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d6c6d7099ce45bdc974dd95c256a1d    

 

 

以風大為本修因-琉璃光法王子(P139中間)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琉璃光法王子,法王子就是菩薩,法王就是佛,琉璃光菩薩他也是經恒河沙劫,就是恒河裡面的沙一粒沙一劫,非常久,時間很久,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我們佛性本體本覺妙明,假如只有講妙明,妙就是本體,明就是作用,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已經講到真理的部份,說這個世界是外面的世界或是眾生的身體都是妄緣,都是生滅的緣,然後風力所轉,我們了解為什麼我們會起心動念?就是風力,風的力道我們才會起心動念,假如水火風裡面沒有風,我們不會起心動念,我們為什麼會走路?為什麼會有動作?為什麼手會動,都是被風力所轉,我們都不知不覺,我們都以為風吹來感受到才是,不知道我們那個運用之中整個都是,起心動念,然後身體有動作,全部都是風力,風的力道,假如沒有風的力道我們沒辦法。(我們不是都說是佛性,因為有佛性才能聽,才能看,為什麼又變成風力?可是這個風力看起來不是。)因為我們的佛性沒有形相,要藉著形相把它表現出來,我們身體也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在運用這個身體那一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眾生對這個在運用身體的這一個主人不認識,只會知道身體要吃、要看、要聽、要玩,不知道那一個在支撐形相的那一個主人,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研究這個,這個沒有形相的祂可以指揮所有形相,所以形相都從佛性本體出來,沒有佛性本體,就沒有這些東西,全部都沒有,所以我們就是要回過來不要著形相,要著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來研究,為什麼起心動念?沒有形相會起心動念嗎?是不是風力?你有風力你才會起心動念。為什麼手會動就是有風力,這個完全不會說跟我們佛性發生衝突,而是要去闡揚它,要跟他講講,他怎麼樣會產生作用,那個作用是從佛性本體出來,出來的作用就千差萬別。你有了解跟沒有了解出來的作用不一樣,絕對不一樣,我們一了解了,愈透徹了解了,你會做壞嗎?全部都是純善?為什麼?因為沒有犯。那我們的作用,我們認識得不夠,想自私自利有犯?就有了,是不是已經一樣,出來作用都是佛性出來的功能作用,可是你看它千差萬別,你了解得愈透徹,你就可以引導眾生走入佛的世界,都可以解脫所有的煩惱,苦海都可以脫離,假如你沒有的話,只有茫茫然的追求物質享受,不就迷失掉了嗎?那佛性會不會迷失掉?佛性本體祂沒有形相,所以我們就是要研究這個沒有形相的,可以讓我們發揮的淋漓盡至,到達頂點,極善,無極,使我們也可以回到無極的狀態,我們自己追求也希望別人同樣追求脫離凡塵的現相,不在現相裡面受苦,只要你落入現相都一樣要受苦,你再怎麼的享受也是苦,你有身體了都是苦,生老病死也都一定要,我們可以脫離,可以不用的啊!為什麼要,就是因為我們有私心,只想自己好,所以有一些才會講: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好像我們人一定自私才可以,不自私天誅地滅,自私到最後呢?縱然你賺到整個世界,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可是一口氣不來了,有用嗎?還不是拱手讓人,所以有時候我們很努力是對的,不過要放水流,很努力,努力到後來都付諸水流,什麼都沒帶,帶一些罪過而已,所以凡人是蠻可憐的,佛都會說:可憐憫者,可不可憐?(可憐)是誰造成的?(自己)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一定要自己追求。(我們佛性自然會有寂跟照,照顯現出來它就是作用,那這個作用跟風力所轉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作用出來都是風力所轉?)我們為什麼會一念妄動,我們不要一念妄動就沒有形相,就不會有山河大地,也不會有眾生也不會有業果,既然都有了,我們都有一念妄動了,有山河大地、有眾生、有業果,我們就要去追求這個現相的變化,怎麼變化怎麼來?這樣了解嗎?(那為什麼會一念妄動?)沒有原因?就是沒有因,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會無明真的是沒有原因,就是無明,很難去把它解說到讓你全部都明了,我們就是要修啦!到無極就是這個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先了解要先理清,不然我們愈走會每況愈下,愈來就愈沈淪,那我們一了解了以後,哦!原來是我們怎麼樣,才引起我們怎麼樣都是這樣,都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一直反覆不斷的,所以我們了解起心動念讓我們落入凡塵,起心動念讓我們無明,起心動念讓我們造業,那為什麼要起心動念,我們就要研究,它怎麼來的,就是有風力,我們知道動力的來源就是風,我現在認識你了哦!那"風"你不要作怪哦!"風"你不要作怪,你保持在"寂"不是寂照嗎?你在寂的狀態,你不要讓它照,祂雖然本體有照,可是你的寂就是要了解本體,你守住了,祂的照就在你的守住本體之中,不會偏,可是你假如說,在這個寂的本體,你不用心,讓祂照,隨緣之用,隨緣之用以後,就像小孩我們在照顧,小孩都是在媽媽身邊抱緊緊的對麼?都是不會走的,那你看著等他慢慢長大的時候,慢慢的被外面影響,好奇心對嗎?就會想離開媽媽的身邊了,就自己去發展,慢慢的母親就不要了,要去外面發揮了,跟我們那個思想有點類似,你開始的時候就會顧著本體,可是久了,你會從作用去,那你從作用去的時候,愈去愈有興趣,那愈去就愈遠,就不見了,不見到不知要怎樣回來,這樣知道嗎?(知道)不明理才會造了很多業,我們愈聽愈明理,就知道自私沒有用啊,就知道凡塵事你再去守,就變守財奴,那也沒有用呀!所以你會放得開,煩惱消失過得就會很自在,你看這是不是佛性功能作用?(是)那你一直守住,是不是佛性功能作用?對不對?雖然同樣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差別就有這麼大,就是從研究了解,原來是這樣,它是從起心動念開始,所以我們先從源頭守住,你源頭守得住,枝枝葉葉就沒事,你源頭如沒守得住,就一直想一直想,你的行為動作就愈來愈多,就離本體愈來愈遠,接下來就業愈重,煩惱就愈多對不對?那我們能夠守住本體了,功能作用可以有,讓它一次出去就讓它沒了,又攝用歸體,又回來了,你看!不一樣啊!你的生活絕對不一樣。它們每一個都有作用,水火風土一樣啦!身體的水火風土跟外面的水火風土都一樣,只是講到比較微細的時候,我們那個動力的來源就是風,為什麼會有那個動力,因為我們身體裡面有水火風土,潤轉全身就是水,你所有一切的動都是從風在支撐,我們的筋肉骨就屬於土,一樣全部都在我們身上,熱度就是火,水火風土在我們身上一樣都有,一了解觀察了以後,了解到原來都是假的,"妄緣”有很多的因緣聚會才會呈現,它的源頭就是不真真,因為變化生滅,我們佛性就是沒有形相,所以祂不會生滅不會變化,可是被我們這個身體托著天旋地轉,所以佛性無所不在,你要到地獄去,祂一樣在地獄,你要到天堂,祂一樣在天堂,你要去哪裡祂都有,祂都跟你去,可是我們的識神就不一樣了,佛性沒有苦痛,也不會餓,那我們身體會不會苦?會不會痛?會不會餓?會!都會。我們是佛性生發出來的功能作用,我們要不要照顧它?要不要?身體要照顧,當然要照顧啊!怎麼都不敢回答呢!在這個地方就顯現它的差別點,差別在哪?我們照顧身體時候,我們現在都叫養生,我們現在養生的程度已經超越我們對佛性本體的程度,養生重要,佛性本體不重要,是不是顛倒?不生不滅的你不管,生滅的你管得那麼真,你管得再怎麼真,再怎麼養生,給你活得二百歲啦!也一樣死掉對嗎?是不是我們顛倒?所以我們就是要轉過來,把養生的那個重點放在養性,養我們的佛性,身體會死,你要了解你能夠養性,能夠充塞整個虛空,身體生死無關緊要,因為死掉以後身體還給大地,水風火土沒有,我就還給大地,然後我已經跟虛空融會了,就是如來,就是佛,這個已經成就了,可是我們不從這個方向追求,我們都從身體在追求,才有個打坐,所以你看我們一打坐了以後,可以成佛嗎?我們著重現相的程度,我們從出生以後就已經住相了,在形相裡面在專注,專注在形相,對佛性我們很少探討,我們現在知道佛性沒有形相,可是祂是無所不能,祂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然後發揮出來的大用無限,非寬廣,一定要研究,我們一研究愈透徹以後,我們的心就愈超出現相,就不會住相,不然我們說不住相,剛開始都是只有言說,都沒有實際的去做,然後真的到達離相了,名佛。你只要離相了就是佛,簡不簡單?非常簡單,離相啊!各位會不會?都很容易的,離相不要住在形相,你只要離相就是佛,可是我們要離相就是那麼困難,所以各位要養成凡塵事都是假的,後學都有那個口頭禪,”不要管它”什麼事情不要管它,不要管它,沒事。凡塵事嘛!愈投入的話沾惹的塵垢就愈多,愈不容易脫離,所以我們修道不修人情道,人情道不會成道,一定要從真理進入,注重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你這樣問我們又可以講很多角度,為什麼會被風力所轉?因為落入凡塵就已經是妄了,凡塵的所有遭遇是不是都妄,所以是不是妄緣?對不對?所以我們在身上,在這個妄的身上你要觀真,你觀得到嗎?觀不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源做,那個根源不要起心動念,我們要認識不要起心動念的那個,你不要起,念都不要起,但是你要了解,是頭腦清醒的念不要起喔!不是說我都沒有在想,你如果要都沒有在想,你就一直吃吃到老,老人痴呆就好了,那個就是都沒有在想,可是我們要經過努力的階段,到達不起心動念,沒有在想,可是沒有在想那個,那個具備是整個無極,那個才是工夫,我們起心動念了是不是一個很小的角落,一角而已對不對?那你都一念不生,一個念頭都不起,是不是很寬廣?整個虛空,不只有太陽系哦!還超出太陽系,我們一般在講成就去西方極樂世界,那也只有西方而已,東方琉璃世界,你不去啊!北方建成世界你也不去,南方寶城西界你也不去。那就去一個就好,所以要了解到我們佛性不侷限在一個角度,祂很寬廣,我們就是被自己侷限,我們自己的知見,知道的跟見解都不符合真理,既然都不符合真理,你那能到達那麼寬廣,所以就是要自己研究,努力要了解到你要追求到一個究竟,不要被中間卡住了,所以後學才喜歡講頓教法門,它可以從凡夫地直接到達佛地,不經過那個中間的五十五位階,到一經過以後我們都有成就,一成就以後都是很驕傲,那就住相,我們修是要超越的,不住相的,修的法門讓我們住相,不是反而後退了嗎?所以愈修愈寬廣,愈修愈清爽,真的啊!晚上睡都會偷笑,棉被蓋著都高興得很,可是我們修道都是哀聲嘆氣,沒有修還好,一修了以後很執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是道親講的,他說還沒求道以前都自由自在,求道以後就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這個要怎麼樣,那個要怎麼樣,被束縛得,那是自己方向不對。被風力所轉,轉了半小時。

 

我於爾時,這個琉璃光法王子,觀界安立,觀世動時,這個世界的安立,世界在動的時候,觀身動止,我們身體會動。觀心動念,我們的心起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所有的動都一樣,沒有差別,不管是世界安立好好的,或是世界在動,地球在轉,還是身體在動或者起心動念,所有的動都沒兩樣,都一樣沒有差別。我時覺了,那個時候就領悟,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那個群動性,這麼多都在動,它來沒有來的地方所在,去也沒有去的地方所在,十方微塵,顛倒眾生,我們這個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十方微塵以及我們顛倒眾生,我們眾生顛倒,同一虛妄。微塵世界也是虛妄,眾生也是虛妄,都假的,都不真,同一個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這個三千小千、中千、大千,三千的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我們在器具裡現在拿一個東西,把我們所有的眾生都裝進去,像什麼?就像蚊蟲,我們如果在弄醋,旁邊會生什麼出來,就是蚊蚋的蚋,如果有醋的東西,它就會生,有時我們吃的東西,放久了,快要壞掉了它也會生,我們說是”拚啊”很小的,它不會叮人,所以讓琉璃光法王子說我們就是那個百蚊蚋,這個世界地球就是個器具,我們眾生就是百蚊蚋,啾啾亂鳴,我們有沒有啾啾亂鳴?哈...如果看報紙、看電視,看所有的現相,都在啾啾亂鳴,像不像?(像)於分寸中,鼓發狂鬧,在我們的佛性本體鼓發狂鬧都在很熱鬧喧嘩…三兩句就可以把它形得淋漓盡緻。逢佛未幾,遇到佛沒多久就得無生忍。所以我們了解說,在這個凡塵追求的方向一定要正確,努力的方向都一定要正確,爾時心開,那個時候道理都了解了,心開了,心開了就是道理都了解,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因為東方就是群動之首,如果說春天就是東方,它就是百物都發芽,都正在生長,所以它就是不動,它本來群動之首,所有在動的都是從東開始,群動之首,可是它為什麼"不動佛國"各位可以領悟嗎?因為動是現相,不動就是本體,所以不動佛國,就是我們本體都不動,在動的都是現相,現相很快就生滅,所以就講不動佛國為法王子,已經在東方,群動之首的地方當菩薩,事十方佛,奉侍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身心都發光,整個佛性本體的那個照就已經明。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風的力道,它沒有依賴,來沒有來的地方,去沒有去的地方,各位前既然沒有來的地方,也沒有去的地方,叫做常住不遷,是什麼?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風力也是佛性本體,有沒有更了解?是不是一層一層這樣上去,所以從風力無依,來無所從來,去無所至,那個無依,然後領悟菩提心從風力來領悟菩提心,然後進入三摩地,就是進入正定,我們要了解那個有形有相有動去沒,它都是現相,佛性沒有形相,可是佛性是主宰,祂可以策動所有萬相萬事,合十方佛,傳一妙心,跟十方佛都傳一個妙心,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妙心,斯為第一。

 

琉璃光依觀得名,依照這個觀就是得整個都透明,都看得沒有障礙了,取後身心發光,洞徹無礙,故得是號。已經身心發光,洞徹無礙,所以好像琉璃,無量佛開示本覺妙明,本覺即天然本具,靈覺之性,寂然不動,有感則通,所以功能作用就是有感則通,在眾生分上,為本來佛性。妙是體,明是用,稱體起用,全用即體,全部用都是本體,體用不相捨離,即妙而明,即明而妙;又妙是不變義,明是隨緣,不變常隨緣,隨緣常不變,而風性不變,常隨眾緣,而成聲。能觀之智及所觀之境,皆是無明妄緣風力所轉而有,真如界內不立一塵,豈有世界眾生?連世界眾生都沒有,而此皆由最初一念無明妄動,我們就是開始一念無明,無明妄動,動則有風,風即一念心中動相耳,所以我們一念起心動念,一念就已經有風了,那個就是我們心中的動相,有情和器就是現相,情器世間,一切諸風,莫不資始乎此,所有的風都從這裡開始,我於爾時:即彼佛授觀時,教授開始教怎麼觀,指示風大由於本覺妙明,隨緣起念,一念妄動,自蔽妙明,自己蒙蔽妙明,妄循無明風力所轉,故有世界眾生。但能觀得風性本空,動相非有,便可旋妄復真,把妄的旋轉過來恢復到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本有的本覺妙明,還歸本覺妙明之真心。故我依教脩觀,觀察世界之安立,十方世界的形相,皆由風力執持;我們現在講大氣層,大氣層把我們這個世界都襯托著,所以我們一衝出去以後,要衝過大氣層才到太空,所以風力就是大氣層,我們整個地球都是風力把我們托著,世之流動,三世推遷,三世,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皆由風力密移;有過去式、有現在世、有未來世都是風力祕密的在移動,身之動止靜也,行、住、坐、臥,莫非風力所使;我們所有身體的動、靜、行、住、坐、臥全部都是風力所支使,心之動念,生、住、異、滅,莫非風力所推。如此觀察,外而世界,內而身心,諸動雖多,所有的動非常多,其體無二,唯一風性,等無差別。全部都是風性沒有差別,此群動之風性,所有的動叫群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來沒有來的地方,去沒有去的地方,所以無來無去就是當下,所以我們當下,各位前賢我們當下是什麼?當下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整個風力就佛性本體的功能作用,發揮出來的作用,當體全空,都沒有形相,無有實體,沒有實在的體性,微塵世界及顛倒眾生,同一虛妄,這個世界微塵,大的世界,小的微塵,以及我們眾生,因為我們眾生都顛倒把形相看得重要,把佛性都看輕了,所以同一個虛妄,都是虛幻不實在,假的,皆妄緣風力所轉。我們都是妄緣被風力所轉,於分寸中,鼓發狂鬧,在分寸之中鼓發狂鬧,逢佛未久,速得悟證;遇到佛沒有多久很快就能領悟證悟那個本覺妙明的真心,風大如是,諸大皆然,本無生滅之相可得,諸大就是水火風土所有諸大全部都一樣,本來沒有生滅之相,即得無生法忍,已經沒有那個生,無生法,然後安住在無生法之中都不動心了,叫無生法忍,獲證圓通。就證悟我們佛性整個大用呈現就是圓通。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常住不滅圓滿無缺通達無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以圓通常全部都有,然後我們只缺少證,獲證那個證還沒有,一有了以後,我們大用就可以呈現。爾時心開。琉璃光法王子他說個時候,哇!心都開了,心開:乃本覺真心開顯。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就是要在生活之中確實體會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每個人都有,都不缺,可是我們就是沒有把它啟發,沒有培養茁壯,我們假如能時時刻刻迴光返照的話,這樣就可以時時刻刻都在覺之中。東方屬震,為群動之首,乃見動中有不動佛。此乃於風性妄緣動中,親見本覺不動之真體;見到自己本覺不動的真體就是真心佛性,假如能夠見到本體,自己的真體,本體以後那個可以說很篤定的可以成佛,那這個別人都代替不了,一定要自己本身親身經歷,經歷到那一個不痛、不餓、不冷、不熱那一個,那個就是我們的本覺,那個真心本體,每一位都有,只是我們都沒有把它請出來而已,那有的有稍微摸到,所以悟也有小悟,也有中悟,也有大悟,我們都在悟之中,一定要確實把我們的本體開顯,打開顯現,身心發光者:既了妄身妄心,皆屬妄緣,風力所轉,我們的心,我們的身,都是妄緣,都是外緣,都是被外緣所轉變,親見法身真心,乃是自性本具,法身以法為身,法身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非常廣大,法身就是我們的本覺真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都有法身,可是我們都沒有啟發,不知道,內外洞徹,我們的佛性本體沒有形相,可是了了分明,非常真實存在,如淨琉璃映現諸法。悟明本覺菩提真心,悟明了以後,諸妄銷亡。能夠把它融了,已經融進了我們的佛性本體了,妄窮真顯,入三摩地,合十方諸佛,所傳微妙心印,因觀風大證此。就是證悟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修也是要時時刻刻了解到我們佛性本體很親切的,都不離開我們身上的,只要用一點心體會,琉璃光法王子修的方法有沒有覺得比較契合自己的方法?還是要等到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有沒有問題要問?後學都鼓勵大家問,問了才容易打開結啦,不問結都打不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