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四智(三寶)
王氏佛堂 劉芳村講師
主講
我們了解我們得到三寶,一般都以為是三個,其實是一個三寶是一體。我們講三身四智也是一體的,只是把它詳細的內容分開,那我們要了解三身四智都是一體,都是真心佛性本體,那我們一般在講述三寶的時候是面對大眾,那一般程度上,尤其剛求道的時候還不適合講這麼深入。我們應該研究這麼久了,都一定要深入,我們得道的那個玄關,那個就是我們自性出入的門戶,那我們了解說自性出入門戶,那重點不是在自性嗎?(是!)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重點就是那個主體,是那個自性的本體,因為我們一般落入凡塵,在身上的話,不知道說我們身上有一個本,就是真心佛性,我們以往的修道者,都是要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圓滿,然後遇到領了上天的旨意,有付給他來給眾生授記,就是領那個天的意思來看,那一個人就已經到那個程度,然後你可以把他印可,讓他回歸本位,就是這樣啦!那因為我們現在沾到上天大開普渡,所以並沒有說修到功圓果滿,然後才來授記,先讓我們能夠得道,這個是我們沾到天時啦!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不是說永遠都存在的啦!我們就是要知道寶貴,我們既然都已經上天把我們認定了,你有成仙作佛的資格,這只是一個認定資格而已,那要不要成,就要看我們了,既然上天都已經認定,就發給我們准考證了,那你會不會考取了,會不會成就,看你本身啦!自己本身了。所以我們就是要透徹了解,上天給我們授記,就是告訴我們,你有這個真心佛性本體,所以那麼一點就已經把我們接引,就已經把我們接引了,所以那個很重要。我們要了解到,只是說那個不可以講,一般我們都不講那個樣子啦!只有大家接受的範圍去講,因為這個是屬於比較天機的部份,那一般我們講的話,是面對大眾,面對大眾有時候都會有爭論,所以就不那麼詳細的講那個的內容,我們求道修道很久,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那個自性裡面祂就包含,包含這個三身四智,全部都包含,那我們得道的三寶就是一,就是一寶,我們了解說,那個點玄,就是點出我們真心佛性的本來,然後告訴我們那個自真心,告訴我們說祂由無極然後生出太極,然後有兩儀、四相、八卦,然後相宗相錯。五字真經的彌勒,彌勒就是彌滿整個虛空,勒就是要收攝我們的身心,要收束,因為我太散位了。一散的話就成不了,你要修證的這個體,所以那個五字真經,就是在講我們自己本身的佛性本體,你看這個手抱合仝,這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然後子亥相掐懷中抱,能脫九九大劫關,那你看子亥相掐懷中抱,就是所有天地,整個天地都在你的真心佛性之中,祂從開天闢地降人直到收天收地天地混沌,整個都在我們真性包含之中,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三寶就是我們真心佛性本體,這是本體是一體,所以你要守三寶,用三寶就是用這個,用這個啦!不是叫你念那個五個字,然後手去抱,不是這個!那個是我們面對大眾的時候,那你進入了,進入了真心佛性,就是進入三寶。我們在佛家來講就是法身、化身跟報身,我們一般講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個佛、法、僧一樣是我們一身,就是我們本身,不是外面,都是我們自己,皈依佛就是歸於佛心,這個本體,皈依法就是皈依我們的智慧,妙智慧般若,那麼皈依僧,僧就是我們這個形相啦!這個就是僧人,都是皈於自己啦!然後道家講精、氣、神也一樣,都是我們本身的,那個精:我們吸收所有食物而化成,氣:由精而化成。然後神:就是由氣而化都是一體,精氣神,然後我們一般外面講的,有所皈依都是要皈依那一個修持好的人,那個已經只是勸善階段,不到那個階段,所以我們了解我們的形體真正到最高程度,就是進入到三身四智,那麼三身四智它是一個,就是我們一個真心佛性三身,也是我們不是說有三個身,而是我們真心佛性,把它詳細分析分析裡面,有一個法身,就是以法為身,就是沒有形相,這個虛空之間,整個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那一個稱為法身,就是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是它真如啦!那個真如就是我們的法身,一般我們都還沒有到這個狀態啦!所以講到那個妙覺湛然,那個就是我們的法身,就是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報身一般來講,我們凡人認識就是果報身,那個果報身就是你要修到已經成佛了,果報身才出來。可是我們現在要了解,我們現在修的當下,我們自己也有,那個報身,就是現在落入形象這個,就是報身。為什麼?因為這個就是我們有這個愿力,有那個大的愿力,就表示你有智慧,那這個智慧就是般若般若妙智慧。所以這個報身就是以般若為身,以智慧為身,所以這個果報身,現在就有。然後化身,化身就是我們行為啦!我們有一個行為,就是一個化身啦!你做這個工作都是在幫助人,就是一個身,做那個工作也一樣利益大眾也是一個身,那你做工作可以千百億呀!做工作很多啊!就可以千百億化身,所以三身,就是一身,都是我們本體啦!四智也就是在三身裡面,全部都在我們三身裡面,我們要了解這個四智它分有八識,我們把八識轉成四個智,因為八識,識,它是真假合在一起,有真、有假,那這個智就是全部都是真,智就是不生不滅,那識它有生滅,我們身體日常用的都是八識,我們就要轉,六祖壇經說: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眼、耳、鼻、舌、身就是五個,八就是阿賴耶識,六就是意識,七就是末那識,所以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八就是果,六七就是因,然後我們就從因下手,果才會轉變,果直接轉不動。一定要從因轉,所以第一個就是從第六的意識,那個意識轉成妙觀察智,所以我們在研究楞嚴經妙觀察智,就是我們那個奢摩他,奢摩他就是妙觀察智,我們要有妙觀察智,我們整個八識才會轉得動,八識才轉得動。所以我們用意識,用意識的話,糟糕!一半是真、一半假,都在生滅之中。那麼用妙觀察智,就離開生滅,不生不滅就是始覺智,開始覺悟的智慧。始覺這個始覺智,然後始覺智就是六祖惠能講:見非功,就是你有這個妙觀察智,你就已經見到非功,就是非有為功用,就是等於見到無為,無為就是我們的本性啦!就是用妙觀察智來看到我們的本性,那看到我們的本性以後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所以整個八識都轉變了,所以這個最重要,我們也詳細的講說,我們的第六意識有五個(1)同時意識(2)明了意識(3)定中意識(4)獨頭意識(5)散位意識,我們有講過,有沒有聽過?因為我們在凡塵用的,都是這五個意識啦!同時意識就是由種子和現前合在一起同時顯現,我們大部分都是用這個,用這個同時意識,明了意識就是說它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那我們都能了了分明,能夠分明了別就是明了意識。那麼這個定中意識,就是我們專注一境,就是雖然很多,可是我都不管它,我只注意我自己所要的,那個就是專注一境,叫做定中意識,那個定中意識我們也都有用過專注一境的時候,雖然吵雜的環境,我們都沒有受影響,我們只有注意我們喜歡的那個叫專注一境,定中意識。獨頭意識就是睡覺作夢,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它都在休息了,可是還有作用那叫獨頭意識。最後一個散位意識:那是最糟糕的事,可是人普遍都有,散位,分散的散。座位的位,就是忽然想東忽然想西那個,就是沒有一個定性,沒有定性那個叫散位。就五個意識,那今天我們就寫到意識為一心為意那是楞伽經,正好最近在看在楞伽經裡佛在講說:我們只要意識滅,所有旳事都滅,就是意識的由來,就是因為平面的水,已經起風浪,然後就生波浪,那假如把水全放掉那哪有波浪,那就是講因為有水、有風,然後才有這些波浪,那就是有這些,我們有心、有境,然後產生意識,才有這麼多的延伸下來。那只要把意識去掉,盡了,滅了,沒有了,然後所有的事,全部都沒有,那這個比較倒是把那個八識裡面,怎麼樣來轉講得比較詳細,第一個就是我們第六那個意識,這邊講的它是把包含意識,全部包含全部的意識,你把它轉成妙觀察智,只要你能夠作用的時候就把它轉成妙觀察智,那麼轉成妙觀察智的時候,就見到自己的本性,見到自己的本性的時候,當然外界的形相,你就不會被它迷惑了。所以我們就是由這個地方最容易著手,我們下手的地方就在這裡,就在這裡接著才把第七的末那識,末那識就是我們那個潛意識,比較深的潛意識,我們平常也用,想問題的時候,啊!我想想看用,那個腦筋一直在想,那個就是第七意識,叫恆審思量,恆就是永恆,審就是審查,恆審思量就是第七意識,我們把第七意識把它轉不要用,潛意識不要用,是用平等性智,因為我們跟所有的眾生,不管他有錢、沒錢,不管他有沒有社會地位,他的佛性都一樣,所以叫平等,大家都平等,那你有這個平等,我們也不會驕傲,也不會卑屈,都不會,平等了,大家都一樣,所以有那個平等性,有那個智慧,這個時候心就沒病了。所以各位前賢!有高、有低心有病,沒有高、沒有低心就沒病了,心已經無病了,所以這個很重要,我們心無病了。這個就是六七就是因,因已經轉,五八就轉了,五就是眼、耳、鼻、舌、身,那眼、耳、鼻、舌變成成所作智,就是第六跟第七這兩個妙觀智跟平等性智來指揮,指揮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所以這樣就成功了。我們假如說肯用這兩個,這兩個智慧來指揮我們的感官,那我們的感官就完成所作呀!就是完成我給你的命令,你去做成所作,這樣懂意思嗎?就是前面這兩個妙觀察智跟平等性智發命令給這個眼、耳、鼻、舌、身就是來指揮身體啦!然後身體就完成我給你的命令去做,就成所作,然後成所作下來的話,就同圓鏡,就跟大圓鏡智是一樣,就已經進入我們那個真心佛性,這個時候雖然還是它的事,可是已經進入到體啦!所以我們了解這個五啊!眼、耳、鼻、舌、身這個五啊!已經成所作,它自己不會作用。那我們凡人就是各有各的作用,眼睛,有眼睛的作用;耳朵,有耳朵的作用;鼻子,有鼻子的作用;舌頭,有舌頭的作用;身體,有身體的作用,這個都不行啦!都造業,所以不要給他自己去做的時候,你要成所作完成我給你的命令去做,所以這個很重要,最後一個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變成大圓鏡智,所以後學以前就有講:就把我們面孔整個都變成境,景象我都攝進來,可是我都不加以分別,所有的境把它吸進來,這樣叫大圓鏡智,這樣知道意思嗎?可是我們人都這個形相好看我喜歡,那個形相不好,我就是差在這裡,我們為什麼會做眾生,就是這樣,假如能夠當圓鏡,我們把自己當圓鏡鏡子,不是把景象攝受進來嗎?不分別,那個就是了,所以大圓鏡智性就清淨,那個性祂沒有感染,沒有感染凡塵啦!那你如果沒有用大圓鏡智,哦這個我要那個我不要那叫染,叫做染塵,感染凡塵。這樣懂嗎?那我們用大圓鏡智,來了呈現,去就沒了,那鏡子也沒有,所愛也沒有不愛,所以這個時候性就清淨了。就歸入到我們那個真心佛性本體,祂是整個三心四智都是一體啦!我們現在是詳細解說,才把它分得那麼詳細這麼多啦!可是祂是一體,是我們得到三寶的那個三寶的本體,就是那個體,所以我們就是了解,我們說守玄就是守住這一些啦!這樣懂嗎?不是說守住那個點,傳師點的那個,不是啦!那樣的話糟糕啦!我們會死嗎?那死了要跟我們埋在棺材裡面,對不對!所以我們了解身體是天地的物質,借我用的。我們要還給天地,只是我們這個三身四智就在整個虛空之間,就很活潑。所以我們就是要把祂啟發,然後使祂能夠已經這個身體還沒沒有之前,還沒有消失之前這個就已經可以作用了,這個法身、報身、化身可以作用,那我們這個色身,沒有就沒關係了,所以很重要。那我們守玄就是要守這個啦!守這個三身四智,然後三世諸佛都能夠讓祂成熟了。那這個身體就沒關係了,這樣懂意思嗎?(劉講師!打坐跟守玄就是那個靈敏度嗎?)對啊!就是我們那個覺性那個覺,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覺觀出思惟,那個我們真心佛性的本體,那個本體在我們能夠感受的就是覺觀,覺觀超出我們的身跟心,不是我們這個身體可以去約束它的,我們在日常用一樣,比如說人家叫我們你看都不在身體,也不在心。你心沒有準備啊!人家一叫你自然回應,那個就叫覺觀,覺是佛性本體,觀是祂的作用,這個覺觀超出身心,都是這個樣子呀!所以你看到形相,它也是超出身體,也超出你的心,都是這樣哦!只是以往不講這麼廣,這麼廣你就會抓不到重點,所以就講比較窄一點,可是一樣二個覺觀。我們身體產生的覺,跟身體的觀,那個就不要用,一樣兩個字,可是用的地方不同,意思就不同。(班員:身體的覺觀就是見聞覺知?)對!那個不要用,那個身體就是由那個感覺,我們產生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就落入那個現象,那這個你看,人家叫你,那個完全都超出,沒有說你喜歡,沒有說你不喜歡。人家在叫你,你就:有!那個當下,你會有喜歡不喜歡嗎?都沒有,所以那個就是我們整個真心佛性,你看天上飛機飛過,我們也都沒有心去想,怎麼知道飛機飛過去了,然後我們也沒看到。可是我們怎麼都會知道?這個就是我們那個佛性,我們佛性的那個體,你看!這麼寬廣!有沒有?很奥妙的!所以我們不要侷限在身體裡面,整個虛空之間,我們佛性都在,可是那個飛機飛過,那個就是緣啦!有那個緣,把我們那個佛性呈現。我們的耳根,然後聞到天上飛機的聲音,耳根跟聲音會合,然後把佛性顯現,那佛性顯現。那個就是佛性的功夫,不然你看到,我們怎麼會知道?就是因為你佛性在,你才會知道。你看!小妹妹一來,我們就會被她吸引了。那個就是佛性的功能,你看!是不是很奧妙?對啊!我們平常就是要把這個妙性能夠去認識祂,然後能夠把這個妙性都啟發出來。那啟發出來的時候,就不是侷限在身體裡面,我們這虛空之間都是我們的佛性,所以這個時候那個沒有佛性的法身,它就出來了,一出來以後,你看!我們的法身這麼寬廣,這個虛空之中都是我們的法身,這麼寬廣,就不侷限在身體,我們現在侷限在身體,我們一斷氣了歸空了,哇!糟糕了!沒有路可走,我們現在已經都把佛性啟發,在整個虛空之間,那你的身體有,或沒有,那有什麼關係。因為整個真心佛性都出來了,法身都已經在了,差在這裡啦!所以我們在平常就要,去生滅,守真常。真常就是我們那個真心佛性,在整個你知覺之下,整個都是真心佛性,那你可以守住那個真心佛性,就不侷限在身體,那個才是真的守玄啦!這樣了解嗎?更聽就更清楚了,本來以前在莊德就想講了,那一次沒有講得很詳細,那今天算是機緣啦!這樣懂意思嗎?
(班員:上天、老師會來幫我們接引,這是怎麼樣的狀態?)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本來在本位,本來我們都是佛菩薩,可是因為我們一念妄動,我們剛才不是講我們那個性覺、本覺、有覺、有不覺,有沒有?(有!)那個不覺就是一念妄動,一念妄動以後,我們才落入凡塵,才有世界,才有眾生,才有業果,然後落入凡塵後,落入凡塵以後,落入凡塵之後,只要我們感染凡塵少,就很快直接又可以自己領悟了以後,回歸到本位,那個是七佛治理凡塵的時候,那時候感染少,可是我們生死愈久,生死次數愈多,一次就感染一點,一次就感染一點,愈來染塵就染得很重,一直到七佛治世完成,然後不是就進入三佛收圓嗎?這個元會就要過去!這個元會要到尾巴的時候,這個三佛收圓的這個時期,就不能直接歸位了,你已經到程度了。上天就派有祖師來給你授記,說你可以歸位,就是這個時候要經過鑑定。在七佛治理凡塵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就是直接由天直接回天,沒有設下地獄。可是到三收圓就有,就有地獄,就有天堂。所以就變化,那變化,這個我們就是要了解,縱使設有地獄,你沒有犯罪,那也沒有原因可以把你趕去地獄,假如說你修證了,可是修證的程度就很多,有的就有修,可是就沒有究竟;那有修,沒有究竟,就不能歸位啊!不給你授記,那假如真的究竟了,就給你授記歸位,就是這個樣子啦!我們就是了解,在這個點道,這個就是上天有這個指派說那一位來主持,我們了解三佛收圓,那三個佛就是掌天盤,有六十四代的祖師掌道盤,我們師尊師母就是第六十四,最後末後一着,以後就沒有了,沒有已經就沒有要來祖師這個授記的佛,已經沒有了,所以我們師尊師母是最後往後沒有那個傳道的啦!沒有說你修得好把你授記可以使你成佛,已經沒有,在我們師尊師母是最後,所以我們就是要珍惜啦!在最後這一段,我們引進一個眾生來求道,讓他也有機會可以成仙作佛啦!那假如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了,那要等到下個元會,那等到下個元會,那就很久啦!所以我們就要了解這個過程,這個點道就是替上天來鑑定,所以不管你修得再好,你只要沒有接受這個上天指派的祖師授記,上天一概不承認,那麼你就到你修的佛世界,去那邊再修持,等到下個元會再來,那假如全部都沒有修,不是有一個前賢問:假如他沒有皈依什麼教?也沒有求道,然後這個佛性就滅了嗎?我說沒有滅啦!而且我們看的也是很短,你說我這一生沒有皈依。也沒有求道,那也不見得你累生都沒有皈依,你沒有求道是一定的啦!可是皈依就不一定,為什麼?因為假如說真的累世都沒有修,那他的稟性就非常惡,那假如他一出發點,每一個念頭都非常惡,那真的是一點善根都沒有,那就很可憐了。絕對是碎靈了,靈都粉碎了變什麼?螞蟻、蚊蟲、蒼蠅都這一些東西啦!很小的動物,靈都粉碎了,所以就問過那位前賢那一位是不是一發念頭是不是很惡?那位前賢說沒有還是很善良,那就是這一生沒有皈依,那某一生之中還是很虔誠的在修啦!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眼光要放遠一點,要看遠一點,不要看得那麼近。因為假如他的稟性,我們都看得出來,一個人有心地很善良,很善良表示他的累生之中有在修這個善,才會累積,累積一發就是善,那假如一發就是惡,那就是累世不修啦?那就真的很危險,我們都可以去看,一個人他念頭一動善不善,我們馬上知道,都會知道啊!那個人怎麼這麼惡,有的這個人怎麼這麼善良。有的很善良,都會讓我們掉淚,那個念頭一發,我們一看了都很感動。所以我們了解要看久一點,不能看眼前,我們當然希望他能夠求到那個最殊勝的。那求道已經得道,要努力修,不要說你得道了,深入寶山,不要空手還,不要說這麼好,那都不研究,你不研究,你就都不知道。那後學因為經過後天廟,知道要得道,是很困難,先讓我們得道,很困難要修七代很有成就的和尚,現在要很有成就都不多呢!沒有成就那個都不算入一代哦!那你要修齊一代都要很有成就,這樣上天才回給你授記,你看多困難!那我們現在這麼容易就得道了,不好好趕快研究真理,都還跟人家爭,爭說我們這個很高,高是沒有錯,可是你就眼高手低,你都做不到啊!所以我們不要在口頭上跟人家爭,一定要自己本身去做,把那個高超表現出來,這個萬教要歸一皈依到我們這個老祖師的門下,老祖師看到我們這些徒孫都大家都這麼迷昧,都沒有在修,那怎麼會成。所以我們就是把那個尊貴要把它能夠行出來,我們利益眾生又不跟眾生計較,能幫助人就好。後學就時常在講的剖心肝出來給人吃,還讓人嫌臭腥,我們還是很歡喜,就是這樣,那你這樣以後他雖然當下沒有去感受,可是他過了以後他絕對從心裡服,哦!一定從心上尊敬你,這個才是重要啦!我們不在表面上去爭,所以我們一定把那個精神整個表現出來,這樣了解了嗎?這樣了解就好!我們這個香怎麼這樣子,我們大家以後都回去了,我們的佛性都已經在理天了,然後再開一個龍華大會來按功定果。並不是說現在就搬到凡塵,來開這個龍華會那有那樣,(班員:大家都歸位了)對啊!那個時候才有,各位可以了解那個華,不是一個一個都是十字嗎?那就是這麼多的真心佛性,全部把它連起來,大有大的連起來,小有小的連起來,有沒有?中華的那個華,對啊!全部都聚集在一起,都是真心佛性,都是那個十字啊!有嗎?就是這樣。(班員:到時眾生都歸位了,是什麼時候?)就是這個大開普渡過去,收圓!很快!(班員:收圓,不是每個眾生都能歸位啊?)對啊!你沒有回去,就沒有你的果位,等到大開普渡過去,一定有一個龍華大會,那麼現在在辦的這些人,按功定果,看你利益眾生,你就種什麼果位啦!那個是以後,不是現在啦!現在還沒到,就在說龍華大會,那也太早了吧!那也不像啊!(不是在人間?)不是在人間!在無極理天。(就是仙佛講的龍華大會嗎?)對!龍華大會!這個什麼香?怎麼差那麼多?(都是好香!)我們不是都講萬八逍遙嗎?有沒有?只要今天他有求道,然後也有在修,雖然沒有成佛,可是他有一萬零八百年逍遙的日子可以過啦!那個等到我們彌勒祖師下生的時候,那也是等到龍華大會以後。(那也就是收圓以後?)收圓以後,我們求那個嗎?(是有道親在問,我們要如何回答?)對啊!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求道的當下都有給人家講說:萬八逍遙,那個萬八逍遙就是一萬零八百年,我們十二元會裡的一會,不是一元,是一會,十二會啦,那一會裡你可以逍遙,這樣懂不懂?只有一會裡面,對!(哇!那是收天收地以後囉?)沒有!還沒有收天以前,(還沒收天以前?)對!就是人還沒有滅以前,我們有一萬零八百年,(我如果沒有修好,我不是嚇著等?)現在先有這些災難,把所有這些他沒有修善的人消滅掉,然後剩下留下來的就是有求道的這些人,這些人有一萬零八百年的逍遙。是這樣啦!難道我們才追求這一萬零八百年嗎?這樣懂意思嗎?所以各位就可以已經知道說,我們話中都有話啦!對!沒錯!你可以逍遙,可是才一萬零八百年,萬八逍遙,那你真的要能夠千百億化身,你就要修證,要能夠成佛,剛好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有這個機會,這樣懂意思嗎?(就是借這個機會?)對!就是借這個機會,借這個時機,不然你真的修成佛,那真的是,你看,三個阿僧祗刼,各位前賢啊!那是多久啊!(這就是最好的機緣?)對!最好的機緣!(再也沒有?)不是說再也沒有,而是說太久了,太久的時間,你看那個億劫顛倒想,我們一劫都那麼久了,那億劫顛倒,我們都顛倒啊!十妄為真啊!(講得比較簡單,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對!(然後我們知道目標就是在薰習,修修修)對!把那個整個輪廓,都浮現出來,那我們要怎麼做,自己都知道,那就看你要不要做,就是這樣。那我們道親就是連這個也不知道,連這個輪廓也不知道,就真的是盲修瞎煉,那你知道就不會啦!
(他沒有真心要修?)他不是真心,你不要告訴他,你不要傳。(我們現在講的三寶,是不是要照著玄關,守在玄關竅?)照一般就可以,一般接受的範圍,(可以這樣講嗎?因為我們當下明師一指點的那個時候,念頭是不生不滅,我們玄關竅就是照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只要常常去想它,用這個大眾化的暗示,可以把它穿插進去?)對!有一些都是暗示。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那個點道,有一些都是暗示,他叫你:平心靜氣眼看佛燈。那個已經都是要你進入空,進入真空,(終日煉神光)所以那一些都是暗示。(老前人點道,老前人講三寶的時候,聽說很多高僧都得道,很多高僧都點頭?)要看機緣啦!(所以老前人在講三寶都看當下的機緣?)當下!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你說佛有怎麼講,你就看佛是在什麼環境之下講那個話,祂都應著眾生的根器啦!(老前人說真人靜坐)對啊!(老前人說不是有為的打坐,要真人靜坐。)對啊!你在講要什麼姿態!什麼姿態!那老前人就問你,那是真的?還是假的?(真人靜坐,在六祖壇經裡面,那是有一段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六祖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那個就是真人靜坐嗎?)對啊!那個是有一個修道人就念: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鏡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就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鏡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意思是說我們修道都不用伎倆,不用技巧,也不斷百思想,因為百思想就是真心佛性的功能作用,那為什麼能夠百思想,就是功能作用,然後對境心不起的話,那不是木頭人了嗎?對境心數起,還是會起來,還是有數量的,數起就是能了了分明啦!那菩提就是覺,作麼長,那你有能夠日日長,表示它生滅啦!作麼長,是怎麼能夠落入生長的意思,怎麼可以落入生滅!(怎麼會再長的意思啦!)不離不及怎麼可以有生長。
(劉講師!求道講三寶,當下的體會,如果自己沒有發心追求話,就顯不出道的寶貴)所以你一定要追求,為什麼一直說道的尊貴,一定要研究,一定要知道它尊貴的地方。(我們很多前輩真的有這樣的心,可是真的發心追求才能得到?有的有心人,為什麼有些人沒有辦法去了解?這是屬於個人因緣?…這段聽不清楚)
(請劉講師可不可以解釋,那個佛性常與佛性無常?)六祖是站在我們眾生的現象來講,佛性無常,假如說佛性是常的話,那大家都成佛了,為什麼還要修道,這樣懂意思嗎?所以它是無常,這樣懂意思嗎?佛性是常的話,大家都是佛啊!為什麼還要修道?懂意思嗎?所以它是站在眾生的現象,六祖把它顛倒來講。因為我們一般都講:佛性是常,可是六祖把那對調,佛性是無常,志徹聽了以後整個人楞了,說怎麼會這樣?不是佛性是常嗎?他說如果佛性是常的話,眾生都成佛了,眾生都是佛了,為什麼還要修道?這樣懂了沒有?(懂!)常啊!佛性是常,既然是常的話,常就不變,那不變我們為什麼會落入凡塵?我們都是佛啊!(那就不用修啦!)(那是現象)對!那是站在現象的角度,這樣懂了!懂了就好!(請問劉講師五祖有給六祖為說金剛經,直到被追殺,然後他不是有躲在獵人隊裡15年,那授金剛經時那算是成佛了嗎?)那個是領悟。15年是修行,(15年就是在修行?)修證!對!15年是去生滅,守真常,那五祖傳給六祖時候,言下大悟,那個是悟,後來那個是證,證,本身已經把那個真的佛,整個已經證了,那個證了以後整個都具備了。所以佛法都俱備了,所有千變萬化都俱備了,可是你看六祖示現的時候,六祖還是沒有說:我會怎麼樣,怎麼樣,連那個志徹,不是把六祖砍三刀嗎?從脖子經過嗎?那個刀從脖子經過,然後六祖就講話:我只有缺你經,我不缺你命哦!那志徹一聽,刀砍三下,他還會講話,驚嚇到就那樣昏倒了,昏了很久才清醒過來,醒過來以後,六祖要他趕快逃走,否則我那些弟子會把你殺死啊!(班員:那十五年是好比說我們像現在這個樣子?)十五年就是他已經了解真理了,都已經知道真心佛性的本體,那個十五年是在修證,就是棄生滅,守真常。把所有的生滅去掉,那麼把這個真常,就是法身,他能夠守住,而且他法身已經有了。才能夠人家追他,他能夠躲進石頭裡面,你看你躲得進去嗎?因為壞人很壞呀!好!你躲進樹林,我就放火燒樹林,看你能躲到哪裡?就躲進石頭裡,沒有神通,你怎麼可能。就是他身體已經修證,身體已經沒用,借著這個身體來行化,他整個身體,整個虛空都是,全部都是。(虛空都是)對!所以他要怎麼變化都是小事,可是他不顯。因為你顯那一些,你就要隱遁,那個時候正是要大行宣化的時候,怎麼可以隱遁。所以六祖就不顯現,神通示現的跟普通人一樣,所以我們就要了解到真人不露相,露相就非真人。真人就是你已經到那個程度了,你不可以把你自己那個本相,顯露出來讓人看。你顯露出來就要隱遁,像那個寒山拾得的故事記得嗎?因為如果顯露出來,眾生就知道了,你就不能再見眾生,如果再見眾生,你就要變什麼變炫耀,變妖言惑眾,就不是真理啦!那個就不是真理,寒山拾得那個時候在廚房燒柴煮飯給大家吃,被豐干老和尚洩露身份了,他就一直罵:豐干饒舌!豐干饒舌!豐干老和尚是阿彌陀佛,結果寒山拾得就跟信眾講:那個彌陀,你不去禮拜,你來追我幹嘛!結果豐干老和尚也要去隱遁了,三個人都不見了(那也是機緣嗎?)對!機緣!祂們想說來凡塵也這麼久了,認識的都已經認識了,那不認識的他們也不重視,所以機緣到了,三個都隱遁起來了,全都不見了。你找不到,在凡塵找不到了,所以會炫耀的人,不厲害!厲害的人,不會炫耀。(會炫耀的人,要不見了才是厲害。)你如果炫耀了,自己就要隱遁了,不能再見人。因為如沒有這樣做,跟真理就不合,所以我們就是要平常心來修道那個成就才算,那假是被人拿著棍子來督促才做,那個不算,假如佛菩薩要示現地獄給眾生看,世間人那一個不敢不修道,你不修哦,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為什麼佛菩薩不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就不正常了,這樣知道嗎?對啊!佛菩薩來現地獄給你看,看你要修還是不要修?大家都要修,因為我們才不想去那裡,不過這樣就不合平常心,(這樣就沒有它的尊貴性。)對!可是那個現象,我們自己遭遇的現象去遇到,然後來修道那個才是真的,你自己如有在現象裡遇到挫折了,那你趕緊來修,那是環境要來成就,假如現這個景來引起你修道,那就不很真。所以我們還是了解說,你看修的話還是我們要自己發心,你自己發心了來修才是正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