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不是有抄很多嗎?開始的時候不是講: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對不對?我們從這個說裡面我們就可以了解,原來是我們自己在生活之中用錯了,一切眾生從無始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死相續就是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呢?皆由不知,原因就是不知道我們有常住的、没有離開的真心,不是妄心喔!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我們的佛性很清淨,而且體很光明,就是不知道這八個字,現在知道了嗎?知道常住真心了嗎?知道性淨明體了嗎?你看這麼没力。所以這個叫做不肯當下承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真心佛性就是我們當下啊!你不肯承擔啊!肯不肯啊?要當下承擔。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了解原來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六道輪迴就是這樣,用妄心在六道輪迴。還要不要用?(不要)真的嗎?要跟自己講,當您在用妄心的時候,這個心不能用,要用真心,真心是常住的,它没有一秒鐘離開,只要我們肯用它,它就出來,要用常住真心。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這個各位抄的,不然抄下來没有解說,不了解意思也没用啊!十方如來,東、南、西、北、東北、西南、西北、東南、上、下叫十方,十方如來都同一道,同一個,同一個方式、方法。出離生死,離開六道輪迴。皆以直心,都是用直心。我們在生活的時候,第一個呈現的就是直心,可是直心呈現的時間非常的短。我們很快就加入我們的心意識,心就變了。直心我們要掌握,因為直心是從佛性直接生發,所以就用這個心來修道,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心言直故,心也直,嘴巴也直,講出來跟心想的都一樣,没有兩樣。我現在凡塵最可議的就是心口不一,心裡想的跟嘴巴講的完全是兩回事,想要騙人,想了很多很好聽的話,才騙得動,對嗎?所以他的心跟言不相合,心口不一,這個是造罪。他自己在造罪,可是心裡很高興,已經得到了多少多少,都不知道後面要還人家幾十倍,幾百倍,不值得高興,要很悲傷。那個利息太高了,你騙人家,幾十倍,幾百倍的利息,還不完,所以我們不要那個樣子。不要造了業還很高興。所以我們吃虧真的就是還債,不要難過,各位吃虧會覺得難過呢?還是高興?還是難過比較多。那個現實,人之常情,一定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要了解培養心口如一,我們在凡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個誠,學天地那個誠,因為白天、黑暗、春、夏、秋、冬,天地運轉的都很誠,地種胡瓜就生胡瓜。種絲瓜就生絲瓜,它也都是很誠,不會你種絲瓜長胡瓜。因為誠,跟我們交往的人,他就會信任,你講話花言巧語,不誠。人家以後就不跟你交往,所以人的最基本就是要誠,要很誠心。我們心言直,如是乃至終始地位,如是就省略中間很多,終始地位,終就是結果,始就是開始。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我們修道都没有彎彎曲曲,都是很直心的,都是很誠心誠意的來。這就是講我們抄的第二句。


第三句呢?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于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對不對?我們來了解裡面的含意。以諸眾生就是一切眾生的意思,從無始來。釋迦牟尼佛說我們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真的没辦法去找到它的源頭,都没有開始,無始以來,曾不開悟,就是不曾開悟。它是倒裝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追逐,色,形相,聲音。逐念流轉,追逐念頭,一個接著一個。逐念流轉,一直追逐念頭。曾不開悟,性淨妙常,跟最初第一句講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是一樣的。性淨妙常,我們的本體很妙又是常住的。不循所常,就是我們不按照常住真心,不循著所常,追逐所有的生滅。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雜染就是說不是每一生都當人,有時候會到天道,有時候會到三惡道,所以一直雜染,六道輪迴輪轉。我們要了解都是我們自己找的,逐念流轉就讓我們六道輪迴。我們假如能夠若棄生滅,守於真常,把生滅都去掉了,我們守住常住真心。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就現前,常光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它的光明,常光就現前。這個時候,根、塵、識,六根、六塵、六識,根、塵、識應時銷落,就没了,當我們常光現前的時候,根、塵、識就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想就是念頭,相就是形相。我們的念頭跟形相都是灰塵,我們的認識跟凡情都是污垢,識情為垢。二俱遠離,想相也遠離,識情也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為什麼不會成?絕對成!所以這句話後學是很欣賞。因為從凡夫,從以諸眾生到無上知覺為止,一個頭,一個尾。從凡夫開始修,到後來就成佛了。所以我們按照那個樣子做就對了,有印象了嗎?會做了嗎?廣告在講:最高品質,靜悄悄!


我們還有抄没講的嗎?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這個是圓覺經,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因地法行,說我們開始修道的時候要怎麼樣修?釋迦牟尼佛回答:一切如來本起因地,就要從因地開始修,皆依,全部依照,圓照清淨覺相。圓,圓融,圓滿地來普照,清淨覺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能夠圓照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永斷無明,就是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叫無明。我們把所有的無明全部都去掉,就是時時刻刻都覺,就是二六時中都保持在覺。二六時中知道嗎?二六就是十二,一個時辰有二個小時,二六剛好一天二十四小時,二六時中,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保持在中道,就是時時刻刻都守住我們的覺性,所以我們把心外放了就當眾生,我們把心收回來迴光返照了,就當聖賢,所以各位以後就了解,心要外放了,要當眾生了,快把它收回來。這樣會嗎?會不會收心回來?我們知道可以收回來,可是我們都不肯收,想說外面風景好看,要再看一下,我們要了解,外面的景象都是我們的真心所呈現,你在看外面景象就是在看我們的真心。可是我們都把外面的景象當成是外,不是我的真心,心外起法,那個就變外道。所以我們不要心外起法,了解原來山河大地都是我的真心所顯現。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才可以成佛,可以成道。還有抄的没講嗎?(没有)那抄得很少啊!各位感覺抄得多嗎?不多不少剛好。這個就屬於說通,說通了没啊?


說通了我們就要講底下的心通,所謂的心通就是我們已經領悟。我們了解凡塵我們所用的心,千差萬別,我們要在千差萬別的心中,要能夠通,那個真的是困難重重。所以要從凡塵的妄心,要了解真理,要進入佛的世界,那是没有辦法的。心通要領悟真理就是要從領悟,真正的體會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開始,所以心通佛有教一個方法,叫做教外別傳。各位有聽過嗎?所以我們把釋迦牟尼佛的教外別傳引用,引用以後我們取了一個名稱叫做禪宗,我們從禪宗裡面的修持方法,大部份就是心通,所以那個心通就是從禪宗來修持,第一次出現是在金剛經的第一分,那個就是教外別傳,各位有没有看過金剛經?了解它的意思嗎?蠻深的喔!它是般若就是破相,就是要我們都有般若的妙智慧,所以在第一分釋迦牟尼佛没有講話,釋迦牟尼佛是用日常生活的行為在教導弟子,從很平凡的事項中領悟真理,最高的佛法就在第一分,佛已經成佛了。可是在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有没有?所以我們了解從那個過程之中,佛不住在佛相,佛没有我相,已經把我相破除掉了。要所有弟子都努力修道,可是他一句話也没有說,没有法,没有法相。乞食已,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坐而坐。就是要入定,離開非法相。所以在第一分的時候,佛就已經表示無我相、無法相、無非法相。我空了,法空了,非法空了。一空到底,所呈現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連那個般若妙智慧都不住。呈現的是最殊勝的,所以在第二分的時候須菩提迫不急待的請問,我的領悟對不對?第一句話就講:希有世尊!那個希有就是很罕見。第一分一句話也没有講,希有從哪裡來?就是從日常生活的行為,所以佛已經在善護念,善護囑,教外別傳,已經從那個傳出來了。那時候六十幾歳,最後在快涅槃時不是有拈花示眾嗎?有没有?他拿一朵大梵天王送給他的花,他就拿那朵花在那裡拈。人天百萬莫知所措,大家都不知在做什麼?只有那個大弟子迦葉破顏微笑,有没有?所以各位要了解,那一朵花代表凡塵所有一切的動相,我們誰看到?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看到,所以他才破顏微笑。釋迦牟尼佛看到迦葉破顏微笑,他才說:吾有正法眼藏,正法就是要成佛的方法,眼藏我們求道就知道了,就是玄關。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唯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時候才把教外別傳的那個名稱說出來,教裡面你找不到。在教外,教化之外,我們了解在凡塵教是非常多,可是所有的教化都勸善,没有可以成佛的。只有我們辦道,一代祖師領天命,才可以點開玄關,我們可以從靈性的正門進出很殊勝的,所以去渡人求道一定要講這個。你求了道就不怕百年後没有路可以走,不然在凡塵不管你追求什麼名分地位,一口氣不來,没多久全身都硬梆梆,我們也看多了,我們有求道只要他不反道敗德,都會身軟如棉。對不對?都有見過,那就是印證。所以我們了解凡塵對這個他還不是很了解,我們去渡人求道時就跟他講,絕對可以讓你返回理天,努力修還可以成仙做佛,没有努力修,還可以當下個元會的種子,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就從教外別傳來了解心通。


心通在四祖道信有一個徒弟叫法融,四祖去渡他的時候,跟他講: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方寸知道嗎?就是我們玄關寶地,它只有方寸。所以我們在插香時不要離開一寸,不離方寸。就是不離開佛性的意思,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恒沙妙德,總在心源。所有我們行持出來的德性都是從心源出來,法融講一個偈語很好記。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那個恰恰就是剛好,記得來嗎?很有意思吧?恰恰用心時,剛好我們要用心的時候,恰恰無心用,剛好没有心可以用。無心恰恰用,没有心我們剛好用,常用恰恰無,當用恰恰無,或者常用恰恰無都可以,那個偈語很有意思。這個就是講我們真心佛性,真心佛性是無心。後學講過司空山本淨禪師,他回答皇帝派的大臣,他去採常春藤,遇到司空山本淨禪師就請問他,禪師就問他:你是要問道?還是問佛?他說:佛跟道有不同嗎?他說你要問佛的話,即心即佛。你要問道的話,無心是道。所以我們從這可以了解到無心就是道。無心就是没有妄心,就是真心。這樣知不知道?所以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會了嗎?很有意思喔!禪宗很奧妙。


接著下來就是講修道之人不識真,我們修道的人不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我們日常用的就是識神,不是用我們真心。無始時來生死本,非常久以來我們生死的根本,癡人換作本來身。這個偈語對我們也很有幫助。還有一點點時間,後學再講百丈山懷海禪師、西堂智藏禪師、南泉普願禪師,普願禪師他有講一個偈語: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所以這個講的又比較高一點,他講滿眼,我們眼睛所看出去的本非色,不是形象。滿耳本非聲,耳朵所聽的也不是聲音,文殊常觸目,我們時時刻刻眼睛所接觸的就是文殊菩薩。觀音塞耳根,我們聽到聲音就是觀世音。會三元一體,就是法身、化身、報身,這三身本來就是一體的。達四本同真。那個四就是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這四個都一樣都是真的,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没有佛也没有人,法界性全部進入獨一無二的佛性本體了。我們了解禪宗的修持方法是從形象、從動作來領悟,讓我們的心能夠通。本來後面還要講我們看的三佛本來都是一體,可是看到只剩下二十九分,要給各位問問題,又超過一分鐘了。


 


劉講師想請問您,我們有時候去撞到會痛到心裡,當我們有痛到心裡的感覺時,後學有時候就會想說那是我的肉體在痛。只要有那種想法的時候,好像就有一種防火牆,就完全心就不痛,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上禮拜我們才講,那個不痛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會痛的是身體,身體的覺,覺得它痛,覺得它不痛,那個是生滅的。我們佛性不生不滅,它不會痛。所以你已經找到那個不會痛的,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恭喜你!還有嗎?


有人拜廣成子得道,廣成子為什麼不是一代祖師?還有如何分辯真假點傳師,他點道時有天命?謝謝!


這個有時候要在大庭廣眾講,有時候不是很適合。不過後學試著說,因為我們了解在還没有大開普通之前,都是單傳獨授。那個時候一樣要領有天命,他才能夠授記,把那個程度已經夠的修持者授記,讓他成就。因為在威音王之前,凡塵還没有三佛來掌天盤。從三佛掌天盤,從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古佛掌天盤以後,才開始需要有授記才能回天的這一些正常的道路。有一些修行者,雖然他自己認為他已經得道了,可是在真理世界他還没有融成一體,還没有真正的到達那個究竟。所以到達究竟非常不容易,凡塵所謂成就都是有階梯,有級限,還有不了解的地方,還有他没有修到的地方。我們如果有透徹了解真理就知道要修到究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才會有最少要有三個阿僧祗劫。一個劫就有一千六百多萬年,三個阿僧祗劫,真的非常的久。經過非常久時間的修持,他真的能夠進入真理的領域,非常不容易。你的第二個問題,後學是在這邊講,不一定你要信。之前老前人在世的時候就講,自古以來没有說去登記立案辦道的,没有那種事。老前人就一直在說,我們一登記就變成教了。教化只是勸善,就不能傳道了。所以經過那個階層,還是有人在辦道。老前人私底下有跟後學說,這個不公開的,所以後學只在這邊講,就是點傳師跟求道人都要有德。當我們辦道焚化表文,表文在兩儀燈點燃,要放在香爐,這個時候假如它是一股氣往上沖,那個就是三官大帝來接走,這個求道有效。假如說表文在兩儀燈點燃,放在香爐,它直接倒下,伏在香爐,那這個求道無效。可是老前人不公開說。(有爭議,紙比較重就會倒下啊)對啊!已經很多人反應了。很多人反應表文的紙,它有不同。有的很輕,有的很重,很重的它不會飛起來,很輕的它會飛起來。可是各位要了解到,只要三官大帝來接,你再用什麼重的紙,它一樣都飛上去。所以在還没有立案之前,没有飛不上去的。後學一講了以後,信不信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當作常識好了。


劉講師!您剛剛說有些博士如果自恃太高,以後會變成候鳥。您怎麼那麼篤定他們會變成候鳥?


後學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因為唸到博士他心中有一種凡人很少可以達到他的位階的想法,因為很少人會唸到博士。所以那種高人一等的心,高人一等,知道嗎?要不要用望遠鏡去看?他已經高人一等了,所以他的心很驕傲,那個是外在的形象形成他自然的動作,自然就很驕傲,我們要了解驕傲就是五蘊裡面你蘊積了要來受生的理由,那個原由你已經種了,要不要來?要來還啊!還你那個驕傲的果報。愈驕傲的人變得飛得愈高,小驕傲就小鳥啦,牠飛不高,受的罪也不多。所以我們要從他驕傲的程度來說他以後的果報。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一定是這樣,絕對是這樣。


後學想請問,直心直言去對待世上的一切事,這樣算不算萬緣放下?


你問的非常的好,從直心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從直心發揮出來我們没有喜歡討厭。没有喜歡討厭,我們就没有取捨。没有取捨,就不種業因。業因不種,我們就不用接受果報。所以已經當下都清淨,只要有空閒你一放下來,你不會放在心上,所以没有緣來瓜葛,所以那一樣是萬緣放下。只是在那種狀態下是很理想,可是我們還要應對凡塵事,應對凡塵事的時候還是在緣之中,只是那個緣我們没有攀,没有攀緣,都時時刻刻了緣。


一種感覺,就是後學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從心中發出一種甜,那種甜是什麼?


這麼快啊!你才多久?我們在修持的過程要實際去做,實際去做了以後,會有實際的效應,效應快表示我們以往的心單純,没有很多的障礙,所以會很快。假如說我們障礙多的話,比較慢,一樣會有,都有功效呈現,所以一定要做,我們愈做成效愈多,我們就會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每一天的生活就好像在天堂一樣,很高興的,那個都是好現象,不要住相。


後學再問一個問題,極善之人怎麼應對極惡之人?


這個兩個極端極善跟極惡,我們佛性没有分別,遇到凡塵的事我們去處理,處理對眾生有利叫善,處理對眾生有害叫惡。佛性本來没有善惡,是我們處理事情的過程有不同。見解不同,處理就不同。善惡的名聲就不一樣,所以極善跟極惡是走兩個極端,要中道,他雖然做得不好,是他自己本身不明理,不明理就是無明,既然是無明我們是要可憐他,不要落井下石,不要追殺,讓他自己改過,我們要隱惡揚善。


還有嗎?没有的話,後學講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子叫周利槃陀伽,他以往好幾生好幾世都在修道,而且知道很多修持法門很多,很殊勝,他都吝嗇不肯告訴師兄弟,他這一生來的時候,他也一樣努力在修道,可是記性就不好。那個比丘偈語。各位知道比丘偈語嗎?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這個是比丘的偈語,他們當比丘、比丘尼一定要背、要做,身語意業三業,只要你身語意業不作惡,絕對没有惡,很重要的。凡塵的眾生,不要去懊惱,因為他不了解,所以諸有情,有情就是眾生。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來觀察知道我們的欲念是空的,無益之苦要遠離。無益的苦我們不要去吃,對自己没有利益,對別人也没有利益,所以無益之苦當遠離。比丘、比丘尼他們都要背要做,周利槃陀伽很努力的背這個偈語,前面兩句背下來了,後面兩句忘了。很努力把後面兩句背下來了,前面兩句又忘了。他每次見到師兄弟,有五百個師兄弟姐妹,他就很努力去問他們,拜託你教我偈語怎麼唸,開始的時候,師兄弟還告訴他,因為他都記不來,以後遇到他的時候就不敢跟他面碰面,就趕快避開。這個周利槃陀伽就很傷心,說我這麼想修道都没人要教我,他就去樹林底下想要去上吊,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出現,告訴他你不用上吊,不用自殺。我教你修道的方法,你現在師兄弟不告訴你這是因果報應,以往你都不告訴人,好的修持法門,你都不跟人講,所以你這五百個師兄弟,他們也不跟你講怎麼樣來修,偈語都不教你,所以這是因果報應,你不要埋怨。我現在教你修持的方法,拿一枝掃把給他,告訴他這個是掃把,周利槃陀伽說有實在的東西拿在手上,我會記得,然後拿一個裝垃圾的畚箕給他,釋迦牟尼佛就跟他說,你不用去講堂聽講了,你就把講堂內外清掃乾淨就好了,他說好!這個我會做。他很努力一直清掃,講堂內、講堂外都清掃的很乾淨,一天都做這個工作,就没有垃圾可以掃,他坐在那邊的時候,他就想說我的念頭也是垃圾,也没有用把它掃掉,念頭又來了,也是垃圾把它掃掉,他從有形的垃圾掃到無形的垃圾,一直掃一直掃,掃到常光顯現,已經進入無漏,結果他最早領悟。所以各位前賢!笨没有關係,會掃垃圾就好。會掃了嗎?念頭來了,垃圾!掃掉!念頭來了,垃圾!掃掉!會嗎?會不會?很容易喔!容不容易?(不容易)你做才知道,哇!怎麼這麼不容易,掃不掉的,又來,又來。所以要努力掃,來了又掃,來了又掃,只要你支撐得久了,真的無漏,常光現前。


請問劉講師,君子要擇善而居,鄰居他們做什麼事都不是你喜歡的,你要用什麼心態來化解?


在論語有一個里仁篇,「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有没有唸過?那個里就是居住,仁就是仁慈,居住在仁慈。這個不是說我們的身體要住在哪裡,而是我們的心要住在哪裡。我們的心要住在仁慈。擇不處仁,焉得智?你假如不選擇仁慈來安住你的身心,那你怎麼有智慧呢?就是没有智慧,懂這個意思嗎?我們要了解居家當然我們是希望好鄰居,好鄰居大家比較好相處,可是惡鄰居我們既然都相處到了,你也要去相處,相處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身教來感動他。當然要一段時間,不是那麼容易,可是我們就要有那種忍辱耐勞的心,渡化眾生,他會被你感動。就會慢慢變成好鄰居,要勉勵自己,勉強自己去做,這個不容易達到,可是會做到的。以前後學住的地方底下,以前他們都在打麻將,很吵雜,有時候去養那個很大的狗,一直叫也是很吵。有時候有人生孩子,孩子整天晚上都在哭,我說這真的是都不會沙啞,哭了整個晚上。也都是在欣賞交響樂曲,現在又清靜了。


還有嗎?没有在講一個故事。由生理影響到心理,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那粹的殺人王,他要實驗看看我們人的心理會不會影響到生理。他就抓兩個戰俘,就是戰敗被抓走的俘虜。試驗,一個讓他在旁邊看,他把一個人的動脈把他割斷,割斷了以後血一直流,拿桶子來裝血,血一流光了,人就死掉了,對不對?然後再把旁邊看的那個人,把他的眼睛矇起來,在同一個部位用冰刀來割肉,會痛但不會流血。然後用一個桶子,用水滴的聲音一直滴。他一滴血也没有流,經過一段時間,他倒下去,死去了。為什麼?就是心理他影響到生理。很厲害喔!所以我們心理很重要,所以我們心理正確的認識,正知正見很重要。我們怎麼想,身體就怎麼變化,所以身體疾病很多,像後學這個樣子,就是思想太多,想太多,身體就不健康。不過就是因為想太多了,才會說。没有想太多,就講不出來。


劉講師!我們現在翻開報紙,社會新聞就是很多人車禍死亡,自殺死亡,當然有的人是壽終正寢,那這些人都是承受因果嗎?


我們要了解這個叫橫死,不是壽終正寢,不是正命而死,是么壽。我們人在凡塵就是有一些災難,有些災難我們本來是可以避免,可是因為我們疏忽,没有小心。所以在有災難的時候,我們没有辦法去避開。我們修道,你有災難佛性會事先告訴我們,很奧妙喔!祂叫你從右邊從右邊,你不偏聽就從左邊,從左邊就遇到事情。我們修持了以後佛性就會跟我們講這些事。凡人他没有,没有我們佛性出來跟他點化。他就會遭遇他的命之中的一些災難,我們要了解,我們生活在凡塵有很多橫在我們眼前的一些災難。都會有,只是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就避開了,有的避開就不容易。看我們的心,如果存著善念,因為存著善念吉神都在我們的周遭保護我們,假如我們有歹念,念頭不好,我們周遭都是兇神惡煞,只要有一點點不恰當我們就遭受災劫了,都有這種現象產生,所以我們了解橫死的人是這個樣子。自殺的人他也一樣,有一些他自己腦筋轉不過來,認為他没有辦法解決凡塵的這些困難,選擇一了百了,結果他不知道這個没有了,你還是要去面對,我們到凡塵來就是來還債,你債没有還完,你就想逃避,逃避不了,下一世還是要來還。我們要了解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我們要歡喜心,甘願受。努力的去面對,保持善心,有善念,旁邊都會有吉神來擁護,來保護我們。


我們都說要渡家人,渡親戚,可是各人因緣不同,常渡不來,要怎麼做?


這個是您的心不夠誠,你要渡你的親戚朋友。後學因為在老前人身邊,前賢去見老前人,老前人時常會講,父母親求道了没?兄弟姐妹求道了没?老前人就講,他們不求,你跪著也要請他們求,所以老前人很注重我們齊家,全家人都修道。我們誠心不夠,態度不夠虔誠,所以感動不了父母,父母一直在想,你是我從小把你拉把大的,你那麼厲害,你還會渡我,所以他會瞧不起你,你從求道以後的表現完全都不一樣,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改變,他就會覺得這個道好,我也要去求。你就可以渡成,缺少誠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