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貫道問題討論(對話四)

 

妙香留言:

念佛靜處會真如

鍊我心中似太虛

色即是空空是色

無為還有有還無

靈台打掃懸明鏡

心舍光輝置慧珠

勤種菩提生佛果

栽培晝夜莫慵疎

 

川流回

念佛佛念佛念佛

莫說口唸無所作

有為入手雜妄捉

猶如金鐘罩閻羅

彌陀本尊我同座

唸唸敲擊虛空破

假相盡消見真我

風吹樹搖花自落

 

妙香留言:

阿彌陀佛憐念眾生,則是生生世世不捨棄。

但眾生自執於六道生死而太難救渡。

ㄧ切諸法生起乃是唯心所現,所以念佛不能離阿彌陀佛本心之體。

自性法身,無形無相,靈明洞徹。佛佛道同。虛空法界,幻相無盡,妙用無窮。全體是一。

 

川流回:

彌陀十願水長流

自備法船逆水游

放逸自棄皆沖走

難有人身可保留

佛聖為眾當芻狗

大事因緣來相救

智者行深明源頭

青山綠水任遨遊

 

慧蓮朋友留言:

佛法的心地法門,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單刀直入就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即心即佛。

 

川流回:

王慧蓮

朋友

心地無門亦無法

非心非佛無真假

直入彎繞皆無差

條條道路通羅馬

慧學文字虛空花

借用記憶非我家

為道日損心物化

彌勒肚空笑哈哈

 

慧蓮回:

我姐姐在苗栗某個山出家為尼,是曹洞宗。修證心法「寶鏡三昧」。

 

洞山大師《寶鏡三昧》和石頭希遷大師 的《参同契》兩書虛靈相通。忘己時無非己,視宇宙為一枚鏡,則事事物物,無一非鏡。能照是鏡,所照亦鏡,無他無自,元是一空。

 

川流回:

王慧蓮

呵呵

石頭路滑一念墜

方知洞山不沾水

說空非空鏡非鏡

誰識覺性未曾睡

 

慧蓮回:

陳寶川 前賢午安。詩中看出您是見性證者。🙏👍

 

見性的人,行、住、坐、卧之中,恆常顯示真常的流注。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川流回:

王慧蓮

朋友,

非也非也!

性不可見,我亦不可見,那來證者?

守護有緣親朋,守護周遭世界, 隨緣平衡周遭緣遇的一切。

只是談談家常話,本來就無事,本來就平常。

 

慧蓮回:

 前賢您過謙囉!

見性者識照古今,明通造化。遠見卓識、洞燭機先、明察秋毫。看到事情的微細跡象,就知道它的真象及發展趨勢。

 

川流回:

呵呵

是嗎?

古月照今塵。

古月今月同一月,

同出異名誰區別?

舊塵新塵皆心垢,

大夢未醒總是缺。

 

慧蓮回:

前賢的謙虛如老子之水德神髓、利萬物而無我。👍

 

曾國藩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但他常常不追求圓滿,而是追求缺陷,他的書房就叫做“求缺齋”。他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花未全開表明的是一種不飽滿的狀態,仍有上升的趨勢。月未圓的時候,還有全圓時刻的到來。一旦花全開了,月全圓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生命的快速衰竭,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常態。

 

川流回:

王慧蓮

朋友,

沒錯,世間法裡缺陷就是美。

但是,在出世間法裡,缺陷就是障礙!

所謂月圓月缺的無常,是因為外緣的遮蔽而造成的,而月的實相是無缺的,稱真常。

真常裡,是留不下一點缺失和汚點的。

才說,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曾國藩是賢人,不是完人!

才說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只有累劫修行自度度人而成道的諸佛聖們,才可說是諸行圓滿的人。

要明白,所謂天行健以自強不息,花開花謝的生機無限,……。

在自然裡看似無常,本質上還是常,是因為要繼續前行的前面,一定要有個空間gap

猶如汽車要前進後退的活動,就一定要有空間。

也猶如音樂要美妙,一定要有休止符的gap一樣。

這個留下的空間gap,不是缺陷,而是圓滿。

因為那是背景的空妙,是進入圓滿的入口。

所謂活佛,就是活著的覺者,

他們都是在活著當人時,就進入空性妙有的本體本心裡的人!

所以,修道要謙虛低心,才能留個空間,可以繼續前行精進。

才說,谷神不死。

玄關竅即是谷神,一旦自滿,天門就自動關閉!

不知當知,把知識當知道,就是自滿,就難前行而原地踏步了。

只在知解和思量裡滿足而止步了,止於至善也成了空話。

此生只能當宗教信徒。

若要當真使徒,就要先認識自己。

明師一指,就是指向開始認清自己,一切反求諸己,求其放心而已!

 

慧蓮回:

前賢講得真棒。👍👍👍

 

禪宗有個話頭,叫“朝看華嚴,夜觀般若”,合為晝夜之道。禪宗稱明心見性為“了生死”,學生蕭惠問王陽明死生之道,王陽明即答:“知晝夜,即知生死。”

 

我們都知道,晝夜的形成,是因為地球的自轉。不論哪一半在白天哪一半在黑夜,哪一半在作哪一半在息,地球都是那個一半一半的圓形整體,變化的只是明暗而已,受不同的只是地球上的存在物而已,兩個半球面的明暗、晝夜、作息也是相輔相成、本來通達的,沒有這一半就沒有那一半,這一半和那一半同時存在。

如果這樣的地球就是我們這顆“心”的模型呢?我們的心,其實也是這樣本來圓滿、實無差異,而只有明暗動靜的變幻而已。

 

川流回:

王慧蓮

朋友,

早上母親為孩子準備早餐,和愛語的叮嚀。是母愛。

晚上孩子犯錯,教鞭和斥責來侍候讓孩兒知錯改過。也是母愛。

這就是[朝看華嚴,夜觀般若],

母愛沒有早晚晝夜,是空體自性出的慈愛!

亦猶如惻隱之心,無朝夕。

華嚴和般若皆談空性本體妙明。

是一非二,只緣要等眾生心性時機的成熟,才有因材施教的先後。

朝聞道,夕死可矣!

也一樣,真道真我無朝夕,假我有生死對待。

真我一現親嚐後稱聞道,如朝陽;假我如夕陰見光死,當下死可矣。

肉身生滅如燃香,即生即滅同時發生,權名無生。

才說,把假我置之死地當下,真我即刻生。

才說,無所住而生其空妙心。

以上言語,稱性空理。

未能親嚐,就稱戲論。

是指月的指頭方向,非真月。

明師一指的印記也一樣。

傳授的三寶也一樣。

是工具和方法,非成品。

要有真成品的果實收成,還有長路要走。

猶如種下成佛種子,要成就佛果,還有一段辛苦的培育過程要實做呀!

朋友,讀經典一定要讀透能懂與生活結合才有用。

否則只知皮毛文字相,會累積滿腦的概念,拿一堆概念的文字知解來思量,猶如沙灘蓋城堡,是很空泛,也很容易崩塌的!

累積再多的佛學知識概念,也無法改變心性的提昇。

是滴水難消的。

才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慧蓮回:

 前賢說的是。👍👍👍

 

確實讀聖賢書要讀透先明理。世間的很多事情的真相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這需要我們自己去修證努力修行,轉化身心,與道相應,就永遠處在大自在境界。

 

 

川流回:

朋友,

是啊!

呵呵

萬相鏡過影不留

萬法眼過腦無有

迷人獻寶庫存秀

笑破菩薩翻根斗

 

慧蓮回:

前賢。

智慧如燈日月光

照明心性見真常

圖文句句真有趣

佛法條條義深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