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為沙門(samana)。所以、朋友在家出心的枷鎖也是沙門。

“出家沙門、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立諸為、名之為道。(52個字)

中國古聖說:率性之謂道。(5個字)

朋友、率性沙門不容易當啊!

朋友、如來園很幽靜常沒人氣、川流在臉書發現有幾位能深入自心地探究的人、感到欣慰。

文章非要咬文嚼字才是境界和深奧嗎?

處處可見不錯的文章、如果沒有跟生活的經驗結合、如何能不思而得呢?

例如:有一位開心法師(不認識)寫偈

聖人造真經、真經非是聖、

大道存文字、文字不詮真、

真詮自證物、無文不證真、

信解真義現、行施福慧成。

看完了、哦!很有意境。但到底在說什麼?只有文字符號的概念?意思都懂但很不真實的教化。只留在思想的認同、但我心的認知呢?

川流一再希望有心修行者、即使是淺嚐旁觀者、也能讓思想概念的佛法、跟生活連線、讓空心文字、變實心本來、讓文字解體粉碎、變人人都懂的“本來就是。”

如果能夠這樣、經典會變成美食、讓你消化成有用的心的養份、不立文字、不是丟掉、是消化!丟掉是權說。要丟掉前先消化。想想前面的偈、如何消化?

朋友、如果換成生活語言、小孩都懂。

“客說果是甜、說甜不是果、

 果甜寫甜味、寫甜難知甜、

 真味自品嚐、自嚐證客談、

 信客說實語、推果眾人嚐。”

就是一句老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文字也變多餘的一堆名詞和形容詞了。

沒什麼境界、只剩下“自嚐”、自嚐知味了、自嚐兩字也可以丟了。自嚐即福慧、丟給別人的推廣美味就無無所得了。

朋友:如何把艱深難懂的文字佛法、化成小孩都懂得的生活禪?離開生活、佛法文字只是思想概念的產物。你們以為呢?

大頂佛首楞嚴經:

“知見立知、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人一直在尋找大師或明師、無非想解決自身的問題、或成為大師、他認為大師一定在高處、極樂、神通自在、永生常樂…

一切美好都擁有。

明師看到弟子的缺點、指出他們自己就有的一面鏡子說:看自己!你就可以成為大師。

問題是、他們不看鏡子、只看大師。

權威的文字是大師、心是鏡子。

摩擦火出總衝突、原來人間修練處。

 

在他人fb的臨時留語、也讓朋友分享:

空空本相通、方杯圓杯相不容。

方杯生方心、圓杯出圓心、

方杯圓杯裝心物、

方杯見圓物、圓杯見方污;

方圓不知形本無、心物本是虛空霧、

相互交流為何事?

看透識破各自杯、

無杯無心無你我、

有杯有心無對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