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鼻識為本修因—孫陀羅難陀(P134後段)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還沒有得到無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21天,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孫陀羅是妻名,難陀是本名,因佛會的底下,難陀有很多人,連妻名以別之。所以以太太的名字連起來來分別,難陀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因為他非常喜歡男女之間的情愛,所以佛要進入涅槃時,交待阿難要好好的去引導他的弟弟走入修道的道路,這跟他自己表現出來的完全不同,難陀他有具備三十相,成佛有三十二相,難陀少二個相,是佛胞弟,具三十相,短佛四指,身亦金色,若入眾中,有不識者,謂是佛來。起座頂禮白佛言:我初出世俗家,從佛而入出世道。雖具戒律:言於戒雖然無缺,於定尚未時入,戒可以沒有缺陷,可是定還不夠,還沒有進入定,心常散動。散亂動盪,我們眾生大概也都這樣,心常散動,散者心攝不起,要把心收攝回來收不回來,動者心定不下,心要定都定不下來,所以常散動。因無定不能發慧,沒有定就沒有智慧,所以這個蠻重要,戒定慧三個都要俱備,沒有定慧就沒辦法發揮,無慧不能斷惑,沒有智慧就不能斷掉迷惑,所有的惑就沒有辦法斷,故未獲無漏。還沒有到達無漏就是沒有煩惱,世尊教我及拘絺羅(是舍利弗母舅)舍利弗的母親懷舍利弗的時候,拘絺羅跟他姐姐(就是舍利弗的母親,就是拘絺羅的姐姐)二個在辯論的時候拘絺羅都佔上風,每次辯論時都贏姐姐,懷舍利弗時就每次辯論每次贏。竟然樣孩子在肚子裡面就跟他在辯,很奇怪哦!所以拘絺羅說好,她趕快再去學,同為散心之機。就是心沒有辦法收攝,故佛教觀鼻端白,這個觀鼻端白我們也是可以,各位前賢看自己的鼻頭,看下來看得到嗎?會不會?你時常這樣看,看自己的鼻頭,看得到嗎?剛好看到鼻頭,你就一直看看久了,這個鼻端它變成白,因為你在觀你的鼻端,你就會注意你的呼吸,我們平常就很少注意呼吸,後學就講你現在是吸進來還是呼出去?就不知道,趕快呼吸看看,我們可以說平常都沒有習慣注意它,慢慢觀它就會加長呼吸,呼吸它會愈來愈長,佛有教,就算一個,要算吸,吸就不要算,然後你算的時候,比如算呼,氣已經開始出去了,你開始1、2、3、4、5、6、7、8、9、10撐不住了趕快換吸進來,撐不住了就要停止,就是呼出去可以算,吸進來不用算,然後你慢慢的會增加,本來才開始算的時候才到5、6然後來到10、15算到後來20,呼吸就愈來就愈長,到後來你的呼吸竟然會有兩股有氣的白煙,可是要很久,不是馬上做就有,要一段時間,所以鼻端白,兩目注視,鼻尖微有白相,令其注心一處,把所有的心不要胡思亂想都住在鼻端白那裡,收攝散動也。經三七日,21天,見鼻中氣,出入如煙:鼻中出入的氣好像煙,當知此氣由風火而起,呼吸就是風,裡面就是火,風跟火兩個才有呼吸之氣,鼓煩惱濁故其狀如煙,鼓動,我們如果在呼吸,會呼吸就有煩惱,各位前賢我們會呼吸了就會有煩惱,會呼吸就會活,會活就是要很多煩惱,要吃飯要穿衣、要睡、要享受,就很多煩惱,所以鼓動煩惱濁其狀如煙,昧者不覺。我們迷昧的話都沒有感覺,惟諦觀能見,你就是注心然後經過時間久,21天全部都在注意你的鼻頭,就能見到呼吸的氣好像煙。視微若著。看那個很微小,微小的呼吸的氣很顯著,很明顯。煙相漸銷,接下來有煙的時候又漸漸的沒有了。煩惱垂盡,煩惱就都沒有了,煙相漸銷,出入鼻息,竟成白相。身心內明者:就是已經了解了,身心即鼻識,我們鼻子的那個識,以鼻同身,內明即定成之相,那個定已經成了,就已經成就那個定,有定就內明了,定功既成便能發慧,有定功就能發揮智慧。明即智慧光明,煩惱既然銷了,慧光迭發。慧光就一直連續一直發,到達圓滿洞徹,依報世界,遍成虛淨。正報就是我們的身心,依報是世界,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依報世界已經普遍就成虛淨,就是已經都沒有形相了,都虛然後又清淨,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很污穢,有萬相都不一樣了。虛則無礙,淨則無染,已經沒有障碍,也沒有沾惹塵垢,皆慧光遍鎔所致,就是智慧之光已經普遍鎔所有萬相萬事,把它鎔化了,變成我們的真心佛性,故得內明外虛猶如琉璃內外明徹。就是全部都明徹了,諸漏俱盡,所有的煩惱都盡了,沒有了。出入氣息化為智慧光明,我們的出入息就變成智慧光明,不取嗅、聞、鼻識,而取觀息之功。我們鼻子都是在聞氣味聞味道,結果孫陀羅難陀,他在觀息不一樣,銷息乃銷如煙之氣而成白淨之息。銷息既久,定力愈深,銷滅諸漏,惟斯鼻觀,最為第一。就是鼻觀一直做就成就了,後面這一些都是經過很久的修,才有那個功力呈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