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到欵問品35頁,六祖就講:實無功德,因為梁武帝以為度僧出家,還有蓋了很多寺廟,他以為功德很大。達摩祖師跟他講:這是人天小果,人道跟天道的福報,不算功德。跟他說:雖有非實,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問說:什麼是實在的功德?他就講說:淨智妙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去領悟到它,才是真正的功德。因為我們領悟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可以成就、成佛。成佛了以後,可以永遠都在渡化眾生,那才是真的功德。而且又不只有娑婆世界,哪個佛世界都可以去,所以我們要努力地修證。這麼好的機緣上天大開普渡,我們都已經求道。要好好借著這個時候,把它修成。只要我們肯用心,只要有空的時候,假如沒有DVD的機器放映,可以拿MP3,這是聽的沒有影像,一直聽反覆聽,有DVD的可以拿DVD回去看。有影像,可以從影像裡的肢體語言,幫助我們領悟。有一些都很細膩,可以從肢體語言領悟出來。


六祖就講:「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不要懷欵先聖講的話,武帝心邪,梁武帝心不正,不知正法,我們要了解正知正見,正確的佛法可以成仙、做佛的,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我們做這一些有形有相的事,是跟眾生結緣。就是有福報,不可將福便為功德。不能夠把福報講成是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所以功德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之中,法身,以法為身,就是覺,覺就是法身。


師又曰:六祖又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只要我們見性了,見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就是功,就已經有功了。我們能夠平等,人跟人之間平等;人跟物平等;物跟物平等,全部都是平等,這樣就有德了。我們現在的人之所以沒有辦法建立德性,就是因為心裡面分別心很濃厚,沒有平等,只要我們平等了,就可以有德呈現。以德服人,是心服口服;以霸道來服人,口服心不服,所以要以德來服人。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六祖的念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念念無滯就是不要有阻塞,我們念念都會阻塞,住相就是阻塞,我們都不住相,因為知道所有的相都虛幻不實在。一直無常變幻,所以我們不要住在形相。不要住在形相,我們的心就自由自在,這個時候念念無滯,不會阻塞,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可以看到我們本性真實的妙用,就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念頭生發也是我們本性的真實妙用,也就是功能作用。我們一體會了,迴光返照,體會了以後,法喜充滿,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名為功德。底下又講另外的角度,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我們內心能夠謙卑,能夠放下身段。謙下很不容易做,我們都會有一種不知不覺的驕傲。就是我相在,我相在就會驕傲,我們能夠謙卑,能夠低心下氣,就已經有功了。所以我們了解都是我們本身做起,內心能夠謙下,外行於禮,就是誠於衷形於外,我們心裡很誠,表現在外面就很有禮貌。所以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行持出來都跟禮相符合,那個就是德了。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從我們的自性建立萬法,我們可以想地很髒了,我來掃,就是建立一法了;看到人需要幫忙,我去幫助他,這也是從我們自性建立的法;我們看到有小孩子要過馬路,車子很多,我們牽他過馬路,這個也是從自性建立一個法。這樣了解嗎?所以就在生活之中,我們自性可以建立萬法,然後看到什麼需要整理?什麼需要清洗?我們都動手去做,這個就叫建立萬法。這樣懂了嗎?並不是經連我們很遠,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在生活裡面我們自性可以建立萬法,一定要行持這個善,不要做負面的。心體離念是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心體,離念,離開一切。念是包含所有萬相,就是我們心體都能離開念,因為我們有念,我們就會有行為動作。我們離開念了以後,那些行為動作就不會不知不覺去行持,我們的行為都在我們的指揮之下,都在佛性的指揮之下來做,沒有業。假如說我們不知不覺,住相了然後再去做,那個都有業。不離自性是功,時時刻刻都不要離開自性,就是時時刻刻都保持覺性,有覺了就不會造業。後學都一再強調,只要我們保持覺,絕對不會做出一些不好的事出來。應用無染是德;我們應用佛性的功能作用來應用,無染,不要染到五顏六色,塵垢都不要去染上,那個就是德,功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我們要找我們功德法身,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功德法身。我們要找的話,就按照這樣做,就可以找到。是真功德。這才叫真的功德,造寺度僧,那個是人天小果,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我們修功德,心不會輕視別人,不會把別人看輕,都會尊重。所以我們尊重所有的人,就叫供養諸佛。我們尊重所有的眾生,就叫供養諸佛。因為眾生都是佛,我們來供養,供養非常多的佛,我們就可以深植得本。只要我們都尊重,尊重所有的眾生。不管他什麼身份地位?不管他什麼年齡?我們都尊重,這裡需要內心做,從內心做出來,不是一個表面的。常行普敬,就是我們行持出來都普遍地尊敬,常行普敬,這樣我們自己就不會驕傲,不驕傲就不造業,我們驕傲就是在蘊釀五蘊,要落入現象作用。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心常常輕視別人,這是我們眾生的習慣性,都看輕別人看重自己,我們的習慣都是這個樣子,我們不要常常看輕別人,要尊重所有的眾生。吾我不斷,就是分別心,就是你我他那個分別心很強烈,這樣就沒有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我們自己心裡最知道,我們心裡面有沒有真實的心,應對的、表面的都不是真的心。所以我們自己假如是虛妄的話,我們都知道,虛妄不實就已經沒有德。為吾我自大,就是把自己看成是最大,所以這是最大的毛病所在。常輕一切故。為什麼會把自己看得很大,自以為是,就是常常都看輕一切。看重自己,外面所有一切都看輕了。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念念不要使它間斷,就是我們那個覺不要使它間斷,這樣就是功了。所以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迴光返照,大概都沒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念念有間斷,所以功就沒有。我們努力使自己迴光返照,照照自己的本性,沒有間斷,這樣就是功。心行平直是德;我們心一行持出來都是平、都是直,直心就是道場,那個平是平常、平凡、平實、平淡,就已經跟真理都相應,所以就是德。自修性是功,我們自己修自己的佛性是功,自修身是德。我們自己把身體很端莊,人看起來都很舒服,那個就是已經在修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功德要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裡面見到,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不是布施供養所能求得來的,我們布施供養是跟眾生結緣。是以福德與功德別,福德跟功德有分別。武帝不識其理,梁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不是達摩祖師有過錯。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念阿彌陀佛,我們心通的部份有講,各位還記得嗎?阿彌陀佛翻成中文,叫做無量壽,無量壽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真心佛性就是無量壽。旁邊不是有觀世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有沒有?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就是般若妙智慧;大勢至菩薩,大勢至就是要完成我們的愿,我們立的愿要去完成,那個需要大的勢來做。三佛一體我們不是講過嗎?有沒有印象?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佛性,上座觀世音菩薩是我們的般若妙智慧,下座大勢至菩薩是我們的行為。所以佛、法、僧三佛一體,是一體的,就在我們身上,在講心通的部份我們有講過。有沒有印象?有聽過就有印象。所以這邊剌史又在問:常見到僧俗,出家人跟在家人,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就是要到西方,因為西就代表白,東方代表青,南方代表紅,北方代表黑,中間就是黃,黃中通理。我們要了解中間那個黃就是信,信居中統四端。四端就是東、西、南、北,兼萬善,我們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因為這個信可以統四端,可以兼萬善。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佛性,已經徹底發揮的力量很大就可以利益眾生。不但利益自己,還可以利益眾生,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西方就代表白色,皈依白,皈依到我們本性原來很純白,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六祖都稱呼自己名字,有時候我們生活之中有時會不知不覺誤用,比如說小姐,小姐不能自己講自己,那個是別人稱呼;叫先生也是一樣,那是別人在稱呼,自己不能稱呼自己先生,這樣不知禮。六祖就說他自己的名字惠能跟大家講,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引導教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就是講得很透徹,離開地方不遠,要到西方就在我們生活之中,離我們生活不遠。若論相說里數,假如要講形相里數,有十萬八千,有那麼遠,即身中十惡八邪,六祖就講,這個十萬就是十惡,八千里就是八邪,八正道的反面。十惡就是我們身口意,身三:殺、盜、淫;口四:惡口、妄言、綺語、兩舌;意:貪、嗔、痴,我們加給不,不貪、不嗔、不痴這樣就叫做十善。我們行十善就有天道的福份,可以享天道的福,所以只要行十善,就可以出生去天道,可以當氣天神仙。我們勸人家也做十善,就有輪迴聖王,輪迴聖王我們這個名稱比較少用,就是四大部洲的統治者,我們是南瞻部洲,各位前賢!南瞻部洲現在誰在統治?四分之一不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是管理四大部洲,我們現在南瞻部洲四分之一,管理我們南瞻部洲是誰?存欵,留著不要有答案。身中的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就是有般若妙智慧就是很近,說很遠就是他累生累世都沒有修,不累積善,不行善所以變成下根,人有兩種,法無兩般;人有智有愚,兩般有兩種,法都是一樣的。迷悟有殊,殊就是不一樣,就是迷悟不一樣,有的迷了,有的領悟了。悟了就可以到家,迷了就在流浪六道。見有遲疾。遲就是慢,疾就是快,見解有的很慢,有的很快,迷人念佛,求生於彼;迷昧的人念佛,念阿彌陀佛要求生在西方,悟人自淨其心。我們領悟的人自己清淨自己的心,就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了解嗎?我們心一淨了,我們就在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我們本身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已經是阿隬陀佛不能做凡人做的事,都要做佛做的事,會嗎?會不會做?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的心一清淨了,則佛土淨,已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只要我們心清淨了就沒有罪了。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有愆就是有罪,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西方人假如造罪的話,要求生到哪裡去啊?凡愚不了自性,我們凡人愚昧,不了解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不識身中淨土,我們不認識我們身中不生不滅的佛性,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領悟的人,在處就是地方所在,不管在什麼地方所在都一樣,不是願東願西,不要!因為什麼地方所在都是清淨,什麼地方所在都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不管我們住在什麼地方所在,都可以永恆安樂。所以只要我們心清淨了,全部都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西方離這個地方不遠,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我們只要心沒有不善,沒有負面的,我們就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在了。假如有不善之心,我們有生不好的、負面的心,念佛往生難到,念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難到。所以我們現在一歸空了以後,白布條就寫接引西方,假如他在凡塵都不做好事,一口氣不來就接引西方,可不可以?這樣等死就好,對嗎?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我們把十惡:殺、盜、淫、惡口、妄言、綺語、兩舌、貪、嗔、痴這十惡先把它除掉,就已經行十萬里了,後除八邪,把那個八正道的相反八邪除掉,乃過八千。又過了八千里了。念念見性,常行平直,時時刻刻都見到我們不生滅的真心佛性,就是迴光返照,我們把注意力收回來,都照見自己本性,這樣就已經非常理想的狀態。在行持的時候,就是平等、又是直心,到如彈指,那個彈指就是剎那之間,各位會彈指嗎?比比看!對就是這樣,這樣叫彈指,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便睹彌陀。睹就是看見,就已經看見彌陀了,所以我們看見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看見彌陀了,看見阿彌陀佛。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只要行十善就可以了。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假如不斷十惡的心,哪一位佛會來請啊?沒有!若悟無生頓法,領悟無生無滅的頓法,就是從凡夫地馬上到佛地了,叫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很快就到了。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路途很遙遠,不會到達。所以只要我們自己領悟了,就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了。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六祖跟大家講要把西方極樂世界移到眼前來,大家願不願意見?


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如果這個地方可以看見當然最理想了,不用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把西方移到眼前來,普令得見。讓大家都能看見。


師言,六祖就講:「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我們這個身體是城,眼耳鼻舌是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我們的心就是地,心地好不好決定我們的一生,性就是王,這個王不是當一個統治者,而是一貫三,一貫三界,叫做王,了解意思嗎?那個三橫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就是道,一貫三界就是王,這樣知道嗎?不是在講國王;而是說道貫穿三界,我們的性就是王,全部貫穿三界。不管欲界、色界、無色界全部都包含。性就是王,一就道。知得一萬事畢,有沒有聽過,我們知道一,萬事萬象都畢業了。知道「道」萬事萬象都在道之中,所以全部都知道了,就是萬事畢,已經可以知道怎麼處理了。王居心地上。我們的性就居住在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性去的時候我們心身就壞了。所以一口氣不來就是性去了,身心壞掉了,很快就腐爛了。佛向性中作,我們要求佛要努力從性中作,從性中作就可以成佛,莫向身外求。所以求佛要從性分之中求,不向身外。自性迷,即是眾生,我們自性迷昧了,就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以很容易,很簡單,只要我們覺,念念無間,覺就是佛了,這樣知道了嗎?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當佛,時時刻刻都可以成佛。只要我們自己迴光返照,不要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造業,造業就受苦,就輪迴六道。我們只要迴光返照,照見自己的本性,時時刻刻都是佛。慈悲,即是觀音;慈就是與樂,給人快樂;悲就是拔苦,把眾生的苦拿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我們性分之中都有,都俱備,我們要把它發揮,慈悲就是觀音,觀世間的音聲,尋聲救苦。喜捨,名為勢至。我們很喜歡,不嫉妒,各位前賢!我們內心之中的嫉妒很深、很多、很大。各位有沒有嫉妒心啊?看見了嗎?最糟糕就是都沒看見,都不知道自己驕傲。我們有沒有羨慕過別人?羨慕的背後是什麼?就是嫉妒。所以當我們在羨慕的時候,內心深處就已經在嫉妒了,看不見!很厲害喔!所以在斗南有一個前賢,她講得很坦白,她說:只要比我漂亮我就嫉妒,因為她本身也長得很漂亮,當護士。我說:有這麼厲害嗎?她說:你不知道!大家都不講出來而已,都有都嫉妒,所以後學才了解,原來嫉妒這麼厲害,看不見的在內心深處。我們把它轉變,隨喜功德無邊。看到別人好,我們隨喜,隨著他的遭遇喜歡,就好像我們自己本身的遭遇一樣。很不容易喔!這個真的很不容易做,別人有才能就好像我們有;別人有錢、有社會地位,就好像我們有,很不容易,要隨喜,仙佛才會說:隨喜功德是無邊,要隨喜,不要嫉妒。要能捨,慈悲喜捨的那個捨就是不慳貪,什麼都可以布施。學佛就學這個字就好,「捨」捨就是什麼都可以不要,各位前賢!我們人生在世,可以說什麼都帶不走的,可以把什麼都布施,把我相也布施,把法相也布施了,把錢財、能力也布施了。都利益眾生,成不成就?是不是很高興?人生最重要就是這個字──「捨」,我們要跟人家爭的時候,腦海裡馬上浮現「捨」,這樣就不爭了。俗語:「醬油、沾醬盤全部借你沾,整碗都端走」全部給你也沒關係,你看!心多寬廣!這樣人生就過得非常歡喜、高興,就在天堂。我們修佛,從頭到尾都是捨,就是布施。我相捨掉了;快樂捨掉了;痛苦也捨掉了。都全部捨!我們都是不捨才煩惱很多,一捨了以後,煩惱就沒有了,連煩惱也把它捨掉了。喜捨名為勢至,大勢來做喜捨。能淨,即釋迦,釋迦牟尼佛就是能靜,能夠清淨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釋迦就是能仁,牟尼就是寂默,寂就是如如不動;默就是靜默。能夠仁慈,又能如如不動、靜默,進入利益眾生的階段,沒有言說的,真正的利益眾生,都沒講話,認真做給眾生看;平直,即彌陀。我們能夠平等、能夠直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講心通時有說,阿就是本不生;彌就是充塞天地;陀就是如如不動,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它的功能,它的狀態就是這個樣子。人我是須彌,就是分別心,分別你,分別我就好像須彌山那麼高,已經隔絕了,不親、不和了。邪心是海水,心不正了就變成海水。煩惱是波浪,無明風一吹起就有波浪,很自然煩惱就來。毒害是惡龍,龍有善龍,有惡龍,要害人的,毒害就是惡龍。虛妄是鬼神,不真實的虛妄就是鬼神。鬼神有正面的-福德正神、山神、土地,那都是正的,虛妄是鬼神,就是牛頭馬面,就是虛妄的、不正的;塵勞是魚鱉,我們在凡塵勞勞碌碌,就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我們只要進入貪,進入嗔,嗔就是生氣,為什麼生氣?我的利益被人損害,所以我生氣就嗔,貪嗔就是地獄。愚痴是畜生。畜生就是愚痴沒有用智慧。


「善知識!常行十善,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痴,就已經行十善了。這樣會做嗎?都沒人回答,回答了以後要做到,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已經到天堂了。除人我,除掉分別心,你我的分別心把它除掉,須彌倒,須彌山已經倒了;去邪心,海水竭,邪心去掉,海水都乾了;煩惱無,波浪滅,沒有無明風就沒有波浪,無明不起;毒害忘,魚龍絕,毒害一忘了,就沒有魚龍了。自心地上,覺性如來,從我們自己的心地,建立自己的如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如不動的如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如如不動,我們都是如如不動而來,後學以前不是講:我們那個真心佛性是不是如如不動?用照相機來比喻,我們大概都有玩過照相機,我們知道在按快門那一剎那絕對不能晃動,一晃動了以後,洗出來的相片模糊不清。就可以知道,假如佛性是侷限在身體的話,我們的身體是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動?我們看到的影像一定都模糊不清。對不對?可是我們現在不管你動得怎麼快,影像都很清晰,就是因為本性是如如不動。動得是身體,本性沒有動,所以我們看到的景像都非常清晰。我們從這個真理就了解,原來我們的佛性是如如不動,動得是身體,跟佛性沒有關係。我們常會說色空不二,不二就是一,色空是合在一起,我們要知道這個真理。我們看到的空中,它有色,就是水、火、風、土,凡塵所有原素都是水、火、風、土,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是借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借來用的。不過百年而已,都要還給天地。天地的萬象形成也是水、火、風、土,這個水、火、風、土就在空中,我們可以分析了解確實空中有,水、火、風、土,這個水-我們可以用冷氣、除濕機可以把水收集,就可以看到,對不對?從空氣之中,從空間中收到水。有沒有?各位都有用過吧?除濕機或冷氣,它把空氣中收集來就變水。火-就是熱度,今天天氣熱,熱就是火,包括我們身體,也有火。身體假如沒有熱度會死翹翹,所以火我們也看到了。風-更容易,只要你一手動一手不動,風就有了,對不對?土就是灰塵,陽光從天窗照進來,我們從陽光的光線可以看到灰塵,我們眼睛看到最細的就是灰塵。灰塵一集中就變土,所以水、火、風、土是不是就在空中?水、火、風、土是色,空中是空,空跟色是不是合在一起?是不是不二?色空不二,就已經合在一起了。我們假如把佛性啟發了,之前我們講耳根圓通,大家都一直去跟老師告狀,聽不懂,後學是要大家把佛性啟發,跟整個宇宙虛空合成一體,要借著那個法門來修成,經過那次沒有講完,再下一次就講綱要,有沒有印象?各位假如沒有印象的話,可以再看,因為有帶一百套的DVD要給我們看,你就可以看。拿那個綱要來用,用了以後你可以把佛性啟發,跟整個虛空合成一體,這樣的話,我們一口氣不來,滿滿都是路,沒有說沒有路可以走。我們社會上凡人,一口氣不來,他沒有求道,沒有修持,一口氣不來沒有路,無路可走,整個黑黑暗暗,要走去哪?沒路!很緊張,所以家屬要趕快請誦經團來誦經,那個經就是徑,就是路徑,告訴他怎麼走?你快幫他誦,他就有路可以走。我們為什麼不自己事先求,所以那個就是要我們事先把它啟發出來。跟整個宇宙虛空都合成一體,真正到達如如不動,本體跟功能作用全部都已經合在一起,這樣的話就成就,一口氣不來都不來。身體的水、火、風、土是天地的物質,不是我可以擁有的。身體都不是我們可以佔據的,身體跟我們最親,對不對?可是我們不能擁有它,假如說可以話,在我們最年輕、最漂亮的時候,我們就趕快命令它,停止!停止!不要動了,我這樣就好!可不可能?一分一秒一直過去,一年一年一直過去,愈來愈老,自然而然,百年以後,各位前賢我們哪一個還在凡塵?都不在了,去哪裡了?百年以後我們都到理天了。最好!百年以後我們都修證,都到理天了,所以這個需要我們自己努力。自己要了解真理,真的需要一段時間長期抗戰,不是講假的。要像六祖這樣不用聽,就可以做,就可以了解,就可以成佛,畢竟很少。聽二小時就可以了解的也不多啦!要聽了大概一年,那個差不多比較熟悉,可以進入了。當你能夠進入佛性的時候,一定是法喜充滿,很高興,千載難逢,要遇到上天大開普渡,我們這麼幸運能遇上,不然以往都要踏破鐡鞋無覓處,我們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可是都不知道寶貴,知不知道啊?知道?真的!哪個地方寶貴?有不生滅的真心佛性,這才是寶貴。身體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沒有寶貴的地方。最重要就是佛性,佛性最真。最值得我們追求,沒有形相,確實存在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能夠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我們如來都能夠覺了。放大光明,就可以把它的功能作用全部發揮,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門都清淨,能破六欲諸天,這個六欲天就是四天王天,六欲天最低就是四天王天,第二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我們凡塵所講的三十三天,忉利天是東西南北各八天,中間有一個帝釋天,統領者就是釋提梵音,有時就講巧思角,那個就是忉利天的天主,就是第二天,它在須彌山的山頂,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半腰,再上去就是夜摩天,夜摩天已經依空而住,已經在空間,再上去兜率天,我們老祖師還沒掌天盤的時候要管理兜率天,再上去樂變化天,最高的第六就是他化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就是第六天魔王住的地方,也是第六天在管轄,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我們自性來內照,迴光返照,各位前賢三毒是什麼?凡塵最毒的就是貪、嗔、痴,有人要害釋迦牟尼佛用毒藥給他吃,釋迦牟尼佛說:世間最毒的貪、嗔、痴,我都已經去掉了,沒有比這個更毒的,所以毒他不死,他就把它吃下去,要害他的人,看他吃了都沒事,想怎麼會這樣?他說:世界最毒的貪、嗔、痴,你這個現象的小毒,都不放在眼裡。貪、嗔、痴是我們最厲害造業的因,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因為能夠迴光返照,沒有貪、嗔、痴,不會造地獄的罪,所以一時都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就已經在西方,當下就是極樂世界。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不按照這樣做的話,怎麼可以到?


大眾聞說,了然凡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願也是很大,普願法界,我們法界就是凡塵之中的所有眾生,叫法界眾生,這個法界非常寬廣,全部都是,整個都稱為法界,能夠聽到上乘法,頓教法門,一時都能悟解,很短的時間都能領悟了解。


六祖又講,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六祖把修道的環境推廣得很寬廣,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亦得,在家也可以修,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家能夠修道的話,好像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出家了以後不修,又被現象卡住了,現在很多出家人都被一些事跟象羈絆,沒有真正努力在修道,假如真正努力在修,要按照佛定的戒律,除了三衣一缽以外,不能有東西,不存儲蓄,我們看一看現在的出家人,身邊很多東西。對不對?有的甚至都有轎車,那個不可以。而且都不可以自己煮來吃,你看戒律嚴不嚴?不能自己去煮來吃,自己煮來吃犯戒,要托缽,嚴不嚴格?為什麼那麼嚴格?就是要你成佛。所以佛制定這個戒律,自己有辦法煮來吃驕傲,我們都想不到這個細膩的地方。所以佛制定就是要降服你那個驕傲的心,這樣知道嗎?每件你都會做,你就驕傲。他不是不會做,是不給你做,為什麼不給你做,要讓你降服驕傲。驕傲的心─降服,我相就沒了,很不容易做,所以我們我相都很強,都自我為中心,對不對?這個就是我相很強。真正的修道者,三衣一缽以外都不能有,連吃的東西,留著下一餐吃,不可以!嚴不嚴格?很嚴格就是要你成佛,那種現象的情況下,一無所有,要不要努力成佛?一無所有,才真正是修道。我們要體會,佛制定戒律為什麼要制定得那麼嚴格?就是要你成佛,既然出家了就是要追求成佛。為什麼還要貪物質的享受?不可以!愛之深,責之切,希望出家人能努力修成,眾生有榜樣,可以看、可以學,對不對?假如他不努力的話,我們就瞧不起他,結果就害很多眾生沒有法可以修,不知道怎麼修。所以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都已經是自性西方。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這倒是問得比較貼切,願為教授。希望六祖能夠教。六祖就講:「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六祖講出來都是無相頌,前面是無相頌,後面也是無相頌。全部都是無相,沒有形相。歌頌沒有形相,按照這樣來做,就常常跟六祖相處在一起,沒有分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不按照這樣修的話,縱然是已經剃髮出家了,跟道也沒有利益。頌曰:『心平何勞持戒?心都已經平了,我們都心不平,各位都心平了沒有?這倒是蠻難回答的問題,說平又好像不平?說平又在哪不平?平不平就看我們自己個人的認定,六祖這邊的平是跟真理相呼應,心跟真理相呼應,心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心。所以那個平是有一個規範,就是跟真理相等齊。心平何勞持戒?就不用再持戒,就已經到達了。持戒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到達目的地,目的地還沒有到達之前,我們要用持戒來規範,才容易到達目的地。我們應該了解,因為持戒把一些不應該做的事都去掉,不應該做的都去掉以後,我們應該做的自然而然。這個時候因為我們有持戒,所以有定力產生;因為定力產生了,所以我們有智慧;因為有智慧了,我們又增加定力,互相幫助,定力愈大,智慧愈高。這樣就可以進入佛的智慧,有佛的智慧,絕對不會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不受苦就解脫。所以我們要了解,持戒是規範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可以自己看看哪個習性很強,不合真理,我們就可以用持戒來修,說我不可以。比如說晚上睡覺之前吃宵夜,我說不行!人要休息,肚子也讓她休息。所以睡覺之前二個小時之內不能吃東西,把這個當律戒,以後習慣了,也自然而然。各位有沒有吃宵夜?有的有,有的沒有,我們自己定,我們了解有三餐就已經夠了,你看出家人,過午不食,釋迦牟尼佛講,他為什麼要制定過午不食,因為外道在講:人肚子就餓到快死了,還不能吃,你太過修苦行。佛說:不是!不是修苦行,它有真理在,因為制定乞食以後,弟子很勤於乞食,不是人家在煮飯的時間也去乞食,這樣的話引起人家困擾,沒煮飯,要拿什麼給你吃?對不對?所以佛就制定戒律。過午不食,經過下午一點以後就不吃了。他的理由就是我們吃東西進入身體以後,它會產生能量,能量產生以後有生理的需求,心理跟生理不一樣,就是我們身體本身的生住異滅,生理會產生需求,就是會有欲望,就是男女之間做愛,吃了多了,養份多,心就會動,會癢。假如說過過午不食,攝取的養份、營養沒有那麼多,生理的需求就會降低,沒有強烈的欲望,想做愛,這樣就可以減少造業的機會。所以就制定過午不食,所以佛才講:我們吃多了,有五罪,各位有沒有聽過?我們吃多了,第一個就是想睡,第二個吃多了就是多病,第三個吃多了就是有男女做愛的欲望,第四個就是因為吃多了想睡、有病、想做愛,所以不能歌頌經典,第五個所吃的東西都是地生長,我們跟地結的緣很深,脫離不了凡塵,所以吃多了有五罪,佛才制定過午不食。經過午食就不吃,要到明天早上五點以後才可以再吃。很久喔!所以那段時間,肚子一餓了,精神很好,精神好就去修道,努力地迴光返照。照見自己性分之中有什麼污垢,要趕快把它去掉,努力修就容易成就。佛就講:弟子們都貪吃,貪食過飽,這樣會有病,不要貪吃。各位前賢!吃得太飽會怎麼樣?吃了太飽以後第一個很難受就是肚子,很脹!各位有沒有那個經驗?肚子脹脹得很難過,要一直走一直走大約一萬步才會消化。各位知道走一萬步要多久嗎?我們以平常的速度,一個小時可以走三千步。一萬步,你看!三個小時才九千步,要大約三個小時到四小時才有辦法走一萬步,每天走一萬步的話,健康有保固。所以要學,沒事的時候就走路,走一萬步。好多毛病都去掉了,一些病都不見了。如果懶得走,吃飽就想躺在床上,那個毛病會很多。現在我們很多社會人士胖得超過厲害,他們為什麼胖得那麼厲害。就是喜歡吃炸雞排,美國從冷凍櫃直接進口,為了養那些畜生就是用生長激素,使牠長得快一點,才可以賣錢,生長激素都在那些肉裡面,我們吃進去了,在我們身體裡產生生長激素,所以就一直生長,一個人就變成二個人了。不是很多嗎?南部好像比較少,各位前賢去北部看看,好厲害喔!胖得真的是超過,看得都負擔。我們要了解太胖,對心臟負擔很重。行直何用修禪?我們行為都是從佛心,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心出來。行直何用修禪?就已經不用修禪了。禪修,那個禪已經到佛性的邊緣,不生不滅的佛心邊緣,就是修禪,已經快到了。


恩則孝養父母,我們能夠感恩,少欲知足,欲望比較少,時時刻刻都知足,我們就比較不容易造業。能夠感恩的人,能夠照顧到根源,照顧到不生不滅佛性,能夠時時刻刻都回到根源。恩則孝養父母,我們能夠有今天,感恩父母把我們生下來,養育長大,我們要回報,所以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義就是同胞手足,兄弟姐妹不要吵架,大家相互照顧,讓則尊卑和睦,能夠禮讓,身份地位高的能夠讓地位低的人,那上下就能和睦。忍則眾惡無喧。這個忍就是安住不動,安住不動叫忍,我們安住在真理上,都不動心,那個叫忍。我們一般都把忍都變成忍耐、忍辱,受別人侮辱,我們忍下來。那個是別義,不是總義,總義是安住。因為佛教是無我,沒有我。既然沒有我,就沒有受侮辱的人,也沒有侮辱別人的人。所以忍重要的意思就在安住不動,我們能夠安住不動了,眾惡就無喧。那個惡它不會喧揚,喧嘩,不會呈現出來。若能鑽木取火,這個就是教我們要專心自制,古時候沒有打火機,沒有火材,所以要取火的時候,都是要鑽木取火,我們用木頭,然後用一個尖的東西,一直搓,搓到後來它出煙了,出煙以後火就生了,那個就是很專注,我們就是時時刻刻要使自己的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遊玩的時候專心遊玩,就是道。道就是這樣很專,我們若能夠鑽木取火,就是很專注。淤泥定生紅蓮。淤泥一定可以產生紅蓮,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以後各位想不想坐那個蓮花座?蓮花座是從淤泥出來,凡塵社會這麼污濁的情況下,我們能夠深入其中,温暖眾生。這樣就是淤泥定生紅蓮,以後一定有蓮花的果位讓我們坐。各位前賢坐得住嗎?蓮花座!苦口的是良藥,喝下去很難喝。逆耳必是忠言。聽來很不舒服的,逆耳一定是忠言,對我們很有幫助。改過必生智慧,我們有過一定要改,不要怙惡不遷,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護短,自己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保護它,我們護短內心一定不是賢能的,所以不要護短,不對就不對,承認。我們帶領下一代也是一樣,不要護短,他錯了,就要他向人對不起。要向人道歉,不能去保護他。保護他是害他,不保護他是讓他在社會上跟人立足,這樣才是正確的。日用常行饒益,我們在日用之間,時時刻刻無條件的給人利益,那個叫饒益,給人家利益。成道非由施錢。我們成道不是布施錢財就可以成道,是要從我們心性去修。


菩提只向心覓,菩提是向我們內心裡面來找。何勞向外求玄?不要向外去求玄奧的,道都在日常生活之中,平平淡淡的,那個就是道。聽說依此修行,我們按照這樣個來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只在眼前,所以只要我們內心改變了,整個環境也改變了,週遭的人也改變了。


師復曰:六祖又講:「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要按照偈語來修行,見取自性,最重要還是要由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發揮出來,我們要見取,見到取它來用,直成佛道。一直到成就為止。法不相待,法不會等待我們,法沒有互相對待,一不一樣?有兩個角度,一個是佛法不等待我們,我們不修它也不會產生憂慽,我們努力修它也不會高興。它不相等待的,法它沒有對待,兩個意思有沒有聽出來?一個是不等,一個是沒有對待。眾人且散,六祖趕他們回去了。吾歸曹溪,我也要回去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有欵問就到曹溪找六祖」時,刺丈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大概的情形就是這個樣子,時間還沒到,因為上次留十分鐘說不夠,所以這次多五分鐘,15分鐘好不好?現在還有一點時間我們講定慧品。


 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六祖開釋跟大家講:「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頓教法門就是用定跟慧為根本,所以最重要我們就是要追求定慧,我們佛性本身就有定跟慧。只是我們都沒有啟發應用,差別就在這裡而已,如果我們能啟發了,應用了,認識了,就可以回到根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六祖已經回到佛性本體,所以定慧一體,定慧沒有分別,我們在修持,凡夫地,還沒有修到很深的程度,我們要有修持的過程,修持的過程,就是需要戒、定、慧,我們剛才有講,我們因為守戒能夠使自己降服那些妄想心;因為有戒律降服我們不合真理的行為;因為有戒律,我們規範我們的思想都是在正面光明;因為有戒律,我們走入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所以都是由戒來約束行為,我們沒有戒,胡作非為,一定是六道輪迴,一定在三惡道,所以這個戒就很重要。我們內心自己去建立戒律,自己行持、自己做,之後因為我們守了戒,一些不合真理的行為去掉,不合真理的念頭沒有,不合真理的言行都已經不在我們腦海之中,就有定,而這個定是我們佛性本體所有,我們因為有戒律以後,已經把它啟發出來。所以那個定是從佛性本體出來,不像我們凡塵所學的去打坐那個定。那個定,強制身體的那個定不合真理,因為強制身體坐著不能動,那個是百物不思,等於是佛性也不要,所以六祖很排斥,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副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所以摒除我們凡塵的那個打坐,我們要了解我們定力的培養是從內心摒除不合理的一切而呈現的,呈現的時候有定力,由戒生定,由定智慧就產生了。智慧產生了,又會回過來幫助定力增加。定力產生後又會幫助智慧升高,這樣二個定慧互相幫助,恢復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所以叫定慧一體,這樣了解嗎?六祖講:定慧是一體,沒有分別,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所以定慧已經融成一體,我們用慧的時候就可以把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有慧就會轉,把意識轉成智慧。意識我們要了解是因緣聚會有的,智慧是本性有的,這樣有沒有差別,我們要用本性有的,不要用因緣聚會產生的。因為因緣聚會產生那個千差萬別。而且外面的形相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不追求外面所有的意識,我們追求智慧。我們可以把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我們不是一開始就講,妙觀察智後面還有三個字,記不記得?叫見非功。妙觀察智見非功,就是見到非有為功用。非有為功用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佛性本體,所以妙觀察智已經見到佛性本體。能夠用慧來觀佛性本體,智跟理就合成一起,理智一如就很理想,所以妙觀察智見非功。再把第七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後面三個字呢?心無病!平等性智心無病,假如我們能夠進入平等性,人與人之中平等,人與物之中平等,物與物平等,這樣全部都平等,心沒有病,就已經回到我們本體了,所以心無病,等到第六第七已經轉了,我們用妙觀察智跟平等性智指揮前面眼、耳、鼻、舌、身五個,變成成所作智,後面三個字呢?成所作智同圓鏡,跟阿賴耶識的圓鏡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第六第七先轉,轉了以後再轉前面的五和後面的八,五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個,八就是阿賴耶識,大圓鏡智,後面三個字呢?性清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已經性清淨了,可見都很用心才會知道,才會記得,能夠了解意思以後我們就可以去做,就可以進入正確的修道行列。已經進入修道的軌道,那個火車從基隆順著軌道走,就可以走到屏東。對不對?還可以繞一圈,從台東、花蓮又可以回到宜蘭,基隆繞了一圈,就是因為有軌道,我們修道有軌道可以走,就走得很順暢,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定跟慧平等的來學,定跟慧在修學的過程,假如定太多,慧不夠,人會昏昏沈沈;假如慧太多,定不夠,人會輕佻,定跟慧要平等,這樣才行得很穩。好像鐡軌就是二個,一個定,一個慧,這樣很平穩。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各個分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回到佛性本體以後就不要再有心思了,再有心思就變成法執,我們在凡塵就有二個,一個就是我執,一個就是法執。我執要努力去掉,不要執著,凡塵沒有身體的這個我,這個我就是如來,就是佛,我們進入大我不在小我裡面。所以的法已經去掉,沒有執了,才可以成就。我們有法執一樣成就不了,所以法沒有二相只有一,口說善語,心中不善,我們凡人差別最大,大概就在這裡,口說善,嘴巴說的都是好話,可是心中不是那樣,心中在想的都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有定慧,可是定慧都不平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心口都是善的,內外都是一樣的,定慧即等。定慧就平等了。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我們要自己領悟,然後做,就是不再諍。語言的言旁邊一個爭,就是跟人爭論。我們凡人大概都這樣,別的不會,用話來與人爭最會。爭不贏就說來打賭,跟人爭論沒輸過,戰爭沒贏過。若諍先後,爭先定先慧,即同迷人。跟迷昧的人一樣,不斷勝負,有勝有負不斷。卻增我法,我執跟法執增加。不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知道四相就二個字「能」、「所」,能、所就四相,各位有印象嗎?後學有講過,比喻我們眼睛能看,能看的就是我相,所看的就是人相,所看的差別叢生,是不是看得很多,差別叢生,眾生相,連續不斷的看,壽者相,四相;我能聽,能聽的就是我相,所聽的就是人相,我們所聽的不只一個聲音,很多,眾生相,連續不斷的聽,壽者相,我能聞、我能想,只要落入能四相,這樣知道嗎?很微細喔!所以我們要到達沒有能所,就是從佛性發揮出來,沒有能,也沒有所,直接直心,像我們掃地的時候要人家稱讚,有沒有能所?就是有,想讓人稱讚說:他很勤勞。他有期待,有沒有能所?就是有。假如把它當成份內的事,應該要做的,要不要做?那時候做的時候有沒有能所?沒有!我本來就該做的,你讚美我也要做,你罵我也得做,已經沒有能所。所以我們了解那個也很微細,你如果想被稱讚,不該是我掃的,我來掃,想被稱讚,就有能所。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六祖又講: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體是相同的。此定慧法,亦復如是。定慧也是這樣,有燈就有光,有光就有燈,燈跟光是合在一起的。」


師示眾云:六祖又開釋大眾說:「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一行三昧就是我們所有的心行,三昧就是正定,心行是正定,我們做什麼事都在正定之中。於一切處,不管在什麼地方所在。行、住、坐、臥就是我們的四威儀,常行一直心,就是從直心發揮出來。如淨名經云:維摩詰經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直心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那個就是直心,直心再深入叫深心,再深入叫大悲心,大悲心也是菩提心,也就是大聖心。從直心,然後深心,然後大悲心,這樣三心合在一起,直心就是淨土,就是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莫就是不要,,心裡面彎彎曲曲,心在想的,諂曲,諂就是逢迎諂媚,都迎合別人,希望討人歡欣。曲就是彎彎曲曲。口但說直,可是心都不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只有從嘴巴講,不從直心出來。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我們從直心出來,在一切法,所有的萬法,不要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所以六祖對常坐不動,凡人的打坐方法是最排斥,最摒除在外,不是那個樣子,那個百物不思,連佛性本體也不要,所以那樣不可以,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做這樣了解,就和無情,樹木、石頭一樣,六祖說你坐著百物不思,變成跟樹木、石頭都一樣。樹木跟石頭有辦法渡化眾生嗎?不可能對不對?所以我們了解那個法不正確,卻是障道因緣。就是障礙我們修道的因緣


師示眾云:「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道要通流沒有阻塞的,為什麼阻塞了?所以教我們,心不住法,道即通流;我們不住法,道就可以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假如我們住在法,這個法包羅萬象,所有一切都稱為法。只要心有所住,就是自己綁住自己。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誥訶。舍利佛臨終在打坐,維摩詰來就罵他,說非是坐也!你這樣坐不對!不宜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顯現我們的身,顯現我們的意,就是已經在打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你在滅定之中,滅定就是滅受想定,就是我們凡塵最高,滅受想定,不起滅定,但是顯現諸威儀。在凡塵顯現,威儀都出來。可是內心不起滅定,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道法你都不捨,顯現都是凡夫的事情,顯現跟你內心都不同。心不住內,意不住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剩十五分鐘再把後面講完,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我們後面那兩個下禮拜再解說,現在給各位問問題,有沒有人要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