了解嗎?假如我們有念,有這個依賴有執著,那個都叫邪-不正,已經偏了,那你全部都放到什麼都沒有,很努力的放到什麼都沒有,正確了,這樣會嗎?哦!我看到什麼了,我知道什麼了,我聞到什麼,都不可以。全部放光光,全部都不要,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我們那個佛性本體整個呈現,這樣知道嗎?只要你有一點點的認為是這樣,那就不對了,全部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才叫整個我們的真性呈現。這樣了解嗎?有一點深喔!可是我們就是要努力啦!在凡塵我們不是著東,就是著西,不是執著南,就是執著北,這個東西南北害我們很慘。慘不慘?(慘!)所以要把它全部放開,不要了,東西南北都不要了,全部都不要了,真正的到清淨了,到清淨,佛性整個都呈現,我們要就是這個啦!成佛就是這個啦!不很困難呢!困不困難?很容易喔!(困難!)就是我們捨不得放啦!這個捨不得放下,捨不得放,我們佛性出不來,一定要放喔!你要全部放,因為這一些全部都是妄,那你這一些妄,沒有全部放盡,我們佛性本體出不來,呈現不來,這樣知道嗎?一定要放,全部都放。你遇到什麼,你想到什麼,都不要去管它,都放下。這樣全部都放下以後,我們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整個呈現。無欠無餘,沒有剩餘,也沒有欠,全部都剛剛好。都整個呈現,這樣會不會?要連續不斷的聽熟,聽得詳細,因為釋迦牟尼佛要講妙法蓮華經,五千個比丘集體退席,不要聽,說這些不符合道理不要聽,然後舍利弗請佛把他們留下來,佛說:退亦佳宜,說退很好啦!為什麼?因為他們增上慢,就是以為自己學得很高、很多啦!所以佛講的他不接受了,不接受那一種說法。所以我們就可以想像,你看現在凡人我們要跟他講:山河大地整個都是我們真心佛性,等一下他一定說:他要送去精神病院,看我們離真理有多遠。所以各位要了解這個整個都是會生滅,都會滅,唯有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一個佛性本體永遠在,憶萬年前在,憶萬年後也在,一樣在,我們不認識而已,那我們現在要認識藉著上天大開普渡,我們都已經授記了,可以成佛,那要不要?就看我們,各位要不要成佛啊?(要!)要就要努力,記得不要貪戀凡塵,凡塵都是苦啦!我們貪戀那個樂是一點點而已,那個苦是一大堆,不值得我們去貪戀,那愈貪戀煩惱愈多,那你放下了,清淨,真的常樂我淨就來了,整個來,那個快樂都沒有對待,我們凡塵的快樂跟苦相對待,那我們進入到佛性了,沒有!沒有那個苦,全部都是樂(常樂我淨),常住的快樂,又是真的我,又很清淨,怎麼不好,太好了!所以我們一生之中很短啦!一轉眼就過去了,唉呀!已經過年70歳了,不知道哪一天都不在了。(您沒有活到一百二那怎麼可以!)你是叫我拖老命?(不會啦!老天會把您顧好的。)所以要努力,努力修持個人吃飯個人飽,你不修就是沒有辦法到達我們那個本位。那你有修了,我們佛性本體認識就可以,因為染污染不得,我們所修是我們累世,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那個習慣性,我們所帶來的習性,佛性裡面沒有,佛性沒有貪嗔痴,因為我們有形相才要貪嗔痴,佛性沒有形相,哪要!你貪!貪!一口氣不來,貪的那個要給誰呀?多餘的啦!都不用!一定要薰習真理,你薰習真理以後,才可以把貪能夠轉換,就是戒、定、慧,轉貪、嗔、痴變戒、定、慧,然後-防非止惡,定-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慧-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我們這樣照啊!照!然後遊覽那個都沒有一惑,那個叫慧,簡單扼要幾個字而已,好記!你就要記著,六根涉境,我們跟環境交涉,心不隨緣,這樣就好了,這樣就有定了。這樣會做嗎?很好做喔!你如果看到那個美,你要隨緣就沒辦法了。所以講了以後給我們有一個遵循,就是我按照這樣做就可以了。我們到一口氣不來時不會後悔!這是一條惟一不後悔的道路啦!你投入別的道路,一定後悔,一口氣不來,啊!我做錯了!啊!我走錯了。惟有修道不會啦!縱然沒有成佛也沒有關係啦!因為你的根都在,那個佛因都在,種得很深,全部都在,一定成就的,就怕我們自己背地裡偷戀凡塵。因為我們都嘴巴很會講,不用計較,那個人生很短,遇到事情。斤斤計較,過了以後才對喔!不用斤斤計較。所以那個現實跟理想有差距,真的就不一樣。我們修道就是在我們生活之中就要做了。所以有空閒的時間,不管多久,你就做萬緣放下,會習慣啦!你在睡覺都會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睡著了。然後睡著了,作夢,萬緣放下,它還會在萬緣放下,所以一定會成就的。(劉講師!你邊哭邊說萬緣放下)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一樣一定會哭,所以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你認識以後,哎喲!祢怎麼在這裡受苦那麼久,本來祢都很清淨,怎麼把祢拖來沾染了滿身的五顏六色。生活上就是需要,需要我們確實去體會啦!體會說緣聚則生,緣散就滅。凡塵的萬相都是假相,真的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是真的,剩下都是假的,不真!不用計較!你過一段時間來看,你就會知道真的計較都沒用,都是多的,多餘的,不用!顯示我們心量很狹隘。那我們知道得多,然後心量寬廣,不計較!就很容易回到我們本來,回到我們本際。是人爾時都無所有,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人啊!以擁有為快樂,我們修道人是全部什麼一無所有,最快樂啦,什麼都沒有,因為什麼都沒有我們就整個天地在身上,擁有整個天地了。那我們凡塵的人,什麼都有,它是物質啦!可是那個都是有限,再怎麼富有都是有限,有限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在講什麼事,很大,很富有,有多少億呀,有幾千億呀,有幾兆呀!那個上天都不看在眼裡,我們有財產很多,你看921一搖了以後,那個房子不是都很值錢嗎?不是變土、沙嗎?對不對?那有價值嗎?有多價值?大家都在爭!爭!爭!好!讓你們去爭,連命都沒了,被房子壓死了。如果像以前的聖人住在草屋,塌下來也沒關係,那很輕的。所以後學都會想以前的聖人,為什麼那個心那麼慈悲,那麼仁慈,就是心與天通,他住的房子,都那個草茅、用那個稻草去蓋那個屋頂,你看,稻草要跟天相通很容易,所以人心就是天心,天心就是人心,都沒有隔閡。我們現在住的都鋼筋水泥,現在天心跟人心都隔開,我們都人心作用,天心不見,如看到說,那怎麼那麼好心,其實那是本來的心,本來就這樣,因為我們現在被鋼筋水泥隔開,久了就不知道了,不知道我們有天心,不曉得。所以你看我們車子如開進隧道,現在的隧道是有裝通信啦!以前開進去,你若在聽收音機,電波沒了,沒聲音。那我們拿電晶體收機到大樓底下,一樣收不到訊號。所以你看天心跟人心接不上。人都勾心鬥角,以為自己很聰明,都不會吃虧。不知都喪失掉了。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人是愈來每況愈下,愈來愈沈淪,那我們要恢復,就是愈簡單,愈簡單的生活,就愈接近天道。我們愈複雜,我們自己也愈煩惱,然後過得也很不快樂。那一生我們回想:啊!一點價值也沒有。所以我們就是要改變,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改變我們的作法,改變我們那個心-寬廣,這樣就不一樣了。等到我們命終的那一天:啊!很安慰啦!我們老一輩的都會講:「不好生,但求好死!」傍晚時話講一講,半夜就死了。(班員:劉講師!後學要問:『所緣處是不應念,汝所念空,念亦復空』那個是不是能所一樣要放?是不是連能所都不能有?)對啊!所緣,我們所緣,因為我們一般念佛,凡塵的念佛,他所緣都是佛號。那個佛號是不應念,這邊佛就明確講,所緣處是不應念,不應該去念。可是佛沒有講說要念那個外佛,那這邊全部都是佛性,念佛圓通都是講自己的佛性,了解了沒?(班員:就是那個什麼不行哦?那個所緣,那個空,什麼都不行哦?就是要把它拉到真心佛性,都不用)所以你要了解到,我們這邊這樣以文字來說,全部都是空了,對不對?(對!)那說我們住在空,也不對哦!你住在空,什麼都沒有,那也不對哦!是不能有二邊啦!我們凡人著有嘛!現在佛在跟我們講,我們就把有去掉,便進入空對吧!那我們的空跟有是相對哦!我們在講的是:不是有!也不是空!是那個哦!那個無法講的那個哦!那個講不清楚的那個啦!(班員:這一句就是在講不能說的那個?)對!他的目標都是在講,不能講的那個,無言啦!無言之法。那我們現在以言來顯說啦!明顯來說,因為講這一些語言,我們可以進入,可以進入我們那個狀態,非即是言,不是這些語言。這樣了解嗎?就是了了分明,我們都很知覺,不落入有,也不落入空的那個佛性的本體,就是講那個啦!那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你們看我們那個靈敏的覺,超出形相的覺啊!我們要如何把它拿出來?要如何說?很難講,對不對?(對!)可是我們確實都能夠體會,對不對?(對!)那就是這個啦!因為這個成佛,那我們就是把這個從日常生活中都很習慣在用,我們請祂來指揮我們視聽言動,我們要講話,我們要看什麼,我們要做什麼,都是祂在幫我們指揮,這樣我們不會造業,不會受苦,那不用等到以後歸空,我們已經在天堂住了,,就是這樣!不然的話我們凡塵事太多了,說得完嗎?講不完的,然後講到佛去。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萬事萬相都畢業了。一,那我們都是二啊!不知道一,都是二,白天、晚上,二。一在哪裡?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所看的現象,可以說一定都是對待啦!都是兩邊啦!假如我們沒有把這二邊都遣除掉,我們就沒有辦法進入我們佛性本體,因為祂不是二邊,可是也形成二邊出來,也是祂的功能作用啊!所以也不能撇開它。可是我們就是要去確實的知道我們的本體,跟我們佛性生發的作用,功能作用,要把它分得很詳細,那這些出來都是功能作用,那功能作用我就事來則應,然後事去我就則靜,那我就保有本體,那我們凡人都把那個功能作用記得牢牢的,把功能作用當做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這樣就已經顛倒了,顛倒不行啊!不會成就。你問的有了解沒?(有!)所緣處是不應念,我們凡人最容易都有所緣,對不對?(對!)你說你愛什麼,縱使那個景很好,很欣賞,是不是所緣?(是!)那個所緣不應念,就是要去掉它,你很愛不行的,就對了。你很不喜歡也是不行的,這樣了解嗎?是人爾時都無所有,一無所有,全都什麼都沒有,就是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是妄盡,妄盡真就顯,把我們的佛性本體就顯現出來,所以我們萬緣沒有放下,真就顯不出來。因為在(華手經)釋迦牟尼佛講:如來不與世間共爭,世間與我爭,華手經,中華的華,我們手腳的手,佛就這樣講說:如來不與世間共爭,世間與我爭。各位前賢什麼意思?我們去請問很會背經典的人,這是什麼意思?一定會說釋迦牟尼佛,對不對?不是哦!那個如來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哦!我們的佛性本體不與世間共爭。世:過去、現在、未來。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世間,然後世間在跟佛性爭哦!這個如來不爭,只要你爭,祂就全部讓給你,祂就退隱了。如來不與世間共爭,世間與我爭,他就是要爭,要爭就都給他。這樣知道意思嗎?(班員:劉講師!世間與我爭,是不是住相的意思?)對!因為我們六根當家啦!不是佛性當家,所以六根當家很強,對不對!他會不會跟我們佛性爭?(會!)爭著要當家,那佛性是主人啊!我們的六根是婢女、奴才,對不對?(對!)那婢女、奴才要作主,那主人是不是要躲起來?是不是這樣?(是!)所以各位就可以體會,你看我們的六根是多麼強!你眼睛看到了,你跟他說:你不要看,那些都是虛相、假相、幻相,你看眼睛會聽話嗎?一定會說:再給我看一下下就好,我再見一眼就好了。所以我們六根那個強啊!真的是,你要訓練啦!那個強度真的是沒辦法。如耳朵來聽,一樣,人家如不給聽,你耳朵很利愈是豎起來想聽,你喜歡聽的,而想用佛性來說:那個都是假相,因緣會合,起滅動搖,輾轉因緣生,你看語言就是這樣,可是你一說出來,別人就聽到如痴如醉,你看你說叫他不要聽嗎?不行吔!很愛聽呢!所以我們六根當家已經太久了,變成習慣性。現在我們說要請佛性當家,各位前賢試試看,請佛性出來當家,當你的六根和六塵相接觸,那個時候產生六識,你跟自己講,這些都是假的,看他會聽話嗎?會不會聽話?喔!那些衣服明明那麼漂亮,怎麼會是假的,把它買回來穿,就是真的啊!所以你看六根害我們多慘!就害我們造了很多業,在受苦,那是誰受苦?(佛性!)你看我們整個都要受苦,整個都是拖磨(台語),所以還讓我們過一生,你現在是年輕,轟動,人不輕狂枉少年,等到年紀比較大會變怎樣?社會就很多讓我們看,就是你自己不努力,然後到中年、到晚年,不是很落魄嗎?不是很糟糕嗎?所以中壢有位講師他講:可憐的人,一定有可恨的事。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一生之中,我們就遇到變化很大的人生啦!那我們就能夠從真理來推敲。若你很小的時候就很努力投入凡塵事,然後賺錢,然後買房子,然後結婚,然後生孩子、養孩子,然後生意也做得很大錢也賺得很多社會地位也很高,會不會死啊?(會)那死的時候呢?今天正好看到一篇報導說:好在父母沒有留下財產,讓我們六、七個兄弟姐妹都不用相爭。所以真的留給子孫「德」,不要留給子孫錢財。現在的社會就給我們看,你如果留下很多財產給下一代,下一代就爭到打官司,兒孫拼命打官司,如果很貧窮的,都會出孝子。很苦的教養出來的孩子都知道能夠知道守,守城。糟糕了!我們講不完了。不過這一段後學覺得說,我們都一般都在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啦!都不知道怎麼做,都問得可以說非常多啦!那問的角度大部份都是有緣在,看到什麼,講到什麼啦!我說:那個怎麼是萬緣放下?那是千緣放下也不夠,還要說萬緣放下,百緣放下都還不夠,所以這邊就講:無所有以後,寂滅無性,這個寂滅無性,這個佛在講,就是講我們的所有的生活裡面,所有的念它都寂滅,然後無性,念沒有性,不集諸想,它不會收集所有,諸就是很多,不會收集很多的念頭。滅一切法,把所有凡塵的一切法,這個法包羅萬象,我們用眼睛來看人也是法,用耳朵來聽聲音也是法,我們在想事情,一項也叫做法,所以那個包羅萬象,然後我們滅一切法,把所有一切法都滅掉,沒有!已經都沒有了。不管是現象,不管是念頭,裡面都沒有,是則名為修習念佛,這樣才叫念佛啦!所以這個跟我們凡塵在念佛,都非常大的不同。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念佛!怎麼樣叫念佛?祂的名字就是破善,以及破不善。連善都破掉,善不善都破,然後一切覺觀,一切的覺,一切的觀,全部都破掉。因為我們在凡塵,我們的身體是覺,是屬於生滅,身體覺啊!可以講大部分十之八九都生滅。身體的覺,感覺餓呀!感覺飽呀!感覺冷、感覺熱,那個都生滅,全部都是生滅,那我們的佛性祂不生不滅。所以有時候,我們用文字「覺」,有時候用到身體來,我們會以為我們身體所有一切覺也是佛性,就會分別哦!佛性啊!我們要找本體,不生不滅的本體,祂沒有生滅哦!不生不滅的,也不冷不熱,也不餓不飽,什麼都沒有,那個才是佛性本體真正的覺,所以我們一般認佛性的覺,就有很大的差別。一定要正確的認識,離開所有一切的現象,離開所有一切的念頭,離開所有的意念,那個才是。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這樣叫做念佛,這樣會念了嗎?還真不好念哦!這個念不是外面那麼容易就念,已經無覺無觀,那我們要進入無覺無觀,沒有能所,你有覺有觀就有能所。所以已經進入絕對的佛性本體了,然後寂然,寂,如如不動;然,本然。寂然無想,沒有念頭,這樣就叫念佛。


何以故,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解說: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不應該用覺跟觀來憶念諸佛,很明確的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已經無覺無觀了,這個才是清淨念佛,真正的念佛。於此念中乃至無有微細心心念業,就是連一點點微細的心,那個心念業都沒有況身口業,心業都沒有,身口更不用說,這個就更粗了,這個心是很微細的。又念佛者離諸想,所有的想,這個講的是比較白話,念佛離諸想。諸想不在心,所有的想,不能讓它在我們心上,所以諸想不在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教我們念佛的方法,所以也是教我們萬緣放下的方法,就是要這樣,無分別,不要有分別心,然後也沒有名字,也沒有障礙。無欲、無得,沒有欲望,也不想得到什麼,也不起覺觀,這樣就是真正的在念佛了,念佛就是這樣。那麼底下解說:何以故,為什麼呢?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我們起念頭,全部都不正確,都邪見,所以講得非常究竟。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通達這樣,名為念佛,這樣才叫念佛。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所以一直跟我們講說,怎麼做的內容,就是這一些。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沒有念頭、也沒有語言,這樣就真正的在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這個裡面一點點小的念都沒有,何況粗身口意業,那個心的小念都沒有,身口意業更沒有。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捨。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所以佛反覆一再講,滅掉所有一切,就真的是在念佛,就是把我們不生不滅佛性都呈現出來。念性尚無何況念處,那個念性都沒有,何況念地方所在。念處:地方所在。是故如來說名念處,這樣都沒有辦法明顯的講,如來說:這就是念處,就是要這樣念。舍利弗,諸法若有決定體性,萬法假如說有決定的體,有決定的性。如析毛髮百分一者,是則諸佛不出於世,所以諸法決定空,決定沒有,因為分析毛髮,我們毛髮已經夠細了,還把它分成一百分,然後百分之一是有的話,有體、有性,這樣諸佛就不出現在凡塵。這樣聽懂嗎?這個言語太多不容易記!所以言語一多的話就聽不懂。所以這邊就是要我們了解,諸法萬法全部都是空,萬法沒有自體啦!它沒有自己的體,好像我們的貪,各位前賢!貪有沒有本體?(沒有!)那貪有沒有相?(沒有!)所以我們去追求,追求貪的話,貪,它沒有本體,那我們為什麼貪?是誰在貪?所以研究真理了以後就會知道,貪,它沒有本體,它不來賴人啊!它不是說有一個體來賴你,你就要幫它處理,對不對?它沒有啊!是你自己招惹來的,對嗎?它都沒有體,也沒有形相,那你自己硬是要把它拉來,拉來跟自己作伙(台語),那就貪。這樣了解嗎?這個嗔、痴也一樣啦!它都沒有自體,也沒有形相,那我們都把它拉來跟我們很親近啦!有夠聰明的!所以佛講這個理就是講說:它有沒有體?有沒有性?有沒有相?那我們去追求,有體的東西,它一定有地方所在。沒有體的東西,它就是空,你再怎麼追都是空。那你追這個空的東西呀!你投入太多的精神、太多的時間,你會浪費生命。所以我們了解,惟有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才叫做實相。真的有,有體、有性、有相,有!然後剩下的,全部都沒有體,也沒有性,也沒有相。我們比喻脾氣很壞,脾氣有性嗎?(沒有!)壞脾氣有體嗎?(沒有!)都沒有啦!那我們為什麼會有?我們自己是什麼?找來自己的麻煩,找自己的麻煩,本來都是沒有體的東西啦!我們為什麼要一直把它拉來,它都是虛幻不實在,空的,所以一定要追求真理。佛都詳細的苦口婆心,可以說從開始講到現在,大概都是這樣,都沒有離開這個範圍啦!都一直在講:一定要一直念,念我們的本性,所以「信」,相信自己就是佛,非常重要,我們自己就是佛,那個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所以相信自己的佛性就是佛很重要,不要相信外面,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就是佛。因為我們信一切力了以後,自己就是佛,你的思想改變,你的行為改變,那你在想要去外面找,要去哪個山才有,佛沒有在!那樣的話我們就迷失了。那迷失了就沒有主人啊!那我們就變成傀儡,這樣我們在凡塵多餘的,一生就白白浪費掉了,所以一定要追求,讓我們了解連易經也講:我們知道黃色,黃中通理,黃就是代表-信,青代表東-仁,白代表西-義,紅代表南-禮,黑代表北-智。黃就是居中,易經裡面黃中通理,就是我們的信跟真理相通,黃中通理,美在其中。美就在我們中,就是在信,就是在佛性。所以我們了解所有聖賢講的,一直強調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一定我們要追,這一生很短,那個命很快就交回去了,那個時候不要說家屬趕快請誦經團來誦經,那就太淒慘了。要自己知道路走。有問題嗎?不知道問了,我們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