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講師手寫搞整理密勒日巴言行  (西元1052出生,1135涅槃)


一世修一世成的修道者,他於年青時為了冤屈,投師苦學法術,用學會的法術殺害二十多人,致使村人見到他時非常懼怕,自覺已變成魔鬼,如此的人生,有何意義,開始追求人生的價值,懺悔過去所為,轉投明師(馬爾巴)祖師(那諾巴),追求成佛,其所經歷,磨盡殺人的罪孽,累世的冤愆,過程之中,好幾次想放棄,非常難於忍受,最後還是咬牙苦撐,熬過地獄般的苦難,終証法性實相,成就佛果,放眼天下,芸芸眾生,迷真逐妄,起惑造業,受苦無窮,故以自身的經歷公布於世,勸化世人,認清真理,堅定信心,返妄歸真,脫離苦海)
以下是摘錄其重點言行 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証得實相空性,才可以度生。 己無修証,就要利生,等於瞎子引盲人。 貪着衣物事奔走,世事永無了結期,於此幻化身蘊中,無體自心是關鍵,此心若為身所使,法性實相永難証,以心御心為良馬,自身即是佛堂寺,心不散亂即法王,心物取捨之微義,本來智慧是關鍵,追逐變化諸緣起,永難証得無生義,正見勝行與正修,三無差別而修行,不為有相所掩蔽,法身虛空光明性,遍滿宇宙一切法,常寂無我幻化身,一切罪業我皆懺,一切善業我隨喜,多聞徒為擾亂田,切持要言取精華,若更多求無實義,法可降伏諸煩惱,堅持法要即上道,無人涯洞即佛地,清淨獨居即神仙。


除了究竟成佛,任何事都不能算報恩和利他事業,縱然長命百歲,也不過活著多做一點罪惡而已,所以要捨棄今生一切的貪着,和對塵世的愛戀(莫與那些兢兢於俗務之人來往,莫談無意義的話,要一心努力修行) (此段密勒的上師馬爾巴所說)


聖不動自性金剛持,幻化無常世間域,過客空留野遺塚, 昔日可愛草原上, 而今唯聞鬼啾啾,此即無常幻化証,實相法爾平等因, 施以堅信之肥料,播以善心無垢塵,心意無二事耕耘,方便智慧為耒耜(起土的器具叫耜,鐵耜上的木柄叫耒),一心不亂勤耕耘,以大精進之鐵拳,粉碎五毒(貪瞋癡慢疑)之煩惱, 除卻自心眾缺點,灌溉無散無亂水;因果不壞果實上,收獲善良無盡果。詮說終難契真如,言語難描真實境;應勸精進實修行。如能忍苦具恆毅,希有難成亦能成;修行路上無障礙。世間火宅煩惱窟,豈有遣心解憂訣,勿動勿動住本然,心若浮飄招惡緣,勿散勿散持正念,心散恐被惡風牽,勿行勿行洞中坐,外出常被業石絆,莫望東西莫抬頭,抬頭張望心散亂,勿睡勿睡勤精進,貪睡則被煩惱算。


世人為業牽,生死難出離,若貪着世法,絕解脫命根,世人作惡忙,終受惡趣苦,貪着與癡愛,引人入火坑,尋求財物故,衝突常招敵,佛殿在自心,慈悲度苦靈,成就三昧,名、聞、恭敬、衣、食、財、利,無一樣能動我的心,因此我已經降伏一切世間煩惱,八風(稱、譏、毀、譽、苦、衰、樂、利)吹不動。凡人忙於犯罪作惡,入地獄惟恐不深,時間惟恐不長。人身難得却易壞,養以食物始不衰,緣起心要為佛法,為精進,為空性,為持戒,不以此色身,尋求世間利,唯以身、口、意,爭取大覺位。不為世間散亂擾,由定修觀得增長,安住無散三昧地,不為熙攘戲論擾,不為魔障所中斷,於方便道不生疑,厓居一心無二意,願結証解覺受果。(真覺者,俱能呈現大慈大悲的胸懷,決定用盡各種方便法門度脫眾生脫離苦海,假如,領悟者,躲起來,自顧自己修持,這種情況,不能算,已經領悟,且是非常自私的人,沉於苦海。密勒日巴之「此心若為身所使,法性實相永難証」一真見血之言,且看世人,哪位不是心被身所支使)


密勒日巴他是在西元1052年出生,1135年湼槃,就是證悟果位,一世修一世成的修道者。他的傳記以小說的形態寫的,不是以經典來寫,所以後學才把它抄出來,有關於它裡面所記載,對我們修道有幫助的一些觀點。


一世修一世成的修道者,他於年輕的時候,為了冤屈,投師苦學法術,用學會的法術殺害二十多人,所以那個罪過也是蠻大,可是他就是要報仇,人家要害他,他也要害人,致使這些村人村莊的人,看到他都非常的懼怕。很怕他因為他會法術,他要人家死,人家就一定要死。密勒日巴那個時候使整個村莊的人都很怕他。他自己就覺得變成魔鬼,那麼多的村人,看到他都很怕他,他就變成魔鬼。如此的人生有何意義?那樣就活得沒意思了,開始追求人生的價值,懺悔過去的所為,所以不學法術了。去轉投性理心法的明師馬爾巴。馬爾巴的師父叫那諾巴,是密勒日巴的祖師--那諾巴,追求就是要成佛。所以這個馬爾巴都一直磨煉他,使他做一些很沒辦法忍受的苦,叫他到山上去蓋房子,所有的建材都要他本身從山底下背到山上去蓋,蓋一個房子,手腳都磨破了,把那些建材帶到山上去,假如有人幫助他,把那些建材帶上去,馬爾巴就看出來,說這些是從哪裡來,不是密勒日巴自己帶的建材是不行的,一定要他自己帶的才可以,等到差不多要蓋好,要完成的時候,馬爾巴就跟他說:我跟你講錯地點了,不是這裡,是在那邊的那個山上。他就要把那些建材帶下山,又把建材背上去那個山上,就這樣一直磨煉他,把他殺害二十幾人的那個業障,把它磨掉,所以很苦啦!有幾次他都想放棄,沒辦法忍受,要想放棄,可以是後來都咬牙撐過來,真的可以修成,那經歷磨盡殺人的罪孽,馬爾巴就是把他的罪孽讓它,整個磨掉,很苦!很苦!修得很苦。真的假如我們按照他的樣子來修,我們大概早就退堂鼓了,就不見人了,那他都一直忍受累世的冤欠,馬爾巴都把他磨盡,過程之中好幾次想放棄,非常難以忍受,很難過得下去,最後還是咬牙苦撐熬過地獄般的苦難,終證法性實相,證悟法性實相,實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要證悟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可以成就佛的果位,可以成佛了。你看這叫做一勞永逸,永遠都成佛了。我們要知道我們眾生就好像金礦,你修證成佛,那個礦已經提煉純金,已經純金了,它不會再恢復到礦,所以只要你提煉出來,純金了,那永遠都是純金,我們是礦,我們的佛性有啊!可是我們參雜很多,我們佛性裡面參雜很多不該有的東西,我們現在的貪嗔痴,佛性裡面沒有,可是我們現在有啊!所以要把這一些磨掉。要提煉,提煉全部都是佛性,沒有那個雜質,沒有這些沙石,都沒有了。所以我們這個礦石,金礦要提煉,要努力修,把我們佛性裡面沒有的東西都去掉,把佛性應該有的,都讓它回來,所以這個叫修道。放眼天下芸芸眾生,迷真逐妄,我們看整個凡塵,眾生這麼多,可是眾生都迷真,迷昧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都是追逐妄相,追逐那個假的,我們都在追逐假的,我們從小時候開始老師一直教我們認真、認真,可是我們都認假、認假。不認真,真的不會變啊!可是我們認的都會變。那個不變的都不認,我們從小開始,都認那個會變的,所以叫逐妄,追逐妄,我們不要再迷真了,我們真的要把祂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祂才是真的。祂才是實相,祂不會變化的,起惑造業,因為我們已經根源不對了,所以就起惑,迷惑、迷失、迷失自己,不知自己是誰了。


各位前賢!我們是誰?不是戶口名簿那個名字啦!我們都是佛耶!可是現在都不是了,現在都有個名,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造業又受苦,沒完沒了耶!就每況愈下,愈來就愈不理想。造了業愈來愈多,所以不要迷真逐妄了。受苦無窮,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所以佛大慈大悲,那個悲就是拔苦,要我們的苦拔掉,可是佛不替眾生擔業,假如佛替眾生擔業,眾生造的業愈多,愈厲害。所以自己造業自己承擔,那佛要怎麼樣幫我們拔苦,就是叫我們不要種因,業因你不要種,苦就沒有了,苦就拔掉,所以我們在因的時候,就不要種,我們一進入修道的道路,在行為過錯都不會多,不會離譜,所以行為的過錯就不多。那麼在我們的念頭的過錯就很多,從念頭我們從嘴巴講的話,從念頭想的意念,就很多過錯,所以到最細的,起心動念就是業,只要你動念,你情緒來了,起心動念,就叫造業。很細哦!很微細,所以我們看有一些歐里桑、歐巴桑說:哎喲!我也沒殺人放火,我的遭遇怎麼這麼壞,他不知原因,就是閒閒的胡思亂想。吃飽飯了沒事做,頭腦胡思亂想,一直在造業,造業就把你以往累世累生所造的那個不好的事,全部拉來,一拉來果報現前,你就要去接受,受苦了。所以我們在凡塵,閒閒的坐著,算命要給錢,知道意思嗎?就是你坐著,你都不要起念頭,不要付代價。如果你現在去坐在算命先生的面前,你一開始一直講話,等一下你要離開了,要不要付錢?(!)所以坐是坐著,算命就是要錢,就是你坐著時不要想東想西,你不要付代價,那你坐著想東想西,你起來就要付代價,要付錢的,這樣懂意思嗎?以後如果聽到坐就坐,算命要錢,就是說不能胡思亂想。所以我們大概在凡塵,對這個起心動念,就是業因,我們大概比較少去接近,假如我們從根源,我們人為什麼會落入凡塵?為什麼有世界、有眾生、有業果?我們就可以了解原來我們都是在正位,在正位就是佛。那怎麼沒有站在正位而變成來到凡塵?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只有一念哦!一念哦!很微細的,一念無明,這個念就是無明,它變成三細,很微細的東西在這個念裡面,這個念就是業,它本身就是業,既然有這個業,這個業本身就在製造,業相它就在轉相,那轉相就在現相。一念無明生三細,業相、轉相、現相這三個都沒形相,但已經在變化了,你念頭起了,所以各位前賢!我們為什麼現在天氣在變?為什麼隨著我們的心,我們不會去想,我的念頭在變,我的心,天的現相,怎會一下子就烏天暗地的,我們的心念引起的,為什麼會有颱風?我們的心念引起的,大家的變化是很快的,好的時候,心地是很好,壞的時候,心地也很壞。心變得太快了,就變成颱風了,變化了。(天氣就變化無常,尤其是夏天現的時候)天氣一熱,人的情緒也比較容易發作,所以那個心的變化都很大,我們也不了解,那個是從我們的心在變化,整個現相是從我們的心在變化,我們本來在本位都當佛,就是因為那麼一念這樣無明,一念無明哦!就生三細,就因為有這個三細,業相、轉相、現相,那個轉相本來我們佛性裡有般若妙智慧,現在卻把那個般若妙智慧,變成我們能見之見,哦!我能看,我能聽,我能做,變成那個能,有能就有所,現在就把所有沒有,本來都沒有都空空的,沒變成結暗為色,把那個暗集結在一起,就變成形相出來了,才變成有我們住的地球,從整個我們無明生發的,本來都沒有哦!從無明,一念無明生三細以後,才有我們這個現相,才有世界、才有眾生、才有業果。那世界、眾生、業果形成以後,就境界為緣又長六粗,一念無明又生三細,那是開始,那接下來已經有現相了。就有這個境界為緣就生,就有六個,現象就出來了,就變成一直在凡塵打滾了,回不去了。我們研究的是我們怎麼來的,原來就是我一念,一念啦!動一念來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回去,就這個念頭消除,我什麼念都不要想,沒有念頭了,那都沒念頭了,就回到我的本位,那我們的本位就是佛,我們就是做佛,這樣知道嗎?不會很困難哦!只是我們沒有去掉我們的念,這倒是不容易,這個念頭是我們生的,要叫他不要生,倒是不容易,(我們求道時有一句話說:改毛病,去脾氣。這個念頭就是不好的毛病要把它去掉?)對啊!毛病脾氣,我們佛性裡都沒有啦!我們修道就是修那一些不該有的,把它去掉而已。佛性本體祂沒有影響,祂不會被你染污,染污的是我們生活上的識性,那個佛性本體不會,染污即不得,你染祂染不得,雖然我們六道輪迴這麼久,我們覺性還不壞,不會壞掉,都是一樣的,好好的。密勒日巴他就是因為了解到迷真逐妄了,才一直在現相界受苦。故以自身的經歷公布於世,勸化世人認清真理,堅定信心,密勒日巴把他自己本身的經歷,公布於世,勸化世人要認清真理,堅定信心,相信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佛,祂就是佛,我們要把本身的佛,自性佛,很堅定的把祂修證,這樣就可以了。返妄歸真,可以歸到我們真的,脫離苦海,以下是摘錄密勒日巴的重點言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我們就是要了解凡塵一切都是因果,很多知識份子書讀得很多的人,他們說在研究因果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都已經落伍了,都會這樣說,我們要了解凡塵全部都是因果,脫離不了因果定律,這個因果很厲害,所以在生活上的細節,我們就可以體會,為什麼要吃飯?就是要活命,你有吃才有辦法活,有沒有因果?我們為什麼要呼吸?也就是為了活下去,所以呼及就是要活命,你不相信因果,連呼吸也不要,你不相信因果,吃飯也不要,所以一切都是因果,在凡塵因因果果,果果因因,都是因果一直圍繞著,都是因果。我們也可以試驗,你用白眼看人會怎樣?(瞪你啊!)所以以前,你看!後學就記得一件最深刻的事,以前那個14號公車,是從三重菜寮走到台北車站,然後有一個那個公車從台北開到三重,經過台北橋第二個站文化路口,有一個乘客下車,那個下車的乘客轉過頭去看車上的人,瞪車上的人,車上的那個人身上有刀,就下來刺那個人,看他一眼而已,就把他殺死。你看有沒有因果,你不要看他就好,那你看他,又瞪人家,那個叫業力現前。被我碰上了,你還跑?要不然你看!又不認識只是很短暫的相處,就看了那麼一眼,就把他殺死了。所以你就是要相信因果,往後坐車真的也不能亂看,眼睛不要亂看,不過你是要充滿善意,假如你心裡充滿歡喜心,那表情都不一樣,那個都是色相布施啊!假如你充滿仇恨的心,那樣看人就不好,被你看的人就會很難過。尤其我們修道人,絕對要相信因果,因果它是鐡律的,不變的。所以要了解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要相信因果,證得實相空性,我們要證得那個實相,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祂沒有形相,是屬於空性,才可以度生,我們證到了解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可以度化眾生。因為已經有一個目標有一個方向,不會說茫茫然,不知道要把人家帶去哪裡?你已經有實相了,知道佛性這個本體了,可以引導眾生走向佛性本體回來,這樣可以成佛,已無修證,自己沒有修證,就要利生,等於瞎子引盲人。瞎子跟盲人二人都看不見,要帶去哪裡?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修證,要了解真理以後,才可以渡化眾生,這樣比較踏實,不會說只是快帶人來求道,求道以後要怎麼做,都沒有給人交待,你自己去走,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怎麼走,那要怎麼帶你。所以我們就是自己要了解,自己知道了以後,才可以引導別人怎麼去做,怎麼去修?這樣才可以細水長流,才可以修成的。貪著衣物事奔走,密勒日巴就是有經過個階層,貪著那個衣物事奔走,世事永無了結期,我們凡塵事永遠都沒有了結無底深淵。於此幻化身蘊中,在我們身體它是幻化。現在有了100年以後,我們都不在了,都沒了。所以都變化的,我們的身,五蘊之中,身體的五蘊之中,無體自心是關鍵,在我們身裡面,沒有形相的那個自心,祂是關鍵。我們就是要找到這個實相,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實相。是無體的自心,此心若為身所使,法性實相永難證。後學以前是最喜歡推廣這一句,假如我們的真心被我們的身體所支使,身體愛吃,就去吃,愛穿就去穿,愛享受就去享受,那真心祂就沒有辦法出頭,所以此心若為身所使,被身體所支使,身體愛享受就去享受,那真心祂沒辦法出頭,所以此心若為身所使,被身體所支使,身體愛什麼你就朝那方向去走,這樣的話真心沒辦法出來,沒辦法當家。法性實相永難證,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辦法證悟出來。都永遠在假相上面在忙,都虛幻不實在。以心御心為良馬,我們現在要以心來心,駕御我們的心,我們佛性本體的心來指揮感官的心,就是識心,就是生滅的心。我們用真心來駕御識心,要識心退位,不要它當家,讓我們的真心來當家了。自身即是佛堂寺,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佛堂,佛堂就在我們的身上。我們說要了解要在我們佛堂,那是說要在我們的真心裡面,我們都在真心就是都在佛堂了。所以身就是佛堂了,身體就是佛堂,心不散亂即法王,我們的心集中都不散亂,法王:法之王就是佛。佛就是法王,法王子就是菩薩,法王就是佛。(心不散亂即法王,那人要走的時候,心都會亂。)對!因為要走的時候,那些寃欠都會現前,都要來拉,要來討。他會很亂。(沒辦法集中?)!沒辦法集中。(我們身邊的人,都沒辦法幫他?)哦!那這個幫不了,這是他自己本身的事,我們旁邊只能誦經,穩定他的情緒,沒辦法,沒辦法幫。所以我們平常日常生活就是要專一,(是不是每一個人要走都會有這種現象?還是看人)會!但看他凡塵的行為,假如他都是在幫助人家行善,那就(心就比較定)對啊!就不會亂。假如他的一些心不安的事,做得多了,就會很亂,所以有時候我們不是說:心安理得嗎?你做每一件事,你都感到心安理得,那個理就是道。你心安就已經得道,假如你心感到不安,它就不合真理,你才會感到不安,那個事就不要做。你這樣的話,就不造業,你感到不安,你還要做,因為對你這個利害關係,你會覺得說,得到很多利益,可是那個有形的利益你得到了。無形的損失,比那個有形的利益,不知超過的增加多少倍,划不來的,所以感到不安的就不要做,不要勉強去做,勉強去做一定後悔。時間經過愈久,你就愈後悔,(人家有問話說:順勢而為,凡事不要強求)對啊!凡塵的事,都是變化萬端,你現在覺得說哦!對你很有利益,隔一段時間不一定,所以感到不安的,就不要做。不安就違背我們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就是佛性本體。儒家說的我們良知良能就是佛性本體,祂會發出功能作用,你感到我不安就是祂已經發揮作用,你才會感到不安,不合了,那你感到哦!這個做起來很舒服,那個就跟真理相合。所以才叫心安理得,心安的話就已經得道了。我們在凡塵生活,就是努力心不散亂,心不散亂即法王。我們做事的時候,也把心集中在做事,也一樣可以專一,這樣效果會更好,不要一面做事,一面想東想西,那個會出差錯,專一的話,就是在道之中,一就是道,我們用一來代表道。


心物取捨之微義,我們心裡面的東西,心物,中庸裡面有講,要使我們的心進入清淨,就是要格物,格除物欲,我們把心裡面的物都把它格除了,然後我們格除這個物,都沒有物欲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清淨,心清淨了,就回到我們本來。就回到我們本體回來。所以格物了以後,就可以致知,知就是良知良能,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出來的,那個是佛知佛見,那個致知的知,就是佛知佛見。心物取捨之微義,我們心物取捨,那個很微細的那一些義理,我們就是要能夠了解,我們心裡面都會存在一些欲望,我們希望這一些欲望能夠實現,這個叫心物。我們要了解,心它沒有形相,本來就沒有,那你這個欲望,它也是一直在變化無常,我們不要去追求,無常變化的東西,所以那個很微細的道理,我們就是要了解,最好能夠讓心清淨,心清淨才可以回到本來,你心不清淨了,你就是染塵垢。有塵垢了,心不清淨了,就喪失我們本性。喪失本性以後,所做所為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做了很多錯都不知道,造了很多業都不知道。


本來智慧是關鍵,心物的取捨,我們本來的智慧是關鍵。心物我都不要了,讓心清淨什麼東西都是虛幻的,我不追求了。所以我們那個本來的智慧是關鍵,我們要有智慧,縱然得到整個世界,賺到整個世界,那生命不在了,有什麼用!那我們全部都沒有,可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真心佛性,那有什麼不好。整個天地都是我啊!整個那個如來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整個宇宙虛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啊!都是佛啊!都是我們本體啊!那有什麼不好?很理想的,所以我們就是要追求,追求變化諸緣起,我們假如去追逐變化的話,萬相凡塵都一直在變化,我們去追逐,那麼所有諸緣就起來了,我既然攀了諸緣,那沒完沒了。要去受苦啊!永難證得無生義,永遠都沒有辦法證得那個無生,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祂無生,祂不會生,所生的是我們眾緣,我們很多因緣,跟父母親、跟所有一些家族親戚、朋友、跟整個社會,結了那個緣。眾緣,眾緣積聚而顯現的生相叫眾生。眾緣而生,本性不生,本性不生就不滅,那我們眾緣而生,由眾緣而生,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了。所以眾生、眾生,眾緣而生的啦!所以我們要追求無生,無生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要追求。


正見勝行與正修,正見,正確的知見,就是不是從感官-眼耳鼻舌身。我們眼耳鼻舌身所見的那個不正確,那個叫邪見,我們的正見是從佛性本體,從那個般若妙智慧出來的,那個叫正見。我們由正見勝行,由正見出來的行為很殊勝,所以叫勝行。正見勝行與正修,我們正確的來修持,讓我們佛性恢復,祂的本來,三無差別而修行,那個三無差別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就是佛,心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眾生就是心,都沒有差別。我們就是要這樣修,沒有分別心,三無差別而修行,我們進入實際的修。不為有相所掩蔽,不被形相所掩蔽,不被它障礙。法身虛空光明性,法身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以法為身,沒有形相的,法身虛空光明性,祂非常光明,都沒有黑暗,我們現在有身體,佛經裡面講,我們是長夜,很長的夜晚都是黑暗,沒有光明。我們就是要修,使佛性恢復祂的光明,沒有黑暗的,因為我們黑暗才會造業,因為造業才要受苦,那都光明的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沒有苦啊!所以法身虛空光明性,遍滿宇宙一切法,遍滿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超出太陽系,我們現在看得到的,這些太陽系都還不大,不很大,祂超出的到無量無邊的佛世界整個虛空,非常寬廣,我們現在在科學家能看得出來,找得出來的,這一些都不大,祂比這個更寬廣,無量無邊的佛世界。不是我們頭腦可以想像的,我們一修證了以後可以到,你要到那個世界可以到,所以假如有看大藏經裡面都有記載,我們如果聽也沒聽過,看也沒看過,看到那些的時候,哦!是在看卡通嗎?全部都超越啦!哦!那怎麼會差這麼多,我們所知所見的竟然這麼小,很狹隘,那佛一講出來,哇!無量無邊,真的是非常的寬廣,寬廣。


(劉講師我們的佛性,盡虛空遍法界,那我們聽到您在講課,那是我佛性聽到,那我們這個佛性,就跟盡虛空遍法界一樣,我現在看到您在那邊,我看到這是我佛性,現在我佛性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不是?)對!這樣還是很近啦!假如你在很空曠的地方,沒有煙害的話,可以看到晴空萬里呀!那個晴空萬里整個都是,只要你看得到全部都是,就有法性在,譬如你在講手機,跟美國、跟大陸可以通,那你的佛性也在那邊,那個呈現不是說一下子,你沒有的話,你能夠聽到那邊的聲音。藉著科技,然後可以把聲音引到你前面來,你的佛性是遍滿的,(那就開悟了)對啊!所以要認知嘛!我們要認知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一認知了以後,你就會了解,喔!我們佛性原來有這麼奧妙的功能作用,非常奧妙,只是我們沒有去研究,沒有去追求,不知道!不知道佛性有這麼大的那些功能作用,那我們現在慢慢的把祂推廣。不侷限在身上,把祂擴充到外面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凡人不修的話,那一口氣不來,他身體就沒有路可以走。我們現在修道,就是先把佛性能夠啟發,讓祂能夠離開這個身體,讓祂到虛空出來,跟虛空能夠合為一體。等到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整個虛空都是我們可以來往的地方,所以就條條道路通理天,沒有說啊!我要去哪裡?沒有路可以走,凡人就是這樣,一口氣不來,就沒路了。不像有身體的時候,可以走東往西,佛性啊!佛性你沒有把祂修的時候,等到一口氣不來時,是黑漆漆的,不知道要去哪裡?很害怕!我們修就是把祂啟發,讓祂離開這個身,讓祂出來,出來到整個虛空,剛出來祂不會那麼寬廣,那就是要讓祂先出來,然後慢慢的愈來愈寬廣,你不要束縛祂,就是不要住,住相就會把心縮小,你不住相祂就會慢慢寬廣,愈寬廣,愈寬廣的時候,為什麼到後來會無所不知?因為整個虛空都在佛性之中,那虛空發生的事情,佛性怎麼會不知道?都知道啊!所以才會說:無所不知,就是已經整個佛性跟虛空合為一體了,就是這個樣子。


(劉講師!那佛性出去了,會跑到別的國家去嗎?)別的國家,還在地球,還在地球裡面,後學講得很寬廣,後學在講已經是太陽系,太陽系它有金星、木星、火星、土星你在講的那個是很微小的,那個都不是很大的功能作用,你說我們可以到哪個國家去,那個都是不困難的。後學都不鼓勵,我們要是追那個方向就錯誤了,要追的方向,是要追真理,要走入真理世界,使我們佛性跟虛空能夠融成一體,那個才是我們追的。那你假如只要你的佛性能到哪一個國家去,後學那時跟老前人在一起的時候,老前人有跟後學講:你要靈性出竅100天,100天可以使你的靈性出竅,你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100天就好,那要回來的時候就回來,可以回到身體來,可是我們追那個會用錯心,因為有神通了以後會驕傲,驕傲會造罪,造罪了以後,我們障礙自己,變成沒有辦法使佛性跟虛空融成一體,我們追的是要進入到法性,就是我們那個實相,進入到實相以後,那一個國家才一點點而已,縱使是最大的地方蘇俄,蘇俄的地方很大,它也是在地球裡面,不寬不廣,我們一超越了,就從宇宙太空來看地球的話,很小!一個小星球,那你一超出了以後,整個太陽系也不大,後學去天文科學館看宇宙探尋,喔!才知道宇宙是這麼大的,那個士林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剛開始的時候演好久,後學大概去看了十次多,探尋宇宙才知道地球這麼小,我們住的地球很小,整個太陽系也很小,那它整個宇宙很寬廣。啊!後學在看佛經就是在看這個,就是宇宙探尋的內容,真的是很寬廣,我們這個小星球真的太小了。我們住的地球,怎麼那麼一小粒而已,就已經住這麼多人了。啊!五十幾億了,可是才那麼一點點,很小!所以到別的國家都是小事啦!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我們追求的方向是要進入法性實相,實相就是已經都沒有形相了。可是它不是頑空,而是我們的佛性本體真空妙有,我們是要追這個,那追到這個才可以走入正位,正位就是佛,我們回歸本位就是佛,我們努力的方向要學六祖,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因為釋迦牟尼佛要入滅的時候,把娑婆世界的眾生交待給地藏王菩薩,所以地藏王菩薩祂來轉世六祖,六祖就是地藏王菩薩來轉世,祂就是要來渡化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既然是釋迦牟尼佛把眾生交給我,我就來渡他們,所以你看喔!地藏王,所以最容易引進我們進入道的就是六祖壇經,它最白話,講得最明,都沒有那些枝節,祂直接就講本體。


(劉講師!後學看電視淨空法師在講觀照,他說觀照是初級,中級第二級是觀住,第三級是觀淨,是什麼意思我回頭來問你?他說歷代祖師就六祖最厲害,因為他聽到金剛經就悟道)用那個觀照、觀住、觀淨,那樣叫戲論。不能住啦!(他說初級)那也是他分的,他的認知,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去辨別。觀照就可以了。(劉講師!可不可以請解釋,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是什麼意思?)那個是講祂的愿大到比虛空還大,虛空已經大到沒有外了,沒有比虛空更大的,就是說祂的愿力的大,就好像虛空這樣大,意思是這樣,說虛空有盡,虛空哪會有盡,沒有盡,我願無窮,我的願力沒有窮盡,就是比虛空還要更大的意思,那是一種比較法,我們知道祂的愿力很大是這個意思,那你知道這個意思就好,你一定去把它比說:比虛空更大,那沒有。(劉講師!有些道親講法不一樣!)我們不落入戲論,那個啟發般若最後四個字,不是要超出戲論嗎?有沒有?所以凡塵很多佛都把它列為戲論,不要研究,浪費時間。(請問劉講師:末後一着)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元會,它從無極生太極,生兩儀,生四相。然後生八卦,相綜相錯,八八六十四,是整個氣數,一個元會的氣數,然後我們東方前十八代祖師,西方二十八代,然後到達摩祖師又把道傳給我們,後東方又十八代,然後加起來,十八,二十八,再加十八,到我們老師剛好六十四,八八六十四,剛好是一個元會的氣數,是最後,老師以後沒有了,就是掌道盤的,東方有前十八代掌道盤,西方有二十八代,那後東方到我們老師又第十八代,第六十四位,就是最後一位掌道盤的祖師,再下去就沒有了。所以以後沒有道了,以後你說要得道沒有了,下個元會,要等到人滅,天地混沌,下一個元會開天闢地,寅會又生人,等以後又慢七佛來治理凡塵,三佛來收圓。那個時候,所以你現在沒修,要再等到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要等那麼久。所以我們老師現在是末後一着,已經是六十四,氣數圓滿,再下去沒有了,再下去掌道盤的祖師沒有了。我們說六祖惠能就是後東方第六位,到我們老師已經是第十八位,再加前面一十八加二十八剛好六十四。所以老師一直講末後,末後。再下去沒有了。這個時期湼槃了,你想要得道,沒有了,下一個元會。為什麼諸天仙佛都這麼緊張,就是最末後了,你要是不趕快求,不趕快修,沒有了。才會這麼緊張,那我們都愚到不行了。(那沒有求的以後去哪裡?)變碎靈,粉碎,靈都粉碎,那我們有求沒有修,那個是種子不滅,下個元會再來降世。那有求有修,我們就可以修到實相就可以超出三界。要不要到凡塵你自己可以主宰,如果沒有修自己不可以主宰,被業把我們推,業力把我們推到哪裡,我們就到那裡。(劉講師!如果很善的人,如果他沒有求道呢?)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很多凡塵善良的人也很多,我們就要了解,他行的善都會在,都會存在他的性分裡面,那如果存在性分裡面,雖然天地已經變化,可是你那個善還在,也是種子不滅。等到下個元會,你還會來凡塵出生,那假如作壞的人,會受的苦比較久。變成粉碎,那個靈粉碎,我們一般是集靈,一條靈,那你粉碎了,變蚊蟲,蚊蟲牠就有千千萬萬隻。那就要等到千千萬萬隻死光了,才能集成一條靈。那要經過很久的時間,因為一粉碎了,你看螞蟻,這隻死了,那隻在活,那就要等到牠所有分化出來的,全部死光了,才能集靈在一起,那如果有的死,有的活,那就要等到全部滅了,才能集靈,所以要經過很久,釋迦牟尼佛當時就在講:你們看這一隻螞蟻,我在修菩薩道的時候,牠就已經是螞蟻,我已經修過五百世的菩薩道,牠還在做螞蟻。就是很久,要等牠集靈要很久,所以我們就是能夠主宰的時候,趕快努力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