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1,10 大勢至菩薩修持法門---唸佛圓通(取自楞嚴經) 


        板橋醒世佛堂    劉芳村講師主講


有前賢問:是不是明心見性了,才可以談到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與佛說的哪一句要言不凡的真理是雷同?


「明心見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各位前賢!相不相同?不一樣,這個兩碼事,所以把這個連起來研究的話,神分散,神散。所以要了解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是孟子所講的這一段,他並沒有很明確的說要明心見性啦!他是要我們在凡塵有身體,有形相,就是要承擔啦!在凡塵的責任。所以降大任,這個不一定就是要你修到明心見性,所以兩碼事。那假如說要渡化眾生的話,那個可以說在明心見性裡面,它就有包含,因為見性才可以成佛,然後成佛了,渡化眾生無量無邊,跟那個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那一種修身養是有一點距離啦!兩個不同,這個方向目標。所以孟子的講這一段呢,我們了解說,這個是一直在凡塵在行善,讓這個善能夠生根,讓這個善根又可以成熟,是比較雷同,比較接近啦!所以我們修道真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倒是我們這個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比較接近,比較能夠真正的,雖然沒有孟子那樣的明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雖然沒有那個樣子,可是祂畢竟就是要我們回歸到我們的本位,那回歸到本位,那個比要天將降大任給人的話,那可以說他的大任,跟我們想渡化眾生回到本位,好像目標都不同。不太一樣,因為他只有講到這一生啦,這一生你努力了以後,再接著就沒了。就一生啦!短暫的啦!那我們在修持能夠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那不一樣,那是永遠,已經不是一生一世啦!所以還是念佛圓通比較接近我們想追求的。雖然名稱是念佛,念佛啦!可是各位要了解到,那個念,念的本體,就是佛性本體。佛就是成就,就已經回歸到本位。所以佛的念佛,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講的念佛,已經都到最原始狀態,跟我們凡塵的念佛完全都不一樣。所以上個禮拜有前賢在講說比在同義宮講得還詳細,是這樣嗎?怎麼沒有感覺,因為同義宮是連線到國外,有四個國家那個很寬廣,所以都會很慎重的講,竟然我們在這邊講得比那邊還理想哦?是這樣嗎?(是!)是哦?那可能我們這邊的道氣很盛!這個都要有契機,契機才講得出來,不然有時候想講,講不到啦!有時候要停,也停不住!一直講,所以就是契機啦!這邊的道氣就是很興盛,所以講得比在面對全世界的還要好。可見各位根基一定都超殊勝的,都累劫都已經在修了,現在都呈現,才會有這種詳細的那個真理呈現。本來就沒有很多,念的話不用幾分鐘就念完。我們竟然一個禮拜講不完。


講到舍利弗,諸法若決定體性,這一邊嘛!因為現在前賢都很有心,把髮夾夾在紙上,說講到這裡。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講:我們凡塵的諸法,就是不管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的,沒有做的,全部都稱為法,那麼諸法都是空,虛幻的,所以這邊佛就講:諸法假如有決定的體,決定的性,就是諸法是真正的有,甚至於有是只有一點點,我們那個毛髮的百分之一,是這樣一點點,有,那諸佛不出現於世。祂不要在凡世間出世,不要在凡世間示現。因為是沒有,諸法都是空,都是假,都不實在,所以諸佛才出現在凡塵示現,告訴眾生諸法皆空,全部都是空,然後要我們了解,空,空性就是佛性。差別最大就是我們凡塵只有講萬法皆空,那個空以後就沒有了。我們都以為空就是頑空,就是空到什麼都沒有了啦!不知道那個空原來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諸法都沒有,佛性本體是實在的,是實相。這樣有清楚了嗎?有吔!比台南講得比較清楚,詳詳細細的。所以我們根基很深厚,祖上有德。都聽得到啦!一來聚會了,就講到這麼殊勝,很難得!亦終不說諸法性空,因為全部都沒有啊!諸法沒有體,諸法也沒有性,諸法都是假的。那假如有一點點點點很小的真的話,佛都不出現了,不示現了。所以都是空,可是我們要了解,這個空是我們佛性本體的空,是沒有形相的佛性本體。所以在有情的來講,我們眾生叫有情,有情的來講,這個空,就是我們含藏善惡種子。在無情的來講,就是含藏山河大地、萬相、萬事。空啊!這個空啊!它有這個功能作用。所以有一個名詞叫做如來藏,含藏,我們每一個都是如來,每一個的含藏,那個都含藏。個人的話,有情眾生的話,是善惡的種子,都含藏在我們的佛性裡面。假如是無情的,我們看到這一些萬相、萬事,因為我們比較切身的,都是比較著重自己,所以那個就是善惡種子。然後在無情方面,山河大地、萬相、萬事,全部包含在我們如來藏,含藏裡面,所以我們知覺的,有研究的,都是在有情方面,無情的我們不研究,不知道無情的也是我們的佛性生發,我們佛性生發出來,我們不知道!然後我們了解到,喔!原來要我們見性,就是見到這個這麼殊勝的如來藏,那真空妙有的本性,那我們能夠見到了,你回到本位了,你可以千百億化身。這樣是我們所追求的,所追求就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講:諸法都是虛幻不實在,是假相、幻相,都不有體、不有性,所以講的很確定。舍利弗,諸法實空,無性一相,所謂無相,諸法萬法,不管是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想到,或是相反的,什麼都沒有的一切都叫法,那叫法。那麼這一些法,實在都是空,都沒有。所以為什麼我們會住相?都把它認為有,所以我們住相。然後住相以後就煩惱,我們為什麼煩惱?就是因為住相,我們不住相就不會有煩惱。知道都是空的話,我們會煩惱嗎?(不會!)知道全部都是空的,會煩惱嗎?(不會!)對,不會了,我們的煩惱都從形相來,由形相我們才引起煩惱。所以我們知道生發煩惱的,是我們的佛性本體,那為什麼我們會生發煩惱?因為在形相上面不知道是空的,不知道它是假的,把它當真,所以住在形相,那就煩惱了。假如已經知道全部都是空,那就沒有煩惱的理由啦!所以歷代祖師就講:煩惱即是菩提。生出煩惱的是我們佛性本體,那既然能夠生出煩惱,就能生出菩提,生出覺。那我們回到那個生的本體來講: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能夠了解到這樣,就叫般若,叫做妙智慧,叫做我們自己本性所具備的妙智慧。諸法實在都是空啦!沒有形相!無性,諸法都無性,只有一個相,什麼相?無相,那我們看到有啊!諸法都有啊!可是它實在是無沒有,都是沒有!只要你時間的經過,落入形相,它就一定就有時間性。大概幾百年、幾千年就不見了,不會永遠在。可是我們沒有形相的佛性,祂永遠在,因為沒有形相不會壞,不會變。億萬年前是這樣,億萬年後也是這樣。可是我們不知道,不了解!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一些煩惱出來,那這些無性一相所謂的無相,如來悉見,所以我們要見到萬法皆空,我們的佛性本體發揮出來的妙智慧,就可以看到。所以如來悉見,這個如來悉見,不是說釋迦牟尼佛,是說我們的本性,我們每一個都是如來。我們用如來用本性來看萬相的話,萬法的話,就知道,哦!全部都是假的、空的、不實在的。所以如來悉見,如來以是說有念處。所以這樣要來成全眾生,所以說有念,有念的地方所在。那個處就是地方所在,就是有念處。舍利弗,念處名為,無處無非處,這個念處,它名為,它稱出來的文字形相,它是無處無非處,沒有地方所在,沒有不是地方所在。所以已經開頭就把兩邊摒除了。無處,那你是著空,無非處,又把著有又空掉了。所以二邊都不著了,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念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是借著文字讓我們了解,不能住在文字相。文字幫助我們了解,無念無念業,我們的佛性本體祂沒有念,也沒有念的業。一有念,就起心動念,就有業,一但有業就轉相、現相就落入凡塵,所以無念無念業。無想無分別,沒有起心動念,無想,然後無分別。無意無意業,無思無思業,全部我們最微細的那個分別心、意念,我們都用意來分別,那已經沒有意,也沒有意業。沒有思,微細的想,思想沒有,沒有思想的業。無法無法相,沒有法,沒有法相,全部都是空。所以要了解我們一直把凡塵的相,說它的實際就是空,說法的那個究竟到根底就是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那既然全部都已經可以摒除了,就回到我們的本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念佛圓通等於告訴我們萬緣放下該怎麼做?就是這樣做,全部都放下,放到所有微細的念都放下。不管你遭遇什麼?遇到什麼?想到什麼?都要放下,才真正回到我們的實相,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實相,那個不會變化的實相。皆無合散,沒有合,也沒有散,都沒有。是故賢聖名為,無分別者,進入聖賢都叫無分別者,無分別就可以進入聖賢,我們因為都有分別,所以叫眾生。我們眾生都很明顯有分別心,聖賢都沒有分別心,已經都沒有分別,全部都沒有分別,是名念處,這樣就稱為念的地方所在,所以念的地方所在是什麼都沒有,才是真正的念處。如來以是說有念處,因為這個樣子要讓我們知道達到所以就講有念處。隨順無所有故,隨順無所有,什麼都沒有,名為念處,隨順的我們已經可以領悟到的地方所在,全部都是空,沒有,這樣就叫念處。隨順念佛名為念處,就隨順著我們已經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了,這叫念處。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怎麼樣才叫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已經見到無所有,見到無所有就叫做念佛。無所有,所以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各位是找不到文字嗎?想我在念裡面怎麼沒寫,以前我們時常說,所以把以前說的來跟這個契合,我們以前不是時常說嗎?(是!)若有所見,有能見有所見,有生滅,那有生滅見不到佛,若無所見,無能見無所見,已經都沒有能所了,即是見佛。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所以無所見就正確了。這邊見無所有,就是無所見,無所有了,這樣就叫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無質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就是我們不能用心意識來想,用心意識想就已經離開真理的範圍。所以不能用心意識來想念佛的事情佛有解說心意識,以前有講過說:不可以用心意識來修道,心者聚義,聚會,大家都一起來吃火鍋聚會那個聚。聚義,聚會的義理。心就是聚,有很多了你想,然後遇到、看到、聽到,然後想到,很多了全部合在一起心才出來。我們本來無心,沒有啦!那心為什麼會有?因為我們有看到、有聽到、有想到、有遇到過這麼多聚會聚合在一起叫做心。義就是回憶,回憶就是以前你有經過,有記憶,有回憶,所以那個都留在腦海裡。義:憶者,憶意你既然都是經過也是很多,經過很多一樣是聚會的,所以這個都是生滅,然後心意識的識,就是顯現讓你知道,那既然顯現讓你知道也要很多因緣聚會顯現。所以這三個都是因緣和合形成的,你不能用這個因緣和合形成的來修道,因為這個都在變化,心意識都在變化。那用變化的這個內容來修道,我們想到達不生不滅,不會變化的佛的果位,它的因果是不一致,不會成的。所以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那不生不滅的心,我們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不生不滅的心就出來。我們要用這個心來修道,因為佛就是這樣成的,用這個心成的,假如沒有找到這個心甭想成佛啦!你不用想,你幾千生、幾千世都不會成。一定要找到這個因,所以因地心很重要,要抓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定要摸到,先了解輪廓,然後進入,然後慢慢培養,讓祂長大在日常生活之中運用,這樣你就已經性與天通,我們的性就跟整個虛空融會,合在一起,不要等到以後,我們現在就已經在天堂了。懂意思嗎?所以每一個都是佛。(班員:當我們那個過程進入以後,是我們佛性的工具進入,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執著在現狀上,我們要把它破除不要再進入再沈浸裡面,如何讓它馬上沈澱下來,再做萬緣放下?)因為我們要努力的去做的時候,要透徹的知道萬相它都一直在生滅,不停一直在變化,只要我們都了解,都不住在形相,已經都不住相了,那不住形相以後,我們要知道喔,要回來我們的佛性本體來觀這個萬相,這個時候因為萬相有性必現相,萬相都是性顯現的,它都攝用又歸到體。所有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用,然後用了它消失了以後,它歸到本體回來,我們開始是先認識它是虛幻不實在的,到後來我們知道已經確實的可以掌握相是假的、不真了。然後回過頭來研究,為什麼有相?相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顯現出來,所以相啊!我們要融相,然後入性,所有的相都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要不要摒除萬相?(不用!)就不用了,對不對?可是你太早問了,假如這個過程假如說我們沒有努力去做工夫,整個都沒了,你還沒做呀!就已經得到結果,這樣你好像就八點檔電視劇,從開始看要看很久,不要看,看結果就好了,結果啊!你會知道那個是怎麼樣過程嗎?往後你拿那個DVD的影劇版回去看,一開始就會有字幕,那你不要看把它轉到最終了,看結果就好,這樣你會怎麼樣?看嘸!(台語)對啦!看嘸!所以也不知要如何修啦!所以一下子不能先說到結果,你這樣一說到結果,那要如何修?我們就會忽略了,結果我們就會變成狂慧-智慧發狂。知道!可是做不到,那大家都是佛啦!不用修也都是佛啊!對啊!大家都是佛沒有錯,可是佛沒有我們六道輪迴的習慣性啦!這些習慣性,是我們六道輪迴累積下來的,我們都把它當做是我們的佛性,已經深根蒂固,我們修就是要把這些去掉啦!那我們都還沒有進入修的時候,還沒有去掉我們的那一些我們的習慣性。都還沒去掉,就說成佛了!那個叫狂慧-智慧發狂。所以八難裡面不是有一個狂慧嗎?各位還記得嗎?八難,哇!太久沒有複習都爬上樹了,我們複習一下,太久了!三惡道、北俱蘆洲,你如果去北俱蘆洲,大家都是善的,去到那裡變成難,苦難之一啦!然後長壽天、佛前佛後、然後就是盲聾瘖啞,然後就是世智辯聰-狂慧,智慧發狂,是不是八難?很好記!我們不要到長壽天去,也不要到北俱蘆洲去,為什麼?因為去的時候壽命平均一千歳,大家都很善良,你去那邊要做什麼?沒辦法行功立德,所以你看已經證悟的這一些先覺者,祂們都要來娑婆世界,為什麼?娑婆世界善惡鮮明,善的很善,惡的很惡,很明顯啦!祂要到娑婆世界來渡化,我們這些叫做蔽惡五濁惡世,蔽惡的眾生,大家都很齷齪、很不堪、很污穢,我們承認嗎?(承認!)我們已經研究性理心法要不承認!起碼我們都知道佛性很光明的,那個都是講現相,現象我們已經可以脫離,所以要了解到說我們一投入現象,追求現象,就真的愈來每況就愈下,愈來愈不理想啦!那我們就是想力爭上游,增上慧-增加向上的智慧。不是增上慢,不是愈知道就愈驕傲,不是那樣!是愈知道,愈慈悲、愈恢復我們那個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我們的佛性裡面,具備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可是我們現在與樂、拔苦這個還可以勉強去做啦!那個我們要了解,我們做不來那個喜-隨喜,隨喜功德是無邊。我們變成什麼?嫉妒!把那個喜,變成嫉妒!變成你看我們那個四無量心就不完整。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最難、最不容易知道的,就是慢-驕傲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層都有驕傲,只是多跟少,驕傲得很大跟驕傲得很小,都有!都有驕傲!所以不容易發現。沒有!沒有啊!我沒有驕傲啊!不知道說自己看不到,那怎麼樣看呢?就是比較,我們都會比較嘛!某某人過得很好,是不是羨慕?(是!)你要了解哦!那個羨慕的背後就是嫉妒,那嫉妒的背後是什麼?為什麼會嫉妒?就是我相很強,那個我,就是很驕傲的我在作崇,別人強了以後我們就會詛咒。所以我們凡塵都是鬥爭堅固,為什麼鬥爭?就是因為都這樣,看不得別人好啦!看到別人好,你就吃不下,睡不著。所以要隨喜,別人有好的那一種身份地位,有那個好的現象呈現,我們都隨喜,好像就是我有一樣,這樣就是隨喜。可是我們大概都很難啦!很難做到這個狀態,怎麼沒變我的?能夠變成我的才是,就開始勾心鬥角,用盡腦汁要怎麼樣讓他家道中落?然後就變成我就很富有。所以我們那個刮刮樂才有那麼風行,一下子都是幾億啦!看看可以不用辛苦去賺就可有。看過一篇文章,是讀者投書,就有買刮刮樂號碼他都記得,開奬那一天他看到報導,他就先把中奬的號碼記下來,用紙條寫下來。剛好有事情的時候就沒有去對號碼,沒有對的時候,隔了一段時間想到了要去對對看,看是否有中獎,他把那個從報紙來的號碼,一直對,哦!一直興奮的對上二個字哦!再來三個字哦!四個字也對,血壓一直飆高,對到全部都對上,哎呀!快要不能呼吸了。趕緊叫他太太來,哦!妳趕快看!她太太說:你那個不是從報紙抄下來的頭奬,已經抄出來不是你買的號碼,哇!是哦!那位先生才整個恢復正常,他說好在沒有中,如果中了,真的會沒命!很傳神呢!所以我們還是老實念佛,腳踏實地,不要走那個雲端。現在都一直在推廣雲端,都在雲端。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在凡塵無所有,真的就是真的在念佛了。諸佛沒有質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能用心意識來想,說佛是什麼樣的狀態?那麼以是義故,見無所有,你見已經無所有,已經全部都沒有了,名為念佛。就真的都無所有,就真的念佛,見到形相也無所有,見到事情也無所有,見到所有財產金錢也無所有,見到現象也無所有,全部都無所有,就是真正在念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真的念佛。這樣了解嗎?很好做對不對?大家都惦惦(台語),都在想說我還要賺錢!實名無分別,那個實念佛的實叫做無分別,已經沒有分別我們佛性裡面,沒有分別心啦!所以我們真的要證悟本性,就真的要體會那個嬰兒、那個小孩那一種狀態,他沒有分別你富有、你美、你醜嬰兒都沒有分別,真的都沒有分別。我們要恢復那個心,到那個狀態。諸佛無分別,所以修到證悟本性的時候,就是沒有分別。以是故言,所以這樣才說:念無分別即是念佛,我們的念沒有分別,起心動念的念都有分別啦!那我們的念都沒有分別,已經都沒有念了,那個就真的在念佛。這樣有了解嗎?(有!)都超越文字了,都沒有在文字裡面。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見到諸法的實相,萬法都皆空嘛!對不對?那空性就是佛性,所以見到諸法的那個實相,就是空性即是佛性,那個就是名為見佛,就已經見到佛了。諸法皆空啊!空相就是沒有形相,沒有形相就叫做實相,就是因為沒有形相裡面有我們的佛性在,有那個知覺性在,所以那個叫實相,這樣就已經見到佛了。何等名為諸法實相,釋迦牟尼佛又解說:什麼樣叫做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諸法畢竟都空啦!萬法不管是有形無形,有念無念,全部都是空,都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這個法來念佛,佛都反覆的一再說,要我們了解我們那個空性就是佛性,因為空性非常廣泛。整個宇宙空間都是我們的佛性,這樣才是真正的到佛的狀態,不像我們都侷限在身體啦!侷限在身體那太小了,所以要了解我們一直在現象之中,很努力的做,那個不是不對啦!只是我們的念頭說在形相做,要想成佛要想得到功德,那個甭想!不用想啦!不會啦!不會得到功德,也不會成佛。我們努力做,是了自己的業障,還有跟眾生結緣,只有這樣而已啦!。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這一種諸法裡面,法中,乃至小念,一點點有覺得怎麼樣,那個都不行,都不可得。是名念佛。這個真的摒除我們所有的那個妄念,喔!佛現身讓我看,妄念!我們不是很喜歡嗎?妄念!所以就是要了解,不能落入取捨,不能喜歡討厭,落入喜歡討厭,兩邊,生滅!那個就不是了不是在念佛了。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我們念佛的方法,就是用語言來說,說不出來,語言已經斷了,語言講得這一方面已經斷了。過出諸念,超過,已經超出所有的念。不可得,那個念不可得,不可得念。都不可得,你可以有念,那就不是了,不可得,什麼都不能得到,那個念就是念佛,是名念佛。所以那個念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你得到那個,就已經得到佛性本體了。


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所有的念,諸念,念頭皆寂滅相都是寂呀!如如不動,滅,滅諸妄想,都如如不動,沒有妄想,都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這樣就真的在學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我們這個念走入形相,念這個色取向,已經走入形相,那走入有形有相就會貪,貪那個相的那個美好,那就把它稱為味,貪味:已經有貪的味道。那麼為識就是我們的認知,貪味為識,這樣就已經不正確了。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沒有形相、沒有形狀、沒有形相、沒有因緣、沒有攀緣、沒有性,全部什麼都沒有。這樣是名念佛,這樣就叫做念佛。這個告訴我們萬緣放下的做法,怎麼做?就是這樣做。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沒有取捨、沒有分別。是真念佛,才是真正的在念佛。若人成就如是念者,假如能夠成就這樣的念頭,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要轉這個四天下,就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這個就是四天下,那四天下的地,隨意能轉,你就可以轉,所以我們到那個狀態,不會只有去轉那個釣魚台來我們台灣,那個太小了,那個已經不落入我們的那個想做的那個裡面,不會!我們是轉很大的整個四天下地。亦能降伏百千億魔,能夠這樣的話,所有的形相都去掉了,都回到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了,就可以降伏百千億魔,那個百千億魔都可以降伏,何況蔽無明,百千億魔都可以降伏了,何況蒙蔽我們的無明,從虛誑緣起無決定相,我們的無明是從虛誑緣起來的,它沒有一定的形相。是法如是無想無戲論,就是我們那個真念佛的法,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測,就是到我們那個狀態,我們那個所有一切,都是真空妙有的狀態,那個魔、波旬或是魔王、魔民、魔女所不能測,不能知道我們的狀態。但以世俗言說,用凡塵的言說,有所教化,要教導我們眾生,而作是言,就是講一些話,都是要教化我們眾生說的啦!本來都不能說,沒有說才是對的:『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所以佛是跟舍利弗講:你在念佛的時候,莫起小想,那個稍微有什麼念頭來了,你不要去取,莫生戲論:那個沒有實相的話、沒有真理的話,就不要產生,不要有分別心,所有凡塵一切,都是真如,都是佛性。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這個法皆空,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法皆空,什麼都沒有。我們講說有體、有性,那個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是要教化眾生才這樣講,那真正你進入了以後,言語,語言道都要斷,不能講,講不出來那個才是,講得出來都還有點距離。是念真實念佛,就是真實的念佛。所謂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何以故?如來,我們的那個性的本體,不名為色,不名為想,不名為念,不名分別,不逆不順,不取不捨。所以我們佛性本體沒有形相、也不名為想、也不名為念、也沒有分別、不逆也不順、不取也不捨,兩邊都離開。非定非慧。非明非無明。兩邊都去除,如來不可說。不可思議。我們佛性講不出來,也沒有辦法用頭腦來思,用嘴巴來論議。無相,沒有形相,就是因為無相,所以都不能講。汝今莫樂取相,不要快樂取形相。莫樂戲論,不要講一些都沒有用的話,佛都講我們凡塵一切都是戲論,我們要了解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不真!演戲的台詞,戲論。佛於諸法無執無著,佛在所有的法,無執無著。不見有法可執可著,沒有!是人於佛猶尚不得,何況於念,(劉講師咳嗽)這個可能就是一直想說,一直講,一直講,要讓別人講一講,是還沒講完,可是沒有聲音了。很奇怪哦!我在台南同義宮講得比這個時間久啊!我們現在從7:30~8:30才一個小時,那邊都講二個小時,聲音都還很宏亮,那在這裡怎麼沒聲音?一定是在告訴我說不能你一直講,要給別人講。所以這個有問:誰要講啊?一定沒有人要講,一定要指名(班員:我可以問問題嗎?)可以啦!請說!(班員:劉講師!您在台南同義宮有講到戒定慧內容的時候,他有提到「正修」跟「助行」)助緣,助行也可以(「正修」跟「助緣」)助行跟助緣都一樣,(然後這個念佛圓通好像也都是在告訴我們如何真正的去正修?我們除了這個正修之外,要很清楚明白之後,我們如何去看待這個助緣跟助行?)那個就是因為外面、外在的因緣,我們可以說沒辦法全部去除,因為都還沒有到那個狀態。所以這一次台南同義宮前賢在問:他們那個裡面一個人都一個心思,一個人一個意見,那個就是外緣引起的,因為假如有去同義宮,你一去的時候,它那個路是這樣彎,同義宮是這邊,這邊是一個佛教去蓋的一個寺廟型,可是現在又賣給人了,又改造,那它的地理環境,就是這邊的人因為外緣大家都幫它收圓。所以現在是要圓嘛!那同義宮剛好在背,這邊邊喔,是背道,這邊是收圓。所以住在這邊的人萬人一條心啦!那住在這邊的人,十個人十條心,就是大家都不合。都一個人一個意見,我說那個是外緣。他們有講老前人去看的時候要他們把正門的那個巷,朝著那個果園,果園那邊因為有水流。老前人說:這樣渡化眾生才綿延不絕啦!那假如聽老前人的話它那個地理的外緣,就不會影響到它,離心離德,每個人一個心念。因為它已經方向改變了。因為它現在大門就背道嘛!我是說:你全部的人已經都進入到不在數裡面,超出那個數,所以我修道修到超出我們那個數,氣數,就不會受這個影響。那我們要了解到有沒有被數拘束,後學就有講:你可試驗,朋友!好的朋友!你看到他,他是沒有什麼異樣,那你試驗。哎喲!你今天怎麼那麼難看!你不舒服嗎?你看他怎麼反應,他一定:真的耶!好像不舒服!那個就在數裡面。那假如說你說你的,我過我的生活那他已經超出數啦!那隔一段時間,你又遇到他,你跟他講哦!你有什麼喜事啊!怎麼滿臉春風,臉色這麼好看!那他走路都有風,三步併二步走,那個就是數。那我們就要了解自己有沒有在數裡面,如果在數裡面,外緣就很重要。外面的因緣,就很重要。比如說住在正好路沖,那糟糕了!你再怎麼住都不平安,身體不健康,會有病。那你假如超出了,你什麼地方都不關緊要,哪有那一些,可是我們要超出容不容易?(不容易!)比如說十個人之中有九個跟你說:哎喲!你現在身體有比較欠安哦!本來都沒事,可是這下子沒有去找醫生看看好像不行。所以我們的外緣就蠻重要,所以我們修道互相幫助,互相提攜,對嗎?真的到後來了,你已經進入到佛性本體有這一些東西嗎?(沒有!)我們佛性本體有這一些東西嗎?(沒有!)我們現在有嗎?(沒有!)真的沒有嗎?(有!)所以我們要了解凡塵的助緣在我們還沒有真的大徹大悟,都還需要助緣,可是當你已經到獨當一面,這個時候你再靠助緣的話那就有一點差了。不能主觀意識太強,你主觀意識太強的話就有我相,那你既然有我相,就有法相,那這二個都在,你修道不要想說會有成就啦!所以就要了解到你那個拿捏,是不是很不容易?就是我們要了解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你差了毫釐,天差地別。就差那麼多,所以你要真正的到毫釐無差那個狀態。所以楞嚴經後面的大部份講到怎麼樣來蓋一個法壇,我們會去做那一些嗎?大概沒有那個精神也沒有那個地方,也沒有那個心思,我們都絕對沒有。所以聽聽就好,你聽了知道有這個事知道它在講裡面含義是什麼?這樣就好了。那正修都在前面在我們已經作成DVD一個小整理包,CD一個大的整理包,剛好這個都是正修,這個就是重要,後面助緣的部份你要聽了解,這樣就好。那個用心用在前面,好啦!把它講完。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用這樣來教人,就是善知識。第一義中無有決定,所以有道親就賢問:為什麼是第一義裡面沒有決定?所以我們要了解奧妙就是這樣啦!你決定了,它就縮小範圍啦!那你沒有決定,它就無量無邊。決定,啊!眾生都不知道,這樣就是中道。這樣就是中道!錯了!因為你決定了。這樣了解意思嗎?因為你都不知道,是不是沒有決定?很寬廣,對吧!啊!這樣就是囉!錯了!我在那個地方想很久,為什麼才講完,那照你講的那樣又不對?哦!真的不對!為什麼?因為我們把它縮小,因為把它固定化了,那你沒有決定的話,那就是很寬廣,那很寬廣就是對了。哦!這樣就對了哦!錯!(班員:劉講師!你說我們要做不定種性。)因為那個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定性菩薩,我們是不定種性!哈哈因為不定啦!所以你要到佛,到菩薩,到辟支佛,到阿羅漢,都可以!那你定了以後,哇!就固定了,就不變了,所以那一定性了以後,佛會罵說:焦芽敗種!焦芽,你種子都拿去炒,那種子還有用嗎?沒用了!那個種子都已經敗了。焦芽,所以我們不定種性都可以變化的。這段是佛對弟子舍利弗所說的念佛法門,和凡塵流通的念佛有點差別。不但有差別,還差別很大,佛所說的已回歸到真如本體,就是已經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值得我們追求,即所謂的理性念佛,念佛即是念心,心佛一如,能所不二,寂而常照,是無念而念,照而常寂,是念即無念。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見泯,那個心跟佛的見解都泯滅了。能所情亡。寂然不動。湛然常住,所以這個就是在大藏經摘錄出來的,在我們楞嚴經裡面沒有記載。大勢至菩薩攝念佛人歸於淨土,言明都攝六根。所以非只口念,非意識心念,是以不生滅圓湛根性真心而念,是佛對舍利弗的內容,因地心非常重要。用不生不滅的心,念不生不滅的佛,因果ㄧ致,絕對成就。再以淨念相繼為言,那只是過程。乃指心中那一念,是清淨之念。若有所思,不管是何內容,皆是妄念,必須離卻語言、文字、形相,所有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都去掉,這樣才叫真的念佛。我們請黃姐淑霞跟我們勉勵,還有十分鐘。


謝謝天恩師德,謝謝劉講師,謝謝各位前賢,請問劉講師要講什麼?劉講師:想講什麼就講什麼?很感謝劉講師,因為後學來聽性理心法已經三年多了。我們都說要回家,各位前賢!我們要回到那個家?我們大家都說是無極理天。其實我們現在我們每天要回家的時候,手上都會拿著我們家裡的鑰匙去開門,因為我們都住在城巿裡面,所以一般大家回家都會先拿鑰匙開門。在拿出那一把鑰匙開門的時候,那一把鑰匙就是要進入我們家裡的重要一個關鍵,那其實劉講師他已經把我們要回到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根源的那一把鑰匙,交到我們手上,那只是說我們都沒有把那一把鑰匙拿出來開門,那一把鑰匙是什麼?其實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各位前賢!您知道是什麼嗎?就是我們的心法,也是心要,就是那八個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剛剛劉講師有說:我們在看DVD,我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連續劇,也有可能上網去看,那看DVD我們可能就是有些人會從頭看到尾。那我們沒有看過的人,會很喜歡去問結局怎麼樣?大家都有這些經驗吧!因為我們想省略到中間的過程,然後直接問別人那過程怎麼樣,那後學就直接看結尾,那結尾好看,我再從頭去看,看到尾巴。所以我就忽略到過程,但其實那過程很重要。因為沒有那些過程,這個結尾對任何人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裡面,大家回到家,一定走過那個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來自,都從各個不同地方,要回到自己的家。但是回到家門口一定要把鑰匙掏出來,這個門才打得開,所以八萬四千種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到達究竟。可是到達究竟的時候,那一把鑰匙,一定要開那個門。那一把鑰匙我們都握在手裡,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只有做到這樣子,就是把那個門打開,進去的時候,所以才叫登堂入室,才能見宗廟之美。那沒有任何人可以做這個替代的動作,就跟說這把鑰匙要開這個門你一定要做這個動作,你才能進去了這個門。那同樣的,後學最近有一個體驗,就是我們公司的門,我們有十幾個同事但是那個門只有二個同事有辦法把它打開,為什麼?因為我們很熟練這個動作,那很多同事拿了這把鑰匙去開我們公司的門的時候,他說:那個門壞了!卡住了!那我和我另一個同事說:很奇怪!為什麼就只有我們二個人開得了那個門,因為我們常常在做這個事情,很熟練。所以這個門同樣是鑰匙,交到不同人的手上,然後去開這個門,它就是有不同的結果。那我就是很納悶說:為什麼同樣一把鑰匙,交到不同的人的手上,去開同一把門,但是那個結果就不同?有些人說:那個門壞掉了!我怎麼開都打不開。有的用踢、用踹的,然後怎麼開就是開不了,然後甚至我們老闆就被關在門外,一個多小時,把我們叩過來說:莫莉!我人被關在門外,你們趕快到公司來幫我開門,那我們也是一轉、一推它就開了。所以我們很幸運的是說:當我們在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過程的時候,中間有碰到任何的問題,我們可以請問劉講師,因為劉講師就是那個很熟悉怎麼開這道門,然後他已經進入到那個家裡面了。然後他可以告訴我們說:家裡面的風景風光怎麼樣?但是問題是我們如果沒有親身進去看的話,我們怎麼知道他的一番境地呢?就像我跟你說:陽明山的什麼地方,很好玩!那我們都一直說一直說,那各位前賢你如果沒有去過那個地方,只是聽我先描述,大家也不曉得它真正的美在什麼地方?好玩在什麼地方?然後就是今天後學跟大家分享,其實我們手上都握有一把可以回家的鑰匙,只是這把鑰匙在開那個門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可能不是那麼順利,但有些人就可能很順利的一開他就進去了。那中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執,我們的我執,那我執不管執著什麼東西?就像我們被關到監獄裡去,我們被關到監獄的時候自由不自由?(不自由!)因為不自由,所以甚至連親人、朋友要來探監的時候,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能跟我們會面是不是這樣子?那可是我們住在這個監獄裡面,已經很習慣了,所以外面的人要跟我們接觸的時候,也要經過你的允許,也就是要經過申請的程序,才能跟我們會面。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關在一個牢獄裡面,後學把這個牢獄統稱作我執,這樣把自己關在監牢裡面,就會阻絕所有外面的人、事、物進入到我們內心,跟我們接觸。這是第二項跟各位前賢分享就是說我們手上有鑰匙,我們又把自己關到監牢裡面。第三個就是後學要跟大家分享就是說其實我們有時候常常在說什麼是真空?什麼是頑空?這個應該是很多人,很多前賢心裡面的納悶,什麼是真空?什麼是頑空?那這個就是可能大家靜下心來靜靜去體會,真空、頑空,其實要找到那個真空,因為它是沒有形相的,那我們就去檢視嘛!只要它可以有生、有滅、有變化的這些都屬於頑空,因為我們的本體,祂就是如,祂就是不動,那很難拿出一個具體的形相給各位前賢看,說祂就是這個樣子。那後學之前有跟其他前賢分享過說:我們騎車,那後學跟大家說騎車的技術說:我會騎車!那我會開車!當我會騎車、開車這樣的一個技能,這樣的一個能力,寫在一張紙上,或是把它畫出來,然後交到前賢的手上說:你看!騎車的技術,跟開車的技術就是這樣子,那各位前賢!你就拿那張紙說:我拿著這張紙,我就可以騎車了,我就可以開車了。可是大家從來沒有去練過怎麼騎車,然後怎麼開車?只是拿著後學寫在紙上的技能就有辦法騎車、有辦法開車嗎?應該沒有,所以就算說我們今天坐在台下聽得再久的課我們都不去做,就是這樣一個可進入我們本體的一個工夫的話,那就是永遠到不了家。那後學分享到這裡,快下課了。


劉講師:我們謝謝黃姐跟我們分享內心世界。本來都想要再講,時間已經到了,下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chen 的頭像
    anne chen

    anne心靈成長部落格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