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心法】
成就無學,戒、定、慧蘊;是名苾芻成就三分。
於究竟位已得圓滿!
於修梵行已得圓滿!
已能窮至梵行後邊!
應知是人必不樂居;村城、聚落、房舍臥具。
亦不樂與諸苾芻眾、苾芻尼眾、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勤策男等;同一園林,喧雜而住。
應知是人成就第一寂靜心法!
獨守空閑、依四依住、離諸垢穢、內守真實。
棄捨所求、無染分別、不為世法之所塗染。
偈曰:
無學三分成;尸羅究竟位。
修梵行圓滿;至梵行後邊。
如是苾芻眾;得最上瑜伽。
永盡諸苦邊;證無上安樂。
---本事經
* * * * * * * * * * * *
註解
《無學》:第四阿羅漢果為無學。學道圓滿,不更修學也。
《苾芻》:譯比丘,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
《苾芻尼》:即比丘尼也。
《梵行》:梵者清淨之義,斷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
《後邊》:惑業已盡,更不受生。
《鄔波索迦》:梵語優婆塞,華言清淨士。謂雖在家,能持五戒,清淨自守;可親近承事諸佛法。
《鄔波斯迦》:梵語優婆夷,華言清淨女。謂其自行清淨,親近承事佛法。
《勤策男》:沙彌也。抱欲為比丘之希望,勤自策勵。
《四依》: 1.指行四依,即冀掃衣、常乞食、樹下坐、腐爛藥。此四種法,是入道之緣,是上根利器之所依止,故名行四依。2.指法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尸羅》:謂能止惡、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為義,以能防止身口意諸不善業故也。
《瑜伽》:相應的意思。相應有五義,即與境相應、與行相應、與理相應、與果相應、與機相應。
川流吟:
咳
靜坐返照心不動,花開見佛吉祥鳳,
智慧無礙萬法通,如日長明處虛空。
三學圓滿生死超,不受後有因緣消,
常應常靜常微笑,大肚能容性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