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永嘉大師證道歌  同義宮 劉芳村講師主講  20100417   


今天先教各位做功夫,我們開始從「萬緣放下」,然後「一念不生」,可能各位都有稍微試驗去做,可是可能都還沒有拿捏到很恰當的程度,後學在台北聽到前賢們反應,說我們都有腦袋瓜,那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不是太浪費了,各位知道意思嗎?就是我們有頭腦,可是都不讓頭腦有念頭,那這樣一生就白白浪費掉了,各位有過這個念頭嗎?知道講出來它含意是什麼嗎?後學聽到以後很高興,為什麼?因為找到病症所在,一般我們都會想,頭腦是要想東想西,頭腦才有用,那我們把萬緣都放下,一念都不生,頭腦都沒有用了,是這樣嗎?(不是),絕對不是,我們上個禮拜有講根、塵,六根六塵,法中虛捏怪,後學對那一句特別解說:六根對六塵會產生六識,我們把六識都當成心,所以根塵法中虛捏怪,就是我們在根塵相對產生的不實在的景象裡面用心,這個已經都離開佛性本體,我們凡塵因為沒有研究真理,沒有辦法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後學可能沒有講得很清楚,所以大家做得沒有很得心應手,現在就特地來跟各位講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留下來的就是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那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不是說頭腦沒有用,讓他浪費,不是喔!而是我們已經進入真理世界,讓我們的頭腦都進入真理世界,先認識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這個佛性本體,再把它啟發,然後有空閒的時候讓它時間久一點,越來就越熟悉,熟悉了以後我們做耳根圓通,將我們身上的了了分明的知覺性,讓它延伸到身外,不侷限在身上了。一般人都把佛性侷限在身上,所以到一口氣不來時變成沒有路可以走,我們修道就不一樣,我們修道以後,已經可以集中精神了,然後我們把佛性延伸,讓它能夠伸展到整個空間。我們在凡塵六道輪迴太久了,所以妄想非常多,我們能夠守玄就把所有妄想拚除了,只要我們能夠守玄,妄想雜念就消失,消失了以後,那個佛性已經可以專一,集中精神。我們在凡塵精神都分散叫神散,神一散了,我們就會很疲勞,我們現在修道,做功夫,就是要使我們的精神集中,精神一集中回來,就容易使我們的心性清淨,心性一清淨以後,就可以回到本體,此時劉講師停頓片刻,並問大家聽到周遭什麼的聲響?是鳥叫聲,是誰聽到?是佛性,是了了分明的佛性聽到,也就是我們的聞性聽到鳥在叫,就是我們的佛性已經從身上延伸到外面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了了分明的知覺性,然後一直延伸到外面整個空間,所以這個空間裡面都有佛性,這個空間就叫真空,空中不空,空中有佛性在,我們的佛性是實實在在存在,妙有,有,沒有形象,真空妙有,很親切對不對?只要我們按部就班,這個很親切的,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就是,所以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就是佛,所以我們大家都是佛,敢不敢當下承擔?我們不敢承擔的話就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自己不想當佛,我們敢承擔自己當下就是佛,是佛就沒有這些妄想,所以我們要要求自己,要成就,成佛,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裡面深深地來體會,我們萬緣放下,然後一念都不生,使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呈現,這樣一直培養一段時間,我們佛性慢慢茁壯長大,就有功能作用產生,第一個來的就是第六感特別靈敏,我們有什麼事,佛性會跟我們講,會通知我們現在有什麼事會發生,那個叫第六感的徵兆,可是我們不要去炫耀,自己去體會,慢慢的越增加我們的深度,深度越增加,佛性的五眼六通功能越呈現,整個都有,不用去追求,只要我們把本體照顧好,「但得本,莫愁末」,本就是根本,就是我們要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的根本,神通都是末,是功能作用,自然會有,只要我們「但得本,莫愁末」,永嘉大師不是這樣說嗎?所以為什麼「永嘉大師證道歌」講得特別久,就是要了解每個文字意思,像「根境法中虛捏怪」,如果我們不一個字一個字解說,意思出不來。根就是六根,境就是六塵,就是說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都是虛,不實在,可是我們都在虛的裡面捏怪,拿捏,然後就決定東決定西,就是虛捏怪,是不是這樣,所以一定要了解,要會做,在日常生活就先認識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把它啟發,讓它延伸到整個空間,整個空間真空妙有,都是我們的佛性,那個都是法身,我們自己自性的法身,所以很奧妙的,我們生活都不一樣,很寬廣,不會侷限在一個小格局裡面,生活整個都不同了,所以領悟到真理以後,就生活在天堂,沒有領悟的話,我們很喜歡跟人家計較,領悟了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個都不值得去計較,在真理世界裡面沒有是非,沒有對待,都是非常光明,非常美好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發心追求,自己立定要成佛,要跟六祖一樣,惟求做佛,不求餘物,各位前賢餘物還求不求?會想說還在凡塵還是要求,我們的注意力重心所在就是要放在佛性本體,雖然他沒有形象,可是確確實實存在,我們要借假修真,借這個假的身,來修真的佛性,不要修真的佛性去享用假的身體,我們凡塵所有行業,最好賺錢就是感官的刺激,所以那個我們都放下,那個都假的,那個都造罪,都不要它,我們照顧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心性,我們要明心見性,使我們整個心性都很光明,恢復到本來,這樣就正確,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就培養,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強烈的要求自己萬緣放下,雖然比較有為,可是我們做久了,它就無為了,開始要強烈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一直這樣告訴自己,然後久了以後自然靜下來萬緣就放下,萬緣一放下,佛性就出來,佛性一出來,我們應對事情,事來則應,事去則淨,完全都沒有業,這樣了解嗎?有欵必問才會進步。現在我們就回到上週的「勇施犯重悟無生,勇施,是一位比丘的名字,他犯了四重禁,就是捨正法、捨菩提心、慳吝法、惱害眾生,我們要了解,在小乘修持方法裡面,犯了殺、盜、淫、妄,就是犯四重禁,罪很重,在大乘來講,它不以這個來說,因為大乘對於殺、盜、淫、妄很容易都可以去除了,重點在於捨正法,把正法捨掉,就犯了很嚴重的戒律﹔第二個是捨菩提心,把自己的菩提心捨掉﹔第三個是慳吝勝法,慳就是慳貪,「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就叫慳,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吝就是吝嗇,吝嗇就是自己會,卻都不教人,勝法就是殊勝的佛法,就是自己知道,但不告訴人,自己靜靜的修,就叫慳吝勝法﹔各位有沒有慳吝勝法,有沒有把這邊聽到告訴親朋好友,沒有就慳吝勝法。第四個是惱害眾生,就是對眾生討厭,要害他,這都是犯了很重的戒律,所以在修持過程,我們就不要捨正法,去走那些不正確方法,捨菩提心,把覺悟的心捨掉,知道有殊勝佛法不告訴人家,去做危害眾生的事,這個都是犯了很重的戒律,在修上乘來講,這是最重的。勇施犯了四重禁後就懺悔,到街上說「有哪一個要接受我的懺悔」,這都要有很大勇氣才可以做到,然後遇到一個善知識就跟他講「罪性了不可得」,罪沒有獨立的個性,罪可不可以給人,不可以對不對?罪怎麼產生,就是事情到來了,然後我們來應對,應對的時候有私心、偏心,對自己好,對別人不好,罪就形成了,產生了,所以罪沒有固定的佛性,罪的產生都是我們心裏出來的,心裡面應對以後才產生的,所以我們要了解「罪性了不可得」,所以如果我們有犯過錯,我們從心裡面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罪都是從心起來的,從心的根源懺悔,說我不能造罪,我們所有的罪,是不是都從心裡面起來,所以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空時,心已經到真空,心已經到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就叫真空,就是到真空妙有的狀態,心若空時罪亦亡,心一空了,罪就消失了,沒有罪啦!所以我們要了解罪性不可得,得不到罪性,因為我們的心已經在真空妙有的佛性裡面,沒有罪,什麼都沒有了。心空罪亡兩俱忘,「心空」跟「罪亡」這兩個全部都忘掉了,是則名為「真懺悔」,這個就是真正的懺悔,都已經恢復光明,所以這邊講勇施犯重悟無生,領悟無生,我們真空妙有的佛性它沒有生,也沒有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聚不散,那個就是佛性本體,各位領悟無生了沒有?我們萬緣一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就已經真空妙有,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要領悟到這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叫做悟無生,領悟無生,既然無生,它就沒有滅,無生無滅是不是已經回到本來了,所以勇施犯重悟無生,已經領悟無生,如果我們沒有把佛性擴展到身外的時候,一口氣不來,就沒有路可以走,那我們把佛性延伸到體外了,在虛空之間,真空妙有,我們身體一口氣不來,我們佛性就在整個虛空之間,所有都是我們佛性的道路,每一條道路都很好走,都像高速公路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在修持的時候就是要趕快蓋高速公路,讓佛性能夠延伸,會嗎?所以只要我們萬緣都放下了,一念不生了,又靜悄悄的時候,整個聞性充塞整個虛空,有聲音的時候是顯現佛性,沒有聲音的時候一樣佛性沒有滅,這個時候虛空之間,真空妙有,那個叫無生,悟無生,領悟無生,這樣各位領悟無生了沒有?還沒有!很困難嗎?身體有生滅,佛性沒有,我們那個名稱就講得很好,眾生,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那佛性本體本不生,不生就不滅,會生會滅是眾緣,眾緣才有生滅,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所以生滅都是假的,可是我們眾生都把它當成真的,所以就貪生怕死,我們一領悟到無生,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所以就不會貪生,也不會怕死,不生不死,所以我們一領悟無生就進入真理世界。


     早時成佛於今在』,已經成佛了,因為他領悟無生,領悟無生以後就可以成佛,回歸本位,我們每一位都是佛,每一位都可以回到佛的本位,那因為勇施現在他沒有到娑婆世界來渡化眾生,到別的佛世界去渡,所以我們了解一成佛以後,看我們願意到哪個佛世界都可以去,自由自在,千百億化身。


    師子吼,無畏說』,獅子就是百獸之王,牠一吼叫以後,所有百獸都降伏了,是說我們闡揚真理要像獅子一樣,要把它宣揚,沒有畏懼,就是不會顧忌到講真理以後,影響他的生活狀態,有一些不敢講,不敢講叫有畏,「無畏說」是什麼都不會害怕,只要是按照真理,符合真理的他都不會害怕,所以「師子吼,無畏說」,就是佛一講經說法,好像獅子吼一樣,都不會有畏懼,我們領悟真理以後,也希望把它發揚,像獅子一樣把它吼叫,讓所有苦海眾生都能夠得到真理。


深嗟懵懂頑皮靼』,深深地感嘆,懵懂就是懵懵懂懂,就是莽撞,永嘉大師深深地感嘆我們眾生都莽莽撞撞,都不了解真理,橫衝直撞去做事,這是很一針見血的說法,凡塵都是這個樣子,莽莽撞撞的,可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不了解,可是很努力在做,頑皮靼,眾生像不像頑皮靼,我們都會說小孩子很頑皮,可是大人頑不頑皮?可以說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小孩子頑皮是有他的天性在,還是從佛性發揮,看起來很可愛,可是我們大人一頑皮起來就不可愛了,那個都是造罪,讓人去受苦,所以永嘉大師才講我們凡人都懵懂,然後頑皮靼,靼是皮很厚的製品,深嗟,就是深深地感嘆。『祇知犯重障菩提』,是說凡人都只知道犯了很重的戒律,會障礙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就是我們可以回復到本來的方法,有祕密的訣竅,這個佛有打開,不見正確修持方法,不知道有奧妙的修持方法,就是頓教法門,所以我們了解,永嘉大師把它講出來,說凡人的正確修持方法,犯了戒律,自己就在那種很難過的心情之下,障礙並喪失掉自己追求菩提的勇氣,所以永嘉大師就講:如來祂有開秘訣,我們要見到,這邊是不見如來開秘訣,可是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有一個很殊勝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從凡夫地到達佛地,只要我們了解,可以摒除所有的兩邊對待,一方面就是犯了罪過,一方面就行了很多功德,這兩個方面是相對,相對裡面我們要了解,有犯了罪過自己會苛責,有形的功德自己會炫耀,會驕傲,你很驕傲,不對,一直苛責也不對,了解意思嗎?我們就沒有走入中道,當然我們犯了過錯要自己反省,要了解犯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我們有幫助人,有行了功德,自己也要知道,那畢竟都是很少,很小的方面而已,幫助人是跟眾生結緣,一方面了了自己的業障,那個都不算,真正的要算功德,都是在性分裡面,在我們佛性的本體,要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才叫功,然後要了解真理,都是平等,是法平等,我們佛性本體都是平等,不管是社會地位,有錢沒錢都是平等,人與人平等,物與物平等,人與物平等,全部都是平等,平等才是德,所以我們要領悟平等,那個德才有,有功有德,有功德了才能夠利益眾生,所以從真理世界來講,一進入到佛性本體才有辦法利益眾生,才能夠無量無邊來利益眾生,才稱功德。我們在凡塵做了很多的好事,那個都不見得是很大的,縱然很努力去做,也是有限,所幫助的人也不多,那我們從性分發揮出來那個就很廣泛,很大,所以我們要從根源來追求這個如來已經開秘訣,讓我們直接回到本來,每一個都是佛。


有二比丘犯淫殺』,有兩個比丘,一個犯了淫,一個犯殺,這個過程就是有兩個比丘自己到山上去修,在他們居住的環境,有一個婦人對其中一個比丘非常仰慕,有一天,另外那一個比丘出門了以後,那個婦人就找那個喜歡的比丘,跟他挑逗,跟他發生關係,這個時候,那個外出的比丘回來,一看到這個同伴竟然這個樣子,那個婦人看到這個比丘回來,她就趕快逃跑,回來的這個比丘就追,一直追,這個婦人就摔到山底下摔死了,摔死了算殺,那個跟她發生關係的犯淫,所以一個犯淫,一個犯殺,所以有二比丘犯淫殺就是這個過程。


波離螢光增罪結』,優波離是十大弟子中戒律第一的,他對戒律守得最好,釋迦摩尼佛要他掌管戒律。優波離的出生也是很低賤,他做理髮工作,在理髮的時候他的心居然可以進入四禪,就是很容易進入定,修持的功夫很好,戒律守得很周全。波離螢光,就是螢火蟲的光,螢火蟲的光只有一點點,沒辦法照得很清楚,所以永嘉大師講:用正確的那些法律來管束人民的話,就叫螢光。增罪結,是說他們自己做得不正確,害死人,心裡面已經夠難過,心裡面一直懊惱,一直不滿自己,所以又增加罪,增加越不理想的狀態。


維摩大士頓除疑』,維摩詰是東方五功佛裡面的一個日密菩薩,到娑婆世界來渡化眾生,跟釋迦摩尼佛酬唱,一個成佛,一個在家,兩個都要渡化眾生,維摩詰不管什麼地方,賭館、酒樓、淫女舍他都去,什麼地方都沒有阻礙,他都可以勸化眾生,利益眾生,所以維摩詰一發揮出來就是最上乘的,不像一般,你犯了罪就要處罰,他跟兩個比丘說,在你們心中,你們就是要修道,當修道遇到社會凡塵的現象,你們在現象之中,自己沒有堅持,心裡面還有塵垢,所以才會犯錯,這個要從心去做,心裡面誠心懺悔了,這個罪消失了,不會永遠在。假如你把這個罪都放在心上,那你自己障礙你自己,沒有利益眾生,對你也沒有利益,所以維摩大師跟這兩個比丘講,就除掉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原來罪性了不可得,是從我們的心產生的。各位前賢!罪是不是從心產生,我們要想幫助人,跟想害人是不是都從心產生,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想幫助人那個都算功,我們想害人那個是罪,所以罪跟功都是從心產生,我們能夠掌握自己的心,那個是最重要,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我們性理心法就是要徹底明心,心要明,然後要見性。各位心明了沒?又不敢講。各位前賢,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那個心不要用,那個心叫識心,我們認識的心,都是生滅的,我們凡塵在講心,那個都是根塵相對的心。我們有聽過「即心即佛」,那個「即心即佛」,就是根塵相對的心都不要了,沒有了,全部都放光光了,全部都沒有心了,已經無心了,真心才呈現出來,真心一呈現,它沒有對立、對待,沒有善惡,它是一個絕對體,這個心就是佛,這個叫「即心即佛」,所以我們本身就是佛,只要我們肯把凡塵根塵相對的那些去掉,已經就是了,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那個都一直在變化,不要用這個心,它讓我們造業,這個心能夠放下了,放下以後,我們就用直心,直心在生活之中,就是遇到事情,第一個呈現的,那個就是佛性出來的,叫直心,叫做事來則應,事去則淨,那個直心我們用,用直心就是不會考慮到自己好不好,考慮到自己好不好,那個叫轉念,一轉念以後,就進入識心,進入識心就是生滅,我們就有喜歡、討厭,喜歡就取,討厭就捨,就有取捨,有取捨就造業,業已經形成,果報就來,我們會接受凡塵的這些苦,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因為不知道真理才造業,我們知道以後,業都不造,因為沒有取捨,沒有喜歡、討厭,就跟天地一樣,白天黑夜,春夏秋冬,自然而然運轉,各位前賢,天地有沒有業,天地會不會造業,不會的,因為它都按照自然的運轉,那我們看到有天災地變,那個是我們眾生業因形成才有天災地變,本來天都是正常運轉,為什麼有狂風暴雨,為什麼有颱風,為什麼有地震,那個都是我們眾生的心引起的,眾生的心變化很大,所以現在天氣變化也很大,眾生的心變化很快,現在的天氣變化也很快,所以我們老一輩的,年紀比較大的了解,以往天氣不會這樣,對不對?所以現在「天都不照甲子,老人都不照道理,孩子不照規矩」(台灣俚語),都是這樣一直形成天氣的變化很大,所以天災地變是我們人的心引起的,我們有一些人可能會說天要怎麼變跟我有什麼關係,可是我們仔細去觀察,一定有關係,各位看,有大拜拜的節日,不是要殺很多畜牲嗎?本來預報天氣都是天氣很好,可是真正到達一直在殺生的時候,馬上形成愁雲慘霧,因為後學以前從小孩子開始一直就打坐,在後天廟瑤池金母慈惠堂服務有十七年,很長的時間在後天廟當乩童,了解到每次殺生的時候都是愁雲慘霧,預報是好天氣,一定變成愁雲慘霧,所以我們就了解到天地它只有使萬物生生不息,生是天地的大德,我們殺生就是違反天地,天心都沒有去照顧,所以殺生最殘忍的。我們為什麼要素食,就是不跟眾生結惡緣,而且一命還一命,沒有說一個人很喜歡給你殺,給你吃,絕對沒有,一定氣得咬牙切齒:好!你一定要記得!我一定要討回來。所以每一次我們自己養的家禽,自己養的雞、鵝、鴨,要殺的時候,都會去秤看看多重,自己殺的,為什麼還要秤呢?又不是要賣。那個就是跟牠講:我吃你的時候是幾斤幾兩,以後你討的時候,不能討過頭了,討過頭了,我還要再討回來,就是這樣,沒完沒了的!所以我們就不跟眾生結惡緣,因為他做得不好,才會轉世當畜牲。我們人有三魂:生魂、靈魂、覺魂,畜牲的靈已經被掩蓋了,生魂、覺魂有,靈魂就沒有了,那狗的靈魂蓋一半,所以狗很有靈性,可是沒有人這麼靈,那我們人,有一些人也不是那麼靈,有的人也是很笨,那個靈也蓋了差不多,雖然不到一半,三分之一有啦!有的人很笨,該追求的不追求,都去追求不應該的,那個算不算他的靈已經蓋了三分之一,該認真的不認真,不該我們管的都要管,那個大概都是午時出生的,我們人有七魄,第七魄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出生的,他自己的事可以放著不管,別人的事不去管他很難過,所以假如你是那個時間出生的,你就要深深迴光返照:我有沒有這樣!自己的事放著不管,別人的事不去管會很難過,這就是跟他的出生時間有關係。七魄裡面第七個「好一切雜事」,所以我們要深深警惕,假如自己是那個時間出生的,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要落入那個臼巢裡面,不要管別人的事,管自己的生死大事就好,這樣了解嗎?假如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出生的「愛吃」,所以如果是這個時辰出生的,對吃的要注意一下,夠養生就好,不要再吃了,後學是十二點半出生的,所以對吃的比較注重,愛吃,其他的都無所謂,有那個傾向喔!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要被氣數綁住了,這個是做個參考。這邊維摩大士頓除疑,告訴我們所有的罪都是從心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真正到達真空妙有,到達即心即佛,所以性理心法最講究明心見性,能夠心明因果不昧,能夠見性成佛無疑,心明了,因果不會迷昧,不是沒有因果,而是在種因的時候,就非常清醒,所以菩薩畏因,畏懼原因,凡夫畏果,畏懼果報,凡夫在做的時候都不管好壞,一直做做做,怕接受不好的果報,菩薩開始做的時候,很畏懼原因,只要我不種因,果報就沒有,我種因,果報就來,所以畏懼原因,各位前賢,我們要畏懼原因,還是畏懼果報?(畏懼原因),原因重要!所以一定不要去種不好的因,我們都是種非常好的因,可是不要記在心上,那個叫殊勝的因緣,種了善因,都把它拋開,都不記在心上,不接受福報,讓它進入性分之中的德,深值德本,我們道德的根本都有了,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銷霜雪』,就好像太陽一出來以後,陽光一照可以把霜雪融化,所以我們要發揮佛性的光明,光明一照黑暗都消失,全部都不見了,所以我們要發揮我們本性,從本性發揮出來。


不思議解脫力』,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後學以前曾說我們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空,也不要著非有非空,就是不可思議,已經落入沒有辦法用頭腦來想,用嘴巴來講,那個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它有非常多的功能作用,妙用無邊,講都講不完,我們只要啟發佛性本體,然後培養,讓它茁壯長大,我們目標就一定可以達成,有不思議就有解脫力,解脫苦海。


妙用恆沙也無極』,我們從佛性發揮出來的妙用,就好像恆河的沙,一粒沙一個作用,所以也無極,用到沒有極點,可以一直無量無邊的給我們用,所以妙用恆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四事就是衣服、飲食、湯藥、臥具,就是用這四種來供養善知識,讓我們能夠瞭解到最上乘佛法,讓我們能夠走入無生,不生不滅的真理世界,所以可以用四事來供養﹔敢辭勞,就是再怎麼辛苦都會去承擔、承受,所以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我們要把它發揮,告訴親朋好友,有這麼殊勝法門,可以讓我們成佛,我們一定要修持。


萬兩黃金亦銷得』,就是要使用萬兩的黃金也可以,就是在說它的價值無量無邊,能夠讓我們成就、成佛的價值無量無邊,所以萬兩黃金也可以銷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就是粉身碎骨了,還沒有辦法來報答佛告訴我們這種最殊勝的法門。


一句了然超百億』,一句了然,就是有一句話讓我們能夠透徹的明理,各位前賢,「永嘉大師證道歌」哪一句話最能代表一句了然?就是「不離當處常湛然」,不離當處就是「十世古今不離當念」,那個當念就是當處,所以不離當處常湛然,就是這一句話可以超百億,這一句話可以了然,就是透徹的讓我們回到本位,這個「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各位都還有印象嗎?就是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那三世各有三世,就九世了,然後再加我們現前的一念就十世,十世的古今不離開當下這一念,就是億萬年前跟億萬年後跟現在都同一時間,叫做實際的理地,就是當下我們這一念,所以這個叫不離當處常湛然,就是當下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一個了了分明的覺知,那個就叫當處,不離當處常湛然,湛然常寂,感而遂通,那個就在講佛性的原始狀態,所以我們一回到佛性的本來,就是每一位都是佛,都已經成就了,所以說一句了然超百億,不能用凡塵的價值來比喻,因為凡塵這一些都虛幻不實在的,我們修證了以後,那個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千百億化身,那個才是最重要。


法中王,最高勝』,法中王,法王就是佛,在法能夠自由自在,那個就是佛,祂是最高最殊勝﹔法王子就是菩薩,要承繼佛的家業。


恆沙如來同共證』,我們了解每一個都可以成佛,法中王就是佛,已經最高最殊勝,恆沙如來同共證,一粒沙就是一位佛,恆沙的如來相同都證悟這個法中王,法中王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佛,所以我們都可以證悟。


我今解此如意珠』,永嘉大師說現在他已經領悟了如意珠,如意珠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很如意的寶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能夠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很重要,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相信自己的佛性,發揮出來就很有力道,所以我們要相信,然後要接受,接受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平常都是接受六塵比較多,接受我們的佛性本體比較少,而且都不注重它,注重凡塵有形有象的物質,不注重沒有形象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受的力道都不夠,接受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可以證悟成佛,可以千百億化身,那個才是值得追求!凡塵現象都是假的,所以我們知道信受之者皆相應,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佛性,能夠領悟,能夠接受,這樣一定跟真理相應,就可以成就。


    了了見,無一物』,在文字來講,了了見,無一物,就已經能夠透徹的知道,都已經見到佛性了,可是無一物,竟然都沒有一個東西,了了見是見到什麼?(佛性本體),對,見到佛性本體了,已經見到實相了,所以才叫「了了見」,然後「無一物」,沒有一個東西,假如說有形象存在,它就有生滅,佛性沒有形象,所以沒有生滅,有生滅就不長,時間不會很長,就像最堅固的房子,它只有百年而已,一百年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來講是一剎那,很短的時間,我們佛性億萬年,就是五十六億萬年以後彌勒祖師下生,我們都還在,佛性沒有消失,五十六億萬年,以時間現象來說非常久,以佛性來講,它就在當下,當下就是億萬年,同時都在,所以我們就是要進入真理世界,不可思議,了了見,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也沒有人,也沒有佛,在佛性本體之中沒有人,沒有佛,長沙和尚有講「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滿眼本非色,就是我們眼睛看到的,不是形象,滿耳本非聲,耳朵聽到的也不是聲音,文殊常觸目,就是文殊菩薩智慧第一,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時候,就把我們的眼睛變成文殊,我們平常都用識心生滅心,我們不要用,看我們用文殊當道,當家,所看的整個都是真空妙有,都是看到佛性,我們凡人都是看到形象,形象是因緣聚會才產生,當下都是假的,是空的。觀音塞耳根,就是我們耳朵所聽到的都是觀世音的音聲,我們尋聲救苦,所以整個都是真空妙有佛性的作用,可以聞聲救苦。會三元一體,我們體會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就是佛性,充在整個虛空,然後妙有,真空妙有叫法身﹔報身,果報的身,就是我們這個形象,就是我們的妙智慧﹔化身就是我們的行為,我們做一件事有一個行為,做善事有善的行為,作惡事有惡的行為,不善不惡有不善不惡的行為,一個行為就是一個化身,所以會三元一體就是我們體會這三個法身、報身、化身原來就是一體,都是同一個身,一個身體有法身、報身、化身。達四本同真,通達四智,把八識轉成四智,就是五八六七果因轉,五是眼耳鼻舌身,八是阿賴耶識,六是意識,七是末那識,五八六七果因轉,五跟八是果,六、七是因,我們要從因轉,因轉了以後,果才會轉,後學比喻,我們在這邊叫做因,我們想到台南車站買一張票,到那邊叫果,我們現在在因地,要買車票買得到嗎?買不到,所以那個果轉不動,我們要從因轉,我們從這邊出發,然後到車站就可以買到了,對不對!所以從因轉,因轉了以後到果地,果地以後,果就轉了,這樣了解嗎?(了解),所以我們從第六,六叫意識,意識不要用,我們把它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會落入自己的情緒裡面,妙觀察智就已經觀照凡塵的事項,所以六祖講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非有為功用,就是見到無為的佛性本體,見到佛性本體以後,第六意識已經轉成妙觀察智,第七是我們的意根,也稱末那識,把它轉成平等性智,六祖講:平等性智,心無病,心沒有病了就可以回到佛的本位。可是我們最不容易就是平等,就是沒有分別心,我們在凡塵分別心都很濃厚,一見到馬上分別,所以障礙我們最大的就是分別心,佛證悟以後就沒有分別心,它已經平等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第六第七轉好以後,我們要眼、耳、鼻、舌、身來聽妙觀察智跟平等性智的指揮,叫做成所作智,完成我的命令去做,成所作智同圓鏡,跟圓滿鏡子一樣,境來則現,境去不留,果可以轉了。眼、耳、鼻、舌、身轉了以後,到最後第八阿賴耶識就轉成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性清淨,佛性就清淨了,所以達四本同真,我們到達四智,四個智慧: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達四本同真,全部都是真,都是從佛性發揮。我們日常生活都是用眼、耳、鼻、舌、身在凡塵打滾,因為我們放權柄給它,造無量的罪,所以佛性才要受苦,我們現在修持,把它的權柄收回來,要佛性來指揮我們的視聽言動,全部符合真理,就不用六道輪迴。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哪個最強,大概就是眼睛吧!眼睛看到的,它非看不可啊!還是耳朵,還是鼻子,那個很胖的大概是鼻子,鼻子聞到氣味非吃不可,一定要吃,然後吃得很胖,所以就可以體會,我們在生活之中是哪一根最強,我們要降伏它,就用這種方式,六祖講:若於轉處不留情,要轉處的時候不要留情,一留情那個既得利益不肯放捨,這樣我們就修不過來了,一轉過來以後,不管再怎麼樣的熱鬧景象,我們都在大定之中,那個「那伽」,就是龍定,龍可以興風化雨,那個定很大,所以繁星永處那伽定,我們就是要自己努力修持,所以長沙和尚就講:達四本同真,你到達四個智慧,全部都是真,都是在佛性之中,所以就講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一回到我們堂堂法界性,就是整個回到法身,都是佛性本體,所以堂堂法界性呈現無佛亦無人,沒有佛也沒有人,沒有對待,沒有分別,成就了啦!


    大千沙界海中漚』,凡塵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非常廣泛,這個世界不只有地球,地球是宇宙中非常小的一個行星,我們看大宇宙,地球怎麼這麼小,在五大行星裡面,太陽系只是一個角落而已。所以這個大千世界是海中漚,海就是性分,性分非常大,大千世界非常小,比喻有形的世界都很小,無形的性世界很寬廣,所以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海中的漚,漚就是海浪引起來的泡泡,很快就消失了,意思就是說有形有相的世界,就好像是海浪引起來的泡泡,很快就破滅了,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才有滄海桑田,以前是海,後來變田﹔以前是田,後來變海,都是會變化,所以凡塵事都不要計較,都是假的,真的就是佛性,佛性本體無量寬廣,就是要進入佛性本體。後學追求性理心法三十年有夠笨的,才了解原來性理心法就是這樣,所以要講,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是不知道假不了。


    一切聖賢如電拂』,所有的聖賢就好像閃電,一閃就過去了,我們在凡塵能夠呈現的都不很多,就好像閃電,一剎那就過了。


    假使鐵輪頂上施』,在能夠成聖賢的時候,能夠明心見性的時候,假使有鐵輪在我們頂上盤旋,就是要來陷害,要把這個修道人消滅掉。


    定慧圓明終不失』,我們能夠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有辦法呈現定跟慧,整個定慧呈現以後,對所有現象要怎麼處理,就有般若妙智慧,都不會害怕形象會危害到生命,因為形象都虛幻不實在,而且只要你修持到定慧圓明的程度,怎麼樣來破除這些現象的障礙,那個都是小事,就是要怎麼處理,自己都知道。所以我們修道人不要住在現象,像二祖活到一百一十幾歲,可是他有業障,要自己本身去了,他真正要去了他的業障的時候,是要被砍頭,到達要被砍頭的時候,他說好像如臨春風,被春風吹了不是很舒服嗎?他說頭被砍掉很舒服,我們看頭被砍掉是不是很悽慘,他是一代祖師,還被砍頭,那是皇帝對修道人起惡心,所以二祖吩咐三祖躲到深山裏面,把道脈保存下來,不要傳,所以我們對三祖事蹟的認識比較少,後來四祖在小孩時就去找他,於是三祖將道脈傳給四祖,才把道脈又延續出來,然後傳給五祖、六祖。我們看一代祖師還要被砍頭,可是他還是很高興,還事先知道,所以我們要知道: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壞事不能做,做了以後,縱經百千劫,縱然經過非常久的時間,它都還在,只要因緣會遇,果報要去接受,所以我們修持的重點就是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現象會有什麼樣的遭遇,我們要歡喜心甘願受,才可以了掉業障,否則會沒完沒了,一生都很坎坷,都在應付同樣的事,可是應付的方式都不一樣,要給我們接受的果報都不一樣,我們認為造了非常多的業,其實只有一個,一個業都了那麼久,你看我們一生坎不坎坷,其實只要我們歡喜心甘願受,業沒了,各走各的路,就逍遙自在了,所以只要一轉念,整個人生都不同了,所以我們要接受真理,要薰習,要不斷的聽,聽熟了,做就容易了,聽不熟,要怎麼做不了解,不了解就會有問題,所以要聽熟。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其說』,縱然太陽可以冷卻,月亮可以發熱,眾魔沒有辦法來毀壞真理,真理說出來的力道很大,經得起考驗,現象再怎麼變化,真理絕對不會變化,真理經得起考驗,所以眾魔不能壞其說,那個說法不能被似是而非的論調破壞。


    象駕崢嶸謾進途』,大象駕著佛法,朝著不很平坦的道路,謾進途,慢慢的一直前進,就是說要推廣上乘佛法不是那麼容易,那麼順遂,一定會有很多的障礙、挫折,可是只要我們按照真理循序漸進去做,所以象駕崢嶸謾進途。


    誰螳螂,能拒轍』,誰要當螳螂,來擋大車輪的前進,就是說真理傳播在凡塵的時候,你用不正確的方式要去阻擋,只會損害到自己,不會對真理有所妨礙。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象走的是大路,沒有辦法走兔子在走的小路,我們要走正確的光明大道,不要走兔子在走的小徑。


    不悟不拘於小節』,不領悟,一定不要被侷限在小細節裡面,然後害了自己,永嘉大師講這句話的意思是鼓勵我們一定要領悟。


    莫將管見謗蒼蒼』,就是我們不要用管見,管就是很小的水管,我們用水管來看天,天就變成一點點而已,好像在古井看天,天變成像古井口一樣大,所以我們不要用很小的見解來毀謗無量無邊的天空。


    『末了吾今為君訣』,有兩種說法:一是「未了」一是「末了」。「未了」就是表示我們不了解,就辜負了永嘉大師為我們說證道歌的意圖。大家都已經了解叫「末了」,最後就是末了,就是說最好的證道方法,永嘉大師把它講出來,留給後代修道人一個方向,一個榜樣,希望我們能照他所講的去做,然後也達到這個境界,能夠徹底領悟真理。


    今天我們把證道歌講完了,剩下十四分鐘給各位問問題。懷欵就是結,一定要把它解開。


1、我們現在在學「萬緣放下」,是不是生病不用看醫生,因為有前賢做萬緣放下,病就好了。


我們瞭解四大不調,水火風土沒有調和,我們生病了,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心裡面有病,心裡面有侷限,被拘束了,在那個角度沒有放開,所以病來了,那我們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把這些所有的束縛全部都去掉,束縛去掉以後,我們一些脈絡經血都已經暢通,使我們身心都很愉快,可是真正有病菌在身上,還是要找醫生,吃藥比較確實,只是在修持方面,我們越重視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身體方面的疾病會越來越少,所以修道能夠領悟無生,可以說到阿羅漢都不會生病,已經可以脫離病魔,所以真正的是有幫助,可是有病還是去看醫生。


2、後學有朋友得憂鬱症,請問如何改善他憂鬱的情形?


憂鬱症的來源是生活所接觸的範圍太窄了,被自己侷限在一個角度裡面,然後剛好我們認知的這個角度有一些障礙,有自己不順意的地方,然後產生挫折感,憂鬱就來了,消除憂鬱現在是有藥物,可是真正最好的方法,就是擴大我們的見識,最快的方法就是去當小朋友的導護,是幼稚園或幼兒園,或是小學生都可以,去看他們天真可愛的樣子。後學有一次在居住的社區,看到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媽媽可能很節儉,去買一個書包,高超過他的肩膀,底下超過他的屁股,兩邊超過他的身體,然後他很高興的、很大步在走路,我從頭看到尾,看到沒有看見,我說這個孩子太可愛了,你時時刻刻去接觸這種可愛畫面,哪會憂鬱!去幫助小朋友過馬路,尤其在他們上學的地方,去照顧他們,經過一段時間,接觸這個環境,憂鬱症好得很快,這是實際的把自己的生活範圍擴大。不然就全省到處去旅遊,帶他到各地去玩,玩到哪裡,住到哪裡,這樣也很快可以治療憂鬱症,視野一開廣了,憂鬱症就不知不覺消失了,我們是侷限在自己不正確認知之下,若能到外面去玩,海闊天空,看海看山,爬山游水,這樣很快就好了。身體虛就是他平常很喜歡胡思亂想,喜歡胡思亂想的人他把養分都消耗掉了,就感到很累,很累就不想動,越不動,人就越疲倦,所以要改變,以前有人請教老前人:胃不好、身體不好怎麼辦,老前人總是回答:胃不好,改變飲食習慣,身體不好,改變生活習慣,這個很好用!


3、後學平常都會先看聖訓、經書,再做萬緣放下,那時候很累,就想睡,然後就去睡,請教這樣方法正確嗎?


這個把自己逼得太緊了,缺少給自己空間,我們在誦經的時間,虔誠全神全心全意誦經、誦咒。做萬緣放下,最好是在精神飽滿的時候,假如說我們做萬緣放下就昏昏欲睡,這個時候就睡,先睡覺,等到我們醒過來,精神飽滿了再來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是要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一定要慎重對它,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覺知,那個就是本來面目,那個本來面目我們很久沒有認識它了,認識了以後,要讓它結成聖胎,然後要讓它出生、乳哺,讓它茁壯長大,所以要長期抗戰,不是說 一兩 天就好,剛開始的時候,假如說還有別的攀緣來,我們就要強烈地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以「萬緣放下」的這個緣來摒除萬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不用告訴自己萬緣放下,就自然萬緣放下,已經能夠體悟了了分明的覺知,那個佛性本體都已經呈現了,呈現以後我們再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就是要把侷限在身上的佛性延伸出來,延伸出來以後,讓它整個空間,真空妙有,都有佛性本體了,還要再培養一段時間,慢慢的第六感就很敏銳,然後慢慢的般若妙智慧產生,般若妙智慧產生對領悟真理就很快,知道凡塵事怎麼應對,佛性會告訴你,事來了怎麼應,事去了就淨,你聽佛性的話就絕對不會吃虧,絕對都是很殊勝的!


4、要怎麼治療躁鬱症呢?


躁鬱症的來源,就是把自己逼得太緊了,事情很多,自己又很有責任感,時間久了,超過他的負荷,他就會感到不安,就會發洩他的情緒,所以能夠幫助他的話,他要做的事情都把它解除掉,幫他做事,自然躁鬱症就會消失,解除他的壓力,要他放輕鬆就好。一樣都是我們給自己找的麻煩,幫他做他要做的事,放輕鬆就好,很容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