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性常空】
觀自心;畢竟空性。
我之與薀法及無緣;皆同一性!
所謂無性;名極無。
自性此空;智生名極無,自性心生也。
言雖解脫一切業煩惱者;
行者得此心時,即名之為明。
明來暗謝故;即是無明滅。
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
等名為業煩惱解脫!
言而業煩惱具存者;
淨名經云:不斷無明而具明脫之智。
又云眾生未成佛;以菩提為煩惱。
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故。
故華嚴疏顯三毒相;普有正法。
彼有五義:
一、當相即空;空故是道。
非謂此三即是佛法諸部;般若其文非一。
二、約幻用攝生;亦非即是。
如淨名云:行於非道;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道等。
三、在惑用心;如俗流輩。此在觀心為道;亦非即道。
四.留惑潤生;長菩薩道,亦非即是。
如淨名云:不入生死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等。
五、當相即道;不同前四不思議。
故今第五義正與此同故;
無行經云:婬慾即是道。恚、癡、亦復然!
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即斯義矣!
又如虗空;出過眾相,而萬像具依。
故下經云:虗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
由本自性常空;故緣起甚深難可見!
---大日經義釋演密鈔
川流吟
咳
竹林拈花觀自在,荷葉常伴鷺鷥白,
慈航普度心門開,得見本具一如來。
自性常空費疑猜,煩惱菩提同心栽,
三位一體無內外,道法自然絕對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