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觀妙章(或言 定義章)


經名有總收的作用,提綱契領,內容都是以經名為依歸。道德經,是啟發道德,闡揚道德的一條正路,建樹道德,不變的法則。道是德之本體,宇宙萬象之主宰,無生老母,宇宙的法身,道的本體,真體微妙莫測,不用人的思想加以想像,六祖言:盡思共推,轉加懸遠。感官不能達真空妙相。從宇宙萬象來說,此本體曰道,上帝為大道之靈,從天地萬物來說,此本體曰理。天理為眾理之真,從人生行為來說,此本體曰性,良心為本性之用。中庸言,道,天命之謂性,本體、理性的止處、人類的本來面目。德,率性之謂道,作用、善美之事態,人類的本然行為。經,修道之謂教,方法、不變之方向,人生之當然徑路。佛言,經,不變之法則,上契諸佛所說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具貫攝常法四義,貫串所應知之義,令不散失,攝受所應度之機,令得解脫,盡未來際,萬古不能易其說,極十方界眾生所應遵其軌。


(經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個道字,講本體,而本體不可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凡可說可想,均非道之本體。第二個道字就是言說,可道,可以講,既可以言說,就不是常住不變之本來,真空之妙,並不在言語形迹之間,但,非言不顯,就勉強用語言表達,而言有不達,道無以明,所以說就要詳細的說,把整個道的輪廓呈現出來,如佛所說,無言之法,以言顯說,因言而入,非即是言。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個名,即是無名之真名,第二個可名,凡有名象,皆可名,有變有易,所以謂之非常名,天地之間,形形色色,皆有其名,立字者無窮,但萬物之名,可以安立名字,大道之真名,雖以道字名之,總是強名。畢竟無名,人能悟可名之名,又悟無名之名,則種種諸法,種種皆空矣。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即是無極、天地之始,天地本無名,因形象而有名,天地尚在道之後,所以無名乃天地之始,在人心乃喜怒哀樂未發之時,寂然不動之地,此謂人心中無名天地之始,修道人,果能知此無名之始,便知天地之始,一切有名者,皆屬後起,皆是變滅無常,而非常名矣,有者,以無而生有,皆從無極所發,此無極之名,為有名萬物之母。天地從道而生,萬物自道而成,道為天地萬物之母。修道人若能知此有名之母,便知萬物雖各具一性,實同於一性,雖各有一名,實本於無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者,無聲無嗅,自古及今無有改易。常有者,有形有象,自古及今在在皆然,老子欲世人,在常無之中,要觀其至道生生化化之妙。真常之妙,在無中而生有,其有不盡,所以為妙。人果能觀常無,而會心於其妙,則知常無者,即無名天地之始。在常有之中,要觀其至道的的確確之徼,實在之竅,即在無中而有據,隱微獨知,所以為竅,人果能觀常有,而洞見其徼,則知常有者,即是有名萬物之母。這兩句,若解說成,常有欲,常無欲,已把範圍縮小,只在人心上著眼,且只言人之情緒作用,雖亦可用,但已變狹隘之義。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謂常有和常無,有無之名雖異,皆在無極中而所出,故曰同出,名不得不異者,無可以無名,斷不可以言有,萬物之朕兆未形。有可以有名,斷不可以言無,萬物之形已顯著。玄者,不可執捉,不可端倪,無形象,無言說,至靜至明,至圓至活,至顯至露,至真至常,渾化無端,妙用無方,是以謂之玄,玄之又玄,是至極之又極,微之又微,真之更真,確之更確,是以觀於無而識玄之妙,觀於有而識玄之真,觀於有無之同出,而愈識玄之變化無窮,一切有形無形,有色無色,莫不出入於此門,是以謂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人之所得乎天,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知此,可以言道,雖天地至大,萬物至繁,不出吾人性分之中,人果能勘透玄之又玄,則識竅識妙,有名無名,可道不可道,皆不須遠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