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為本修因—憍陳那(楞嚴經P127)醒世佛堂 101/10/25
而憍陳那是歌利王來轉世,釋迦牟尼佛曾經發願成佛的時候要先度他,就是那個時候被歌利王截截肢解的時候,當下佛沒有瞋恨心,而發心成佛以後要先度他,那個真是很難得,佛那個時候就講:我假如有瞋恨心的話,被他截截肢解,就按照這個現況,就已經過了,那假如我沒有一點嗔恨心,讓我馬上全身又恢復,真的全身都恢復,這是表示佛一點都沒有嗔恨,我們最難的就是接受人家侮辱時不起嗔恨心,很難,很困難,所以表示修道就是要從降伏自己內心做起,能夠降伏了就沒事了,大部份我們都沒有辦法面對那個外境,那些橫逆,能夠順受,假如能夠都順受,問題都解決了。釋迦牟尼佛依照他的愿成佛的時候,說法度生就第一個度他,五比丘最親近佛,雖佛先說萬華莊嚴,華嚴經,佛成道的時候就講萬華莊嚴,華嚴經,因為五比丘沒辦法會意,於是佛就隱大現小,就把大乘佛法隱藏了,然後顯現小乘佛法,就是循循善誘來引度眾生,就說阿含經,阿含經講十二年以及四聖諦苦集滅道。苦是生死苦果,先講果報再講原因,為什麼會接受生死的苦果,因為我們是集了很多煩惱的苦因,才會接受生死的苦果,我們接受苦果的時候,有那個逼迫性,要強迫接受,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真的都是像後學早一點時期,經過的苦難更多,現在環境好了,經過的苦難比較少,以前那個都是要無可奈何的忍耐,忍耐都是要無可奈何,那為什麼會接受那個苦果,集是煩惱苦因,是招感性。就是因為有集因,那個集就是我們生活之中最重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種了業因,我們種了業因,一定要接受生死的果報,苦果有因果,先講果再講因,接著我們修道的話,可以得到寂滅,滅是涅槃樂果,為可證性。先講滅,修道的果報,就是得到樂果是可證性,道是出世樂因,為可修性。修道是出世,我們離開苦海很快樂的原因,所以能夠研究到最上乘佛法是非常難得,很不容易,各位深入研究的話就了解,在社會上不容易接觸到,這個最上乘的佛法,講的都是最究竟的,所以感覺到沒有那麼熟悉,比如那一些入世法,大家接受聽起來大家比較熟悉,我們講上乘佛法因為都蠻生澀,講山河大地是我們真心佛性,大概沒有接觸的人不會接受,都會說外面是外面,我是我,怎麼會山河大地是我自己的真心佛性,就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差別是很大,我們要追求就是要追求到究竟根源,能夠回歸到我們的本際,那假如說到半途,那個還要再來,還要再修,那再來再修的時候不見得我們都很清醒,會迷味呢,修了以後再來隔世以後就迷昧了,就不知道我們前世是什麼?沒有說累積了很久,像往後會講的一些二十五門修持方法,他們都修了很久可以隔世不迷,上一世自己做什麼都知道,生長在哪裡也知道,可是我們都沒有這個智慧,就是要在這一生中努力,就是要用一點心,因為我們得道的時機是超好的,可是我們發的心却比不上那個時機的好,就沒有呈現很大的功效出來,那假如自己努力一點,又能夠了解這麼上乘的佛法,做起來就會很得心應手,一定可以到達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內心產生自己可以成佛,不是希望成佛,而是絕對可以只是時間早晚而已,要這樣才真正的踏入修道的軌道,假如說我希望成佛,哇!那太渺茫了,那個等於沒有機會,我們能夠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我們就一定有自信可以成佛,因為成佛就是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就一定要找到,祂很親切都跟我們在一起沒有離開的,雖然說要無我無法相沒有那所有一切,可是最基本回到我們身體來還是不即不離,祂沒有離開我們身體,可是我們住了就不對,我們住在身體上就不對,那你不住了就對了,我們那個佛性很奧妙,祂脫根、脫塵、離身、離境,超然獨立,我們一定要把這個超然獨立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一定要把它掌握出來,你掌握到了,你成佛一定可以成,你沒有掌握到,你講修道都是騙人的,那個再怎麼久都不會成的,幾生幾世也都不會成,所以一定要抓到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佛借音聲以作佛事,成佛了以後,釋迦牟尼佛借著音聲,就是講經說法來作佛事,五比丘於音聲而得開解。就是講了以後,從講經說法的內容了解,六塵應該色居首,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現在講二十五門修持方法,第一個就用聲音,擺在最前面,因為最後一個是用六根的耳根圓通,所以首尾相應,前面跟後面能夠相應,今以聲音居先,後以耳根殿後者,以此方(娑婆世界)就是我們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就是耳根跟聲音很有關係,所以把聲音擺在第一,又別對阿難之機。跟阿難的根基,阿難慈悲示現比較低的程度,要來帶領我們眾生修道,請佛來講說修道的方法。憍陳那就講,佛問比丘,我初稱解,憍陳那就是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阿若多就是最初解,了解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憍陳那就講他修持的過程就是聽了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此敍悟圓得證,然後領悟得證,領悟以後修證了,阿若多,此云最初解,就最初能夠了解,所解即佛微妙法音。這個就是有關我們要怎麼修的內容,為什麼說妙音又密圓,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進入深入研究的就是妙音密圓。音之所以稱妙者,悟聲塵乃是緣生之法,這裡就要用心了,不是用聽了就可以了,我們了解說那個音為什麼叫做妙,就是領悟那個聲音是屬於六塵一,它是緣生之法,就是因緣所產生出來的那個方法,其相雖妄,聲音的相是妄,不真是假的,其性恆真,可是音聲的性是永遠都真的,可能各位都還沒辦法體會,我們再詳細講,就是落入音聲以後,它就變相,那還未落入音聲之前那個,那個叫性,性看不到,音聲聽得到,我們悟的時候,那個關鍵點都是一點點一剎那,所以後學都鼓勵我們要薰習,薰習了很久,你領悟一剎那很快全部都會,你不薰習就是聽再久一直講一直講,都是這樣,你聽不懂就是不懂,你如聽久了,啊!對了,這樣契入了,一竅通,竅竅通,整個都通了。通了就很好修了,我們都是卡住了,那誰卡?自己卡自己,所以自己要打通,道是通沒有阻塞的,阻塞就不是道,那個性,恆是永遠,永遠都是真的,為妙覺明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其體秘密,我們的佛性本體祕密,都看不到,沒有開發都不知道,祕密。無形無相,沒有形相;其用周圓,我們要用出來時,都可以讓我們用,周遍圓滿,各位前賢我們佛性要用的時候,是不是周遍圓滿,比如說我們到高雄,是不是佛性一指揮,是不是身體就把它帶去了,所以這個用,我們來做什麼事,然後就可以去做了,是不是其用周圓,遍照法界,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普遍的照著,就是光明寂照,照著我們整個法界,就是所有空間全部都照。於其音聲為本修因,憍陳那就是在這個音聲為本,然後修因,這個我們有時候就不容易了解,因為我們會住在語言相,比如說別人罵我們,你好像豬,我們馬上豬的形相就出來了,然後就跟自己把它配合,我像豬,這樣怎麼樣?(生氣)是不是住相?就是住在那個語言相,我們要了解這個是緣生的,人的嘴巴從他的腹部經過喉嚨,經過牙齒,經過嘴唇說出來的,這是不是緣生之法,緣生當下都是空,空的東西我們都把它當成實在,是不是害我們自己。所以要知道那個都是空的,假的,可是那個性,那個還沒發出聲音之前的那個,那是佛性本體。這樣了解嗎?通了嗎?不通就再講一次,各位假如努力聽一定會到一個還有很關鍵的關鍵點,但是平常後學都不說,為什麼不說,因為以前的一些禪師都會講,非人勿傳,就是他根基不是好的,你不要傳給他,所以有一些真的是屬於很微細的東西,要靠自己領悟,那假如自己沒有領悟,一講出來就沒價值,這個已經很明白講,可是它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後學不想說,還是要各位領悟才是真。憍陳那從音聲為本修因,然後悟明真理,得阿羅漢道。就已經到阿羅漢那個程度。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用音聲來做修道的根據,所以這二十五門的修持方法,每一門都可以修到佛,像我們往後看,有的修得幾千劫,幾萬劫,我們之前就是莊嚴劫,現在是賢劫,賢劫以後是星宿劫,莊嚴劫有一千位如來,現在賢劫也是有一千位如來,後面星宿勢也一千位如來,後面有一段是十二位如來連續一劫,那就在莊嚴劫的上面一位佛到凡塵來都經過幾千年,像釋迦牟尼佛到現在二千多年,都還沒有再一位佛來凡塵再轉世,這個中間是那麼長,要一千個如來,那還要多久?可是這個說久說短是以現相來講,在佛性裡面沒有,沒有說很長,沒有說很短,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知道他們的修持是經過那麼久,莊嚴劫之前那個十二位如來連續一劫,還要經過一千位如來才到現在來,這樣經過的時間久不久,他們都是在修,沒有說投入凡塵享受,沒有那樣,都是在修,所以一來的時候,他就知道,他隔世不迷,上一生做什麼,再上一生做什麼,他都知道,在那裡出生,在那裡生活都知道,我們知道嗎?(不知道)哇!差得太多了,所以有的修持就是很困難,可是有的修持就是很容易,我們現在可以說是比較迷昧的一代,其實我們的佛性,我們之前都有修,也都有經過那個蠻理想的朝代,那個境界,後來我們慢慢的愈來就每況愈下,就愈不理想,各位看在那個西元502年達摩祖師到我們中國來,把道傳給中國,還沒來時就已經有很多人在修,像懶融他們在修的朝代都很早期,大概西元二百多年,達摩是五百多年差了二百多年,像天台宗的開山祖師,他是西元四百多年,達摩祖師還沒有來,他就已經在修道了,到西元一千一百三十五年,就是那個密勒日巴為止一千一百三十五年,這段大概西元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三十五年,這個期間很多都修成,從密勒日巴以後就很少有記載,為什麼沒有在記載?就是沒有在修,沒修就沒有記載,就沒有那一些可以記載下來,然後到我們現在又開始大開普渡,大家才又努力修,所以這個經過蠻長的時間,我們的佛性一樣在空間,經過的空間我們都在六道流浪,都是輪迴在六道,那輪迴了假如說一直在行善的話還好,還在三善道裡面,那假如有做得不好,就跑到三惡道去了,因為我們剛開始都不會很離譜,不會很壞,都是很好,可是到後來愈來愈累積就愈多,心肝就愈黑,報紙上不是有登十元的本錢賣四千元,黑心肝賺黑心肝的錢,現在真的是心肝都黑掉了,要漂白也漂白不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是我們人自己不願意當佛,只要我們願意當佛的話,我們就把所有要怎麼樣當佛的整個狀態都了解,然後我們都去做,去實行,那就成了,不是很容易嗎?還是很困難?後學就講有抽煙有喝酒的人,你叫他戒烟戒酒不太容易,沒有抽煙喝酒,你叫他戒煙戒酒,他會說那很簡單,我都沒有沾染到,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沒有沾染塵垢,要修道很容易對不對?那如果我們在凡塵沾染了一身污垢,那要把它洗清,是快還是慢?(慢)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自己就看一看,自己到底離佛的距離有多遠?那怎麼看?看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很忠厚老實,很實實在在,吃虧也沒關係,還是很奸詐,很勾心鬥角,我們都一定會知道啊!可以騙別人騙不了自己,所以我們的心純粹都是好的善的,不好的念頭一頭都不會跑進來,那你離佛的距離就很近,假如說我們都沒有,時常看人都不順,那離佛的距離就很遠,各位看人順不順?(順)真的嗎?講得這麼好聽,因為佛沒有分別心,到達那個境界以後,靈本同體,這個又講到我們根源,後學剛才為什麼不講,就是講這個,靈本同體,這個要相信還要一段時間,不是你稍微摸到一點,就可以實在的相信,沒有那麼好的。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此結答圓通,從聲塵得證。假如我們想修的話,在這個二十五門圓通的最後兩個,念佛圓通及耳根圓通那是最容易修,最好修的,前面這一些都可以給我們提示,都有幫助,不管六根六塵六識水火風土空見識,二十五個方法全部對我們都有幫助,很大的幫助,都可以用。
以色為本修因(楞嚴經P128中間) 醒世佛堂 101/10/25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這個優波尼沙陀,比較投入凡塵,喜歡男女之間的情愛,很喜歡跟女孩子在一起,佛就跟他講,教他觀身不淨相,就是觀身不淨那個不淨相,觀三十六物不淨。外相:髮、毛、爪、齒、眵、淚、唾涎、屎尿、垢汗。外器: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內含:肝、胆、腸、胃、脾、腎、心、肺、生臟、熟臟、赤痰、白痰,這就是觀身不淨,為什麼印度會修得比較篤定不會迷戀女色,因為他們那邊有個習俗,就是人死了以後不用埋葬,就把死掉的人拖到樹林,布施給野獸吃,那些要修道的人就去看,看那個死掉的人的變化,大概七天身體就膨脹,再過幾天整個身體就破掉,血水都冒出來,接下來二三禮拜,蟲就開始在吃那些肉。肉吃完了剩下骨頭,骨頭經過風吹日曬就會風化。風一直吹就吹散了,是不是白骨微塵變成灰塵跟整個空間合在一起了。所以他們就是實際去看,像以前那個南亞大海嘯,電視沒有處理就直接播,地震的時候海底的地裂開,海水就灌進去,地底的縫隙結果地又合起來,水又把它擠上來,深入退潮的地方的人都逃不及一下全被淹死了,估計大約三十萬人,因為海水不蓄死屍,海水都會把屍體送到岸邊,正好電視去拍到,那些屍體都膨脹到身體發亮,皮膚都亮亮的,真的是夠恐怖的,那些死的人一半是本地人很窮,一半是去觀光渡假的有錢人,正好變成兩極化,不管你是貧是富全部都死了,三十萬人,真的嚇人,接著就不敢再拍了,因為看了會害怕,如果看到了,飯會吃不下,因為會想到那些鏡頭。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身體給我們用,我們借假來修真,如果不能用時,一點價值也沒有。我們人生一百年一轉眼就過去了,很快的,要好好把握,時間不等人的,那你修到已經可以了,可以跟整個天地合為一體了,就沒關係,身體還給天地沒關係,不會被業力再把你推來凡塵再現相。很重要的,要自己努力,優波尼沙陀自己講,從觀不淨相生不厭離,然後悟諸色性,領悟所有的色,有形有相的這一些都是不淨,最後都變白骨微塵,歸於虛空,整個都沒有了。空也沒有,色也沒有,二個都沒有,就成無學道,沒有法可以學了,所以開始學,就沒有法,不會法執,無學了,如果一開始在有形有相學,再怎麼學學到後來變識神,我們要修元神,不修識神。遇佛之早故,優波泥沙陀遇到釋迦牟尼佛比較早期,然後佛教他,觀不淨相:乃四念處之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優波雖屬利根,性多貪慾,很喜歡那個情愛,煩惱障重,故佛教修不淨觀以對治,遂於此身生大厭離。就是真的這樣觀了以後對這個身體就產生大厭離,領悟諸色性者,以其根利,修觀之後,非但離障,離開障碍,且能悟性。我們了解那個悟性就很重要,白骨微塵,燒骨成灰化為微塵,微塵遇風一吹即散,終歸於空,即色不可得,無色不能顯空,非但色無,並空亦無,連空也沒有。故曰空、色二無,空也沒有,色也沒有,因此得成無學之道。就已經沒有法可以學了,已經無學,我們都是在有,就是色,無就是空,我們都是在有跟無之中在學,那已經無學了,已經沒有讓你學了。各位知道嗎?已經都沒有辦法再讓你學了,是不是已經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你回到本體回來還有什麼學了,還要學什麼?了解嗎?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凡塵的形相已經盡了,妙色密圓。色的修持的關鍵點就在這裡,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色就是形相,色性空。妄相既盡,真性斯顯。妄相既然已經盡,真性它才顯出來,妄盡真才顯,妙色即是性色,全性成色,全色皆性,不必析色歸空,不要分析那個色讓它歸空,不用,那個全色都是性,各位前賢聽懂嗎?全色都是性,全性都是色,懂不懂?(跟不變隨緣,有沒有關係?)沒有,這個都不落入這個,它是屬於無極的狀態了解嗎?所以我們就是還要稍微了解就會降低。色色皆如來藏。所有的形相都是如來藏,如來所含藏,這樣就聽懂了,此理秘密,這一種道理很祕密,可是它周遍法界,大用圓滿,它可以大用呈現出來都圓滿,我從色相為本修因,得成阿羅漢道。這就是優波尼沙陀所講的。
以香為本修因--香嚴香塵(楞嚴經P128中間)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童子者:童真入道,並非年齡幼稚。諦觀者:以智照觀察世間一切有相有為之法,即因緣所生法。如《金剛經》所云:「凡所有相」。此所有相皆是虛妄,非真實常住。我時辭佛,退而自脩。宴然安處晦跡韜光。清淨齋室,齋心潔己,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無形無聲來入鼻中,我則即境修觀,以香氣為所觀境,香氣安能遠達;不聞之時,香氣去無所著,正聞之時,香氣來無所從,當體空寂,由是香既不緣,鼻無所偶,已經沒有對象了,根塵雙泯,意識亦銷,根塵識空,發明無漏。這裡要再詳細講解,要不然字是這樣寫,意思不見得了解,我們就是要研究說,我們在燒檀香,我們聞到香的味道,那個香的味道,各位就是要了解香的味道,它是因緣,然後會合產生,我們現在研究就是要把它分開,那個沈水香的原料,它本來是柴,柴它本身不會香,就是要經過燒才會香。所以柴本身不會香,那個燒不要跟柴在一起,燒也不會香,空氣在傳,空中在傳,空本身也不會香,這樣了解嗎?這樣就是要見實相的方法,那我們現在在凡間,是全部都攪在一起,讓我們接受到了,我們接受的都是因緣聚會了,那我們研究真理,我們要把這一些都分開,分開以後我們就見到實相,我們一見到實相了,就產生常住不遷,妙覺明體,常住不遷,就出來了,有沒有?但是我們在凡塵看到都是因緣聚會,我們的身體也是父精母血,然後四大假合,是不是都因緣聚會,所以只要你見到形相,都是因緣聚會,我們要了解因緣聚會的東西,當下就是空的,當下都是假的,雖然它有一直在活動變化,可是那個終歸於壞滅。(請問你現在分析裡面的一個內容)沒有,等一下,你搞錯方向了,你是現在要了解說有一個能聞以及所聞,那不就是能所生滅嗎?後學在講的,木頭是什麼?火是什麼?空是什麼?是我們妙覺明體啊!(那就是前面在講的色色皆如來藏的那個,不是嗎?)後學在講的又比這個更高了,那個如來藏還是已經落入我們有佛性的這裡面。現在講的又更高了,是屬於無極狀態。(那剛剛講的全性成色,全色皆性,不必析色歸空,那不是也是劉講師現在講的一個無極狀態,是不是這個能夠讓我們明白清楚的那一個)所以有時候到愈高的地方就愈微細,愈微細的地方,我們就要愈小心,為什麼?因為都會一點點就落入生滅,那只要落入生滅,它就有變化,我們就是要追到沒有變化,沒有生滅的。(那如呢?)哦!如哦!(請講清楚才會聽懂。)後學都犯了了很大的那個,歷代的那個,那些在傳的那些,都說要只講三分,留七分給人悟,後學都把它說到十足,真是的。我們要了解到以如來代表所有的凡塵的一切,這個如來代表,就好像無極一樣來代表,以文字來講無到極點就變有,所以了解無極就太極就兩儀,就四相,就八卦,相綜相錯就六十四,整個都出來了,那我們現在是已經講到最根源的地方,大概也是機緣,後學也很少講。(劉講師那是不是要表示這幾位程度都已經很高了,才能從色聲香中得到根本?)對!就一下子都領悟到佛性本體,它的重點在那個,音聲在妙音密圓,色在妙色密圓,妙香密圓,那個屬於妙的,妙音、妙色、妙香,屬於那個都已經講到我們那個佛性本體回來,只是妙,色哪有妙,香哪有妙,所以稱為妙是已經講到我們那個佛性本體回來,只是我們在修的過程裡面,要這樣,因為它的引誘力量大,形相引誘我們看,聲音引誘我們聽,所有的氣味引誘我們嗅,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如果聞到味道會怎麼樣?會跟著味道走,那見到美好的形相呢?聽到美好的聲音呢?所以知道我們都是外放,那你要領悟的話,一定要收回來,要把那個外放的心收回來,收回來時,你才知道奧妙原來在這裡,不是在那個外面。這邊是沒有講到說,是已經在告訴我們已經到達如的狀態,無極的狀態是沒有這樣講,它只有說來聞那個香味的來源,來沒有來的地方,就是因緣聚會才有,那去呢?如果沒有了,沒有去的地方,表示它無來又無去,那無來無去就常住,常住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氣味來,氣味去,那個屬於生滅,生滅就不要它,不要那一些生滅,氣味也都是假的,有什麼味道也都是假的,那是因緣聚會才有,一下子因緣消失,緣聚則生,緣散就滅,就沒了,整個都不見了,所以我們就可以領悟啦!各位這樣聽懂嗎?哇!很沈重。從這個生滅的中間,這個中間領悟到妙覺明體,是這樣的,沒有說奇奇怪怪。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塵氣即香塵之氣,倏然(時之短也)消滅。以香塵為本修因,證入圓通。就是以香為他所修的依賴。
(可不可以請劉講師把剛剛所講的,再完整的重講一次,因為一下這個,一下那個,沒辦法理解。)佛在講經說法不會把因緣聚會的東西拿來說,祂都會一個一個根源講,檀香,一定是有檀香木,檀香木一定要點火燒,香氣才會出來,佛會把它分開講,木本身沒有香氣跑出來,火的本身也沒有香氣跑出來,空間也不會有香氣跑出來,它是木跟火跟空間合在一起,我們才聞到香味,這個叫因緣聚會,因緣聚會當體就是空,當下就是空,沒有啦!那沒有的話,沒有的那個當中就是我們妙覺明體。(劉講師!是不是這些色香修到一個階段,然後再進入,再修佛性,這個階段是不是..)你看後學還未回答,很多前賢都在搖頭,可見你就是沒有薰習,現在講的你就沒有辦法契合,完全都不知道後學在說什麼?反而增加你的煩惱,本來還修得很順,聽後學講一講唉呀!那是要怎麼修?變成都不會,所以薰習蠻重要,那你沒有聽突然後學講得比較深一點,你就抓不到重點,這不是說深,那是我們沒有了解才說深,如果了解就都很淺,所以要研究要聽要薰習,從六祖壇經道德經金剛經,我們現在的楞嚴經,你都一步一步的這樣走過來,那你就能夠了解,現在所講的是什麼,你假如都把那些跳過去,沒有看,沒有聽,那要了解真的是沒辦法,這個沒辦法有捷徑,都是要一步一腳印,你要走過,要做過,才會知道,才會了解。不管聲音、形相、或者香氣它都一樣,最重要的是它都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當下都是空,我們要了解當下都是空,形相也是空,聲音也是空,氣味也是空,全部都是空,沒有,不是有空間的這個空,是什麼都沒有的空,什麼都沒有的空,那是什麼?(這也是叫無極嗎?)我們能夠離開無極嗎?當然是在無極之下,不過你那樣引導,都把大家引導到很遠了。(請劉講師再幫我們複習一下那個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佛及空性即是佛性,跟這一個有點不同。)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佛,可是雖然一直講也蠻熟悉,但是真正的含義都還沒有把它整個發揮出來,所以了解說若見緣生,我們假如說看到不是已經呈現相哦!呈現相已經固定了,若見緣生,它怎麼產生的,是不是要有原料,要有人工對不對?那現在就是說若見緣生,你就是見到它的根源,它的來處,從哪裡來?各位前賢!它從那裡來?所以我們剛才講,來無來處,去無所至,對嗎?它無來無去,那你若見緣生,知道它無來無去,你是不是見法,是不是見佛?(是)有沒有?只是之前我們不曾這樣講,比較生疏。一方面要留給大家用一下腦筋,要不然每次都是後學講得太清楚了。那你們就記不住,假如後學漏一點不要講,你們反而比較記得住,對嗎?所以講得太清楚,罪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