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學感到很榮幸,能在這麼莊重的佛堂為大家講解性理心法。因為我們修道最重要一定要能明心見性,見性才能成佛。我們現在秉著自己的良心,以目前的狀況,做法、想法我們可以成佛嗎?大概都只有希望,希望能成佛,希望成佛的成佛的比例就不高。只要研究性理心法,能夠明心見性,那成佛是百分之百。從自己心底內心深處發出來絕對可以成佛,就有這樣的信念。


    後學沾到天恩、沾到師德,尤其老師不嫌棄。後學非常感恩,修道的路途一直走過來,也是一樣坎坎坷坷。追求的心還是一樣没有變化,所以才有對性理心法了解得很深入,因為了解得很深入就覺得没有把它宣揚,非常可惜,後學從十三歳就開始參禪打坐,在後天廟慈惠堂服務有十七年的時間。三十歳的時候才求道,求道以後也並没有對性理心法透徹的了解,一直到四十三歳經過三十年。十三歳開始追求研究,四十三歳經過三十年才了解,對性理心法才知道原來是這麼親切這麼簡單,所以那個時候一了解以後,就一直想把這個領悟傳播,那後學都跟聽得人講,只要你很努力地二個小時聽後學講,就可以把後學三十年的努力全部吸收。


    剛才操持點傳師也說,我們這個性理心法研究期間是要多久?各位前賢我們是希望研究多久?我們以往在北部每個去講的地方,我都說,只要你夠上等根器,你來聽一次二個小時,你已經可以成佛,你就可以不用來聽了。你假如說還不了解,你就需要薰習,薰習的時間就没有一定要多久,後學是準備要長期抗戰。後學從基隆來都不嫌遠了,你們嫌遠嗎?(不會)所以有那個心,把後學所了解的提供給各位。我們不了解性理心法非常可惜,我們可以說都是已經投入我們的心神,投入我們的金錢,投入時間,希望就是要有成就,那個成就就是希望能夠成佛。各位前賢我們求道,老師給我們保證,没有保證成佛喔!他只有萬八逍遙喔!萬八只有一個元會的十二分之一喔,很短的時間。因為我們能夠沾到上天大開普渡,這麼好的機會,我們借這個機會接受點傳師一指點,我們要了解就是上天承認你已經有成佛的資格,可以成佛。那要不要成佛?看我們自己本身願不願意?各位願不願意成佛啊?(願意)凡塵不是很好玩嗎?(不好玩)我們年歳愈大就愈會覺得凡塵不好玩。年輕的話還體會不出來,我們要了解,凡塵給我們的不管是現象也好,是事情也好,都是負擔。給我們負擔我們產生很多的煩惱。所以年歳一大就會覺得凡塵不好玩,尤其是在物質很缺乏的地方,那更是苦啊!在我們台灣修道的環境可以說是最理想的。在非常好的環境不想修真的是非常可憐又很愚痴。真笨不會修,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目標,就像我們手上拿的六祖壇經,六祖就是唯求作佛不求餘物。我們是要借著研究六祖壇經來明瞭性理心法,借著六祖壇經讓我們能夠明心見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明心見性,並非很困難,只是我們平常都没有用心去研究,會比較生殊,後學稍微提起讓我們明心研究的方法。我們面前都有佛像彌勒祖師,請問各位前賢,是彌勒祖師跑到我們眼前來?還是我們的眼睛跑到彌勒祖師的表面上去?是他跑過來呢?還是我們跑過去?(跑過去/跑過來)剛好兩邊,有的說跑過來,有的說跑過去。不管他是跑過來,還是我們跑過去。當我們眼睛閉起來時,那時候怎麼辦?趕快各歸本位。所以我們要知道,彌勒祖師既没有跑過來,我們眼睛也没有跑過去。然後我們知道那個是彌勒祖師,就是我們的心知道。我們的心知道是彌勒祖師對不對?(對)所以明心容不容易?(容易)我們這邊是活佛老師對不對?那我們為什麼知道?就是心知道對不對?(對)這樣明心容不容易?我們日常就已經在用了。我們先從日常生活中了解我們看到都能知道,上面轉的就是電風扇,也是一樣是心知道。然後看到什麼東西,知道什麼東西,也都是心知道,所以明心很容易。容不容易?(容易)眼睛是心的工具,不是眼睛看到,是我們的心知道。我們整個身體都是心的工具,所以我們就是要從平常我們比較没有用心的地方去注意明心。當然這個我們明的心是我們在日用之間的心,我們可以從這個粗淺的心慢慢進入到我們的真心。各位有没有發現自己的真心呢?有没有?(有)有啊!是什麼樣的狀況?說出來聽聽看,我們在生活之中所用的都是很真的真心,要了解喔!那個是識心的真心喔!會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像我們開法會的時候,仙佛來借竅,我們的真心那時候都啟發,可是都我們又投入社會,請問我們那個時候的真心跑去哪裡?不見了對不對?已經被凡塵的吵攘掩蓋了,没有了。所以那個屬於識心的真心,真心是没錯,可是屬於識心。


    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一定要明心。心要明,知道我們的心在想什麼?這個很重要,我們心明以後,因果就不迷昧。然後我們能夠見到自己的佛性,成佛就無疑。先從明心開始,明心然後見性,當我們心能夠明以後,才又深一層講到見到我們的佛性。因為我們在開始修的時候,都還没辦法去體會,我們的佛性到底是什麼樣子?很難去體會。可是只要你肯用心,它一定會有輪廓出來。到底這個「佛性」是什麼樣子?當我們用心日久的時候,比較長時間都用在我們的心性方面,因為修道全部都要著重在心性,心性透徹了解,才可以成仙作佛,心性不明没辦法。我們當然了解現在是上天大開普渡,最重要的就是渡化眾生,能夠把眾生引進佛門。然後求道以後慢慢我們來研究性理心法。自己能夠得道了,又能實際地來做,然後到達成佛的程度。所以我們眼前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渡化有緣人,因為上天大開普渡的時機不會長遠。不會永久都在,只有一段時期而已,所以要努力渡化有緣人,不然這個時期一過了,大道一湼槃往後要求道得道,已經都是没有機會。到我們老師都是末後一著,最後了,從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相中相錯八八六十四卦,我們道統前東方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後東方十八代加起來剛好八八六十四,到我們活佛老師就是六十四,已經是最後再往後没有了。我們要得道没有了,所以這個時機是最後的時機,有緣就趕快渡化,我們領進佛門一求道以後,就一定要修,我們實際修能夠行善,那個是了我們的舊債,然後我們心性要明,明心見性不是馬上就成佛,是明心見性以後才開始修道。因為我們修道就是要修心養性,心性不明我們就不知道怎麼修?我們現在的凡人普通德性都没有了,為什麼没有德?在六祖壇經六祖就講,就是因為我們分別心太強,没有平等性,假如我們能夠平等,不管人與人之間平等;人與物之間也平等;物與物之間也平等,我們觀念能走入平等,德性就能培養出來。那時就有德,有道有德這樣就能夠成就。所以後學就選擇六祖壇經作為能夠深入研究的一個經典,那各位希望研究多久?因為以後學的構想,我們先研究六祖壇經,然後之後我們再來研究道德經,道德經是很長的有八十一章,然後之後我們再來研究金剛經,然後之後我們再來研究還有非常多的經典,只要各位有興趣,後學就講過準備長期抗戰。我從基隆都不嫌遠要來了,各位想不想來聽啊?(想)要想成佛的話,你聽懂了你就可以不用來,你不懂你就要來。你有把握「我可以成佛了」,你就可以不用來。你想說還不行耶,這樣還没辦法成佛,來這邊薰習,只要你能夠薰習到八識田中有佛因,那成佛是一定的。所以各位就一定要努力,這個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後學講是給各位參考,因為以往後學在北部講,都是有問題可以馬上舉手,因為我們估計到人多,所以把它侷限在一個時間,是不是每次半小時,我們有兩個小時,有半小時來問問題,一個半小時來講課,這樣可不可以?(可以)我們問題是要在上課前?還是上課後?(上課後)好!因為我們剛開始有獻供,崔老點傳師又很慈悲跟我們講很久,可能各位需要稍微休息一下,我們休息十分鐘。


 


這本六祖壇經,就是經序的法海禪師所寫的,六祖交待法海禪師寫六祖壇經,我們從第一頁開始


 法海禪師壇經序


     大師名惠能(大師他的名字叫惠能),父盧氏諱行瑫,母李氏,誕師於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西元638年誕生,然後714年歸空)二月八日子時。時(誕生時),毫光騰空,異香滿室。黎明(天亮的時候),有二異僧造謁,謂師之父曰:「夜來生兒,專為安名(就是要來給他取一個名字)可上惠下能也(就是惠能)!」父曰(六祖的父親就講):「何名惠能?」僧曰(僧人就講):「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做佛事。言畢而出,不知所之(就是講完以後就出去不見人影了,人就不見了。)。師不飲乳(不吃奶),夜遇神人灌以甘露。


    既長,年二十有四24歳),聞經悟道,往黃梅求印可。五祖器之,付衣法,令嗣祖位;時龍朔元年辛酉歲(西元661年)也,南歸隱遯一十六年。(有作隱遯五年者,誤(那是錯誤的)。有作十五年者,以實足算,十六年乃以干支算也15年就是實足來算,16年就是干支來算,我們一般的算年歳也都會算多一歳))至儀鳳元年丙子(西元676年)正月八日,會印宗法師,詰論玄奧,印宗悟契師旨。是月十五日,普會四眾(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人,優婆塞優婆夷就是在家居士,在家可是他已經在修道),為師薙髮;二月八日,集諸名德授具足戒(受具足戒以後正式就是比丘),西京智光律師為授戒師,蘇州慧靜律師為羯磨(這個羯磨就是作業師,作業就是像我們求道的儀式,那個就叫做羯磨),荊州通應律師為教授,中天耆多羅師為說戒,西國蜜多三藏為證戒。其戒壇乃宋朝求那跋陀羅三藏創建,立碑曰:「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又梁天監元年(壬午西元502年)(在六祖出生之前),智藥三藏自西竺國航海而來,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此壇畔,亦預誌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就是把佛的最上乘傳授給眾生),度無量眾,真傳佛心印之法王也。」師至是祝髮受戒,乃與四眾開示單傳之法旨,一如往懺(懺文所說的都對證了)


    次年春,師辭眾歸寶林,印宗與緇白送者千餘人(這個緇就是黑色的,出家人穿就是黑色的;這個白就是在家人我們凡人),直至曹溪。時,荊州通應律師與學者數百人,依師而住(跟六祖住在一起)。師至曹溪寶林,觀堂宇湫隘,不足容眾,欲廣之;遂謁里人陳亞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六祖要跟陳亞仙布施一塊地,問他可以得到嗎?)仙曰:「和尚坐具幾許闊?(陳亞仙問六祖你那個在坐的那塊坐具是多大?你要多大的地?)祖出座具示之六祖就拿出的坐具給他看),亞仙唯然(亞仙一看到以後,這個小的地喔,隨便啦給你)。祖以坐具一展,盡罩曹溪四境(六祖的坐具展開,竟然把整個曹溪蓋住);四天王現身,坐鎮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嶺,因茲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廣大,但吾高祖墳墓並坐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餘願盡捨,永為寶坊(我高祖的墳墓希望留下來,剩下地都給你蓋廟)。然此地乃生龍白象來脈,只可平天,不可平地。(生龍白象就是很好的地理,可以愈蓋愈高,不可以把高的挖掉,可以平天不可以平地,這個比較特殊,我們都是把高的一直挖挖挖讓它低下來,這個不能挖,你可以蓋高不能把高的挖下來)」寺後營建,一依其言。(以後都是這樣没有把高的挖下來)


    師遊境內,山水勝處,輒憩止,遂成蘭若一十三所(這個蘭若就是經舍,我們可以修道,很安靜的修道場所就叫蘭若,同樣的文字蘭若,蘭若到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比較深入的意思,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叫蘭若)。今日「花果院」,隸籍寺門。其寶林道場,亦先是西國智藥三藏,自南海經曹溪口,掬水而飲,香美,異之,謂其徒曰:「此水與西天之水無別(跟西天的水一樣),溪源上必有勝地堪為蘭若(就是可以在那邊很清靜的地方修道)。」隨流至源上,四顧山水回環,峰巒奇秀,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乃謂曹侯村民曰:「可於此山建一梵剎(寺廟),一百七十年後當有無上法寶於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得道者非常的多,木只有一棵,林就很多了),宜號『寶林』。」時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聞奏(把裡面實在的事情寫表文給皇帝知道),上可其請(皇帝就允許他所請求),賜額為「寶林」,遂持梵宮(成一個廟寺)。蓋始於梁天監三年(甲申西元504年)也。


    寺殿前有潭一所(有個水池很深),龍常出沒其間,觸撓林木(龍都出來玩)。一日(有一天),現形甚巨(現牠的形狀很大),波浪洶湧,雲霧陰翳,徒眾皆懼(大家都很怕)。師叱之曰:「你只能現大身,不能現小身。若為神龍,當能變化(假如是神龍你就可以變化),以小現大,以大現小也。」其龍忽沒,頃復現小身(不見了就現小身出來),躍出潭面,師展缽試之曰:「你且不敢入老僧缽盂裡!(你不敢進來)龍乃游揚至前,師以缽舀之,龍不能動。師持缽歸堂上,與龍說法(龍為什麼會變成龍没有成佛呢?就是他在修道的時候所有行持功德都很大,可是不守戒律,戒律他不守所以變成龍了,所以能夠興風化雨,很大的能耐,他都很肯布施,很肯作功德,就是不守戒律,能力非常強,可是戒律不守,內心的修持不夠),龍遂蛻骨而去。其骨長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傳寺門。師後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側,有鐵塔處是也。


這是法海寫六祖壇經的序文,我們稍微了解一下,就開始行由品第一


 


行由品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這個刺史就是相當於現在一省的省長,一省的主管一樣大,像我們中國36省,36個省長)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儒家)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可以說法也非常盛,人非常的多),同時作禮,願聞法要(佛法的要點)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我們六祖壇經最好的就是這四句,我們用本來清淨的本來自性,用這個心一直到成佛,都没有彎彎曲曲。重點在各位前賢但用此心的心是什麼心?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可是我們現在在凡塵所用的心,都是生滅的心。我們在日常所用都是生滅。一生然後下一個念來了前一個念滅,我們用這個生滅的心,生滅的心叫識心,認識的心,我們用認識的心,識心來修道,修不成道。不管修得再怎麼久都不會成,千生萬世一直修不會成道,不會成佛。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才因果一致,因是不生不滅的心,果是佛的果位不生不滅的道。各位這樣能有印象嗎?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一定要把這句話牢牢記住。絕對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道,這樣才可以成佛。我們用生滅的心來修的話,不會成,生滅心都是變化。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但用此心,這個心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一直到成佛都用這個心。後學稍微把不生不滅的心,跟各位講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都一直在變化,都一直在生滅,我們不能用這個生滅的心,一定要用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跟「生滅」我們要了解它是同體,可是兩面,我們認識生滅的那一面,不生不滅的那一面我們不認識不知道,所以我們說出來的心就千變萬化,就非常的多。各位前賢我們眼前的六塵消失了,我們的心就不見了。各位前賢六塵知道嗎?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假如没有六塵的話心就没有了,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心去哪了?我們知道心跑到哪裡去了嗎?所以我們在凡塵生活,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就變成我們的心對嗎?這個就叫做妄心。是生滅心不實在。妄心無體,我們的真心有體,我們的真心有一個實在的體。雖然没有形相,可是我們可以體會,很實實在在的。這樣子好了,說要見性對不對?見性才能成佛。各位要不要看那個佛性?後學拿出來給各位看好嗎?(好)要努力看喔!【劉講師眼睛睜大大的微笑看大家】看到了没?(看到了)看到了啊!那麼厲害啊!說說看怎麼看到了,見到佛性了。各位前賢雖然佛性没有形相,我們要了解一旦人呼吸一斷了,是不是不能動了?人一死了,是不是佛性已經離開了?就不能動了。我們現在臉部都有動作,眼睛可以看人;頭可以轉是不是有佛性啊?看到是没錯啦!真的看到了。跟剛才講的看到有没有一樣?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非常地有深度,非常的奧妙,我們一定要發心追求,性理心法没有發心追求,答案不會出來。我們領悟也不會深入,要領悟深入一定要自己發心,假如我們自己本身不發心,都不想成佛,所有的仙佛都没有我們的辦法。仙佛一直想叫我們成佛,我都没有想成佛真没辦法,用盡心機費盡心血還是没辦法,問題就在我們眾生都没有發心想要成佛,要認真研究,聽懂了一次就夠了,二小時。如果聽不懂要常來,來這裡薰習,久了一定會懂。人一能知,己十知;人十能知,己百知;人如果一次會的,我一千次會不會?絕對會,只要我們肯用心,絕對會,所以我們要體會不生不滅的真心,後學跟各位講,這是累積很久的經驗才出來的答案,現在給各位講,可能會很生殊,可是各位只要按照這樣做絕對會有效果呈現,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把萬緣放下,什麼念頭都放下,萬緣全部放下,放下,放下,再放下,什麼都放下,放下到什麼都没有的時候,剩下那個放不下的那個,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那個就是我們本來面目,這樣容不容易?那個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這個佛性在成佛,所以只要你肯努力用功,在日常生活有空閒的時間,你就盡量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你就有那個覺,你能夠成為覺者,覺者就是佛。那個覺一呈現只是剎那,你要讓它持續得能夠很久,這樣你就可以進入真理世界,進入佛所生活的世界裡面。可以深入,就是這樣,所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是這個心,各位前賢聽進去了没﹖﹙有﹚會做了嗎﹖﹙會﹚你會做就會成佛了喔﹗所以萬緣都放下,所有一切都放下,不管天要崩下來不管它,全部都放下了,只剩下那個放不下的覺性,那個覺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樣聽懂嗎?﹙懂﹚深還淺?了解就很淺,不了解就很深。所以性理心法就是這樣,後學用三十年的時間,只得到這個而已!這樣說要三十年,有夠笨對嗎?很笨三十年,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就要三十年,不用啦﹗三分鐘就好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一定要自己本身去做,去經驗,能夠有經驗了,你能夠實際知道了,你從內心深處就產生十足的信心。已經可以絕對可以成佛,就是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要求佛,就要向自身來求,這個很親切的就在我們身上。我們努力的追求這個覺性,讓它能夠保持永遠的覺,不要讓它轉化,各位前賢我們一轉化,叫做不覺,不覺叫做無明,無明就造業,造業我們就要接受果報,就要受苦。所以我們保持覺不會造業,覺要知道要發現都不容易,要保持更不容易,可是我們就是一定要去做,只要我們肯做,一定可以達到。所以老師也跟我們講「難行能行」,一定可以做,這也不很難啊﹗只看我們願不願意?願不願意都萬緣放下?﹙願意﹚很難喔﹗各位心裡可能會想,不難很容易,可是你回去以後你開始做,你才會知道真的是很難,放不下來,各位前賢我們本來都是佛,為什麼没有成佛?被我們自己的觀念障礙,被我們自己的念頭障礙,所以就没有成佛。我們的念頭不正確,所以但用此心的心,我們一定要正確,就是菩提心,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用這個心才可以修成的。所以最重要就是這四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它本來就很清淨了,一定要用這個不生不滅的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要變,絕對可以成。這樣了解嗎?所以一般六祖壇經我們都有研究過,可是差別最大就是在這裡。把這個關鍵點没有抓到,没有了解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因果一致,才會直了成佛。知道了嗎?知道了要往下講了?)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這個善知識,就是善知真心,善識佛性。那個善是貫下來的,一個是中間,善知;一個是下面,善識。善知就是我們的真心,善識認識就是佛性。當我們已經了解真心,已經認識佛性,善知識,就是善知眾生的根器,善識回天之路。知道眾生的根器要用什麼法給他修,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法都要我們成仙作佛,怎麼樣可以成佛那個法千差萬別很多,我們要了解要認識很多修持法門,才能給眾生去修持。所以善知識的最頂點,佛就是善知識,菩薩就是善知識,下面下來的善知識都是鼓勵,鼓勵我們成為善知識。六祖也是站在鼓勵的角度,希望我們都成為善知識)


    惠能嚴父(惠能的父親),本貫范陽,左降流于嶺南(本來是官愈做愈大,他父親是官愈做愈小。愈來愈被調降,從文明的地方把他遷到比較偏僻不發達的地方。),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就是物質的生活很缺乏),於市賣柴。(在市場賣柴,以前都是用柴做家裡煮飯燒開水用的燃料)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這時有一個客人幫他買柴,叫他幫他送去他的店裡去);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誦經的人還没開悟,聽到的人心就開悟了。因為六祖不認識字),遂問:『客誦何經?』(所以就問客人在誦什麼經典?)客曰:『金剛經。』(客人講:在誦金剛經)


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又問:這個金剛經從什麼地方來的)客云(客人就講):『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五祖弘忍大師在那個地方教化),門人一千有餘(他的徒弟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只要能夠持誦金剛經,就可以見到我們真心佛性,因為金剛的涵意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誦經也可以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往昔前世跟這個人有結很深的緣),乃蒙一客,取銀 十兩 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所以銀 十兩 是非常的多,一下子對陌生人你肯拿那麼多的錢,那個就叫做宿昔有緣,所以我們在凡塵有能力的時候,儘量幫助別人,我們幫助以後不用記在腦海,我們行善不記在腦海就不進入福報,不進入福報,變成我們性分之中的德,我們深植德本,種植我們的德本,所以我儘量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別人都累積在我們性分之中,往後不管你經過多久,幾百年幾千年以後,這個因都還在,你要用的時候自然人家送來給你了。為什麼?因為你宿昔有種因,現在果報呈現,不然別你跟你不認識為什麼要拿錢給你?就是因為往昔你有幫助過他,他自然而然把過去你幫助過他的那些,又回過來送給你,所以這個叫宿昔有緣。我們要了解我們在凡塵的經歷跟我們八識田中都很有關係,我們在日常生活只要有能力,不管在語言上,行動上,在實際的物質上就儘量給人方便,幫助眾生,這樣的話我們的資糧就很充足。所以拿銀 十兩 給惠能,令充老母衣糧,可以就有的吃,有的穿。),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六祖安排他母親以後就去黃梅),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以前的人都是要用走路的,走了三十幾天)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所以六祖的目標明確,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各位前賢,假如有人問我們:「你要求什麼?」我們心裡面怎麼回答,會不會跟六祖一樣,大概不是啦!惟求生活能夠富裕,然後作佛兼的就好。最現實的狀況就是這樣。先求能夠生活,能夠物質很富裕,日用都很豐盛。是不是這樣?没有人回答,內心都在想,對啊!就是這樣,我們要了解日用不缺即可。只要我們有的吃,有的穿,可以遮風避雨,這樣就好了。我們再努力打拼,我們一口氣不來,没有一樣東西我們帶得走。一毛錢我們都帶不走,所以不用累積。不用累積財產,我們一定要累積我們八識田中的佛因,這才是重要。因為佛因我們一直累積,成佛就一定有份。我們佛因都不種,可以成佛嗎?就成不了佛了。所以佛因一定要種,佛因是什麼呢?第一個我們要了解一定要追求明心見性,心性一定要了解,真理一定要透徹。然後接下來就一定要幫助眾生,所以我們一直在幫助眾生,能夠使眾生都離苦得樂,那我們佛性八識田中的佛因就種得很足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朝這個方向。一方面能夠明心見性,對性理心法一定要研究;然後有機會有能力幫助眾生一定要盡力。而且要趕快,這個時間不等人。很快我們一生就過去了,我們可以回想我們怎麼來到現在這個年歳。我們想看看我們怎麼一下子就這麼多歳了。有没有想過?怎麼一轉眼就這麼多歳了。時間真的快耶!不等人的,所以要及時,要趕快努力的研究性理心法,要明心見性,一方面努力地幫助眾生,有機緣的話上天大開普渡,趕快渡化眾生求道。這是很重要的,先把他領進門,師父領進門,修行就在個人。所以我們了解六祖到五祖的地方來,五祖就問他:「你是要求什麼?」他就目標明確「惟求作佛,不求餘物」我們在人生的過程裡一定要有個目標,我們就朝這個目標努力前進,五祖就講)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嶺南就是比較没有受教育的地方,獦獠就像我們台灣的原住民。就是住在山區没有接受教育,台灣話就是「土包子」),若為堪作佛?(獦獠怎麼能夠作佛?)』惠能即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六祖就講:「人有住在南住在北,佛性都是一樣的没有南北。獦獠和和尚身體不一樣,佛性有什麼不一樣?」)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五祖想再跟六祖講話,但是看到徒眾都在左右,就要六祖惠能跟大家一起去做事。)。惠能曰:『惠能啟和尚(惠能就講:惠能報告和尚,以前稱為和尚是尊稱,因為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就是形相的上面叫做道;形相的下面叫做器具。有形有相那就是器具,無形無相的上面那叫做道。和尚(上)就是和道,各位前賢我們和上還是和下?都和上喔!大家都跟道和在一起了。這麼好很理想耶!都已經跟形而上之道和在一起,那很理想。我們要求我們自己在生活之中都這樣,跟形而上的道和在一起,不要跟形而下的器和在一起。形而下有形有相;形而上無形無相。),弟子自心常生智慧(惠能跟和尚講,自己的本心常生智慧,我們也要像這樣,自己的本心常生智慧,不要自己的本心常生無明。我們眾生都是常生無明,不是常生智慧,所以這邊六祖惠能自己有把握說自己的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時時刻刻都保持覺,叫不離自性。我們不覺就是離了,所以我們離開自性的時間比較久,不離自性的時間比較短。),即是福田(我們要了解什麼叫福田,因為我們會種福,種福在田中。為什麼會種福?就是因為你時時刻刻心都清淨,没有無明。時時刻刻種的都是善。善在福田裡面生出來的一定都是福。福我們不接受福報就進入我們的德性,進入我們佛性理面的德。我們接受就是福報,福報我們在凡塵裡看,你接受福報就是有錢,有社會地位。那個就是接受福報,我們要了解要有福報有錢有社會地位,你就是事先要先種,種那些善因,你才會有這些善果呈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一講出來以後,它都背後有原因在。)。未審和尚教作何務?』(他自己就說我時時刻刻都跟本性在一起了,你還要叫我做什麼?)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就是最上等根器,我們說上等根器聽兩個小時就不用來了,六祖不用來聽就會了。你不要講了,去米倉裡磨米。)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八月餘日。(叫他在那邊砍柴,踏石磨磨米。那個都很辛苦,惠能又嬌小,力量不夠,在腰上梆石頭,很苦他都忍受經過八個多月。)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五祖有一天忽然來見六祖說:「我想你的見解可以用,怕有人會害你,所以我不敢再和你講話。我如果再跟你講話,你會被人害死。所以我們人的嫉妒心都是很強的,各位前賢!我們內心裡面有没有嫉妒心?(有)有啊!真的啊!嫉妒什麼?嫉妒別人比我漂亮是嗎?嫉妒別人比我有錢,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要嫉妒,嫉妒那都是毒素。我們毒素如果累積太多,下輩子出生做毒蛇,不要累積毒素。五祖跟六祖講,怕有人害你所以才不跟你講話,你知道嗎?)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惠能跟五祖講:弟子知道老師的意思,不敢走到佛堂前面去聽五祖講經說法,不敢去聽,怕去聽又被人發現,命又没了。都讓大家都不知道,這樣他的命就能保全。所以我們就要有自見之明,就要保護身體。雖然身體是假的,可是我們要借身體來成佛,所以就好好保它保護好。)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五祖有一天把跟五祖修行的門人都把他們集合說):『世人生死事大(我們世間的人在凡間生死的事最大,没有比生死更大的),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你們這些徒弟一千多人,整天只求福報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就是不求作佛。這樣懂意思嗎?說他們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我們在接受福報是不是在苦海裡,離開苦海最好了,所以一定要追求離開苦海,就是要成仙作佛)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自性如果迷了,福報不能救我們。能夠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要造業因,業因不造就没有果報。果報没有我們就可以解脫)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般若就是妙智慧,就是我們從不生不滅的佛性生發的妙智慧,不是我們後天有身體以後才學的那一些聰明,不是,是我們本來俱備有的那個般若妙智慧。所以平常只要我們有空閒的時間,就能夠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培養這個覺性久了以後,般若的妙智慧就產生了。它自然就產生了,有般若妙智慧處理事情,你就知道輕重緩急,你就知道理路都很清晰在你的眼前,這從你的般若妙智慧出來,要怎麼出來?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來訓練,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走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讓它時間久,久了以後我們般若妙智慧就會呈現,所以只要我們凡塵的事不放,般若妙智慧也不出來。我們凡塵的事全部放了,般若才出來。這樣了解嗎?我們凡塵的這些都是虛幻不實在的,我們不放掉的話,我們的般若妙智慧没有,絕對没有。有的話叫做聰明,聰明會害我們,我們聰明就反被聰明誤,會擔誤我們。因為聰明就不肯吃虧,不肯吃虧就是要佔便宜。佔人家便宜就是把我們的浩然正氣用掉了,所以聰明的人,没有浩然正氣。没有浩然正氣就枉為人,枉費當人,没有人的資格。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當人頂天立地,所稟持的就時浩然正氣,不能没有。聰明的話會慢慢把浩然正氣用掉,用到後來浩然正氣都没有了。我們没有浩然正氣在都會區還没有什麼感覺,在像我們這邊比較偏僻的地方,我們旁邊都是果園是不是?各位前賢!半夜的時候你敢一個人來這裡嗎?不要有兩個喔!只有自己一個你敢不敢來?一個人到這個没有人煙的地方,然後你的心不蹦蹦跳,是很篤定,那就是你的浩然正氣充足,你一個人到這個地方,全部没有人,你還没到的時候就已經蹦蹦跳蹦蹦跳,告訴你没有浩然正氣。那你要再實際的考驗自己的話,半夜一個人你去墳墓,墳墓有磷火,我們說鬼仔火,磷火很輕。你一動它會跟著你動,所以它會追著你跑,你一個人能在那個地方,你都不怕,表示你的浩然正氣十足,假如說你都還没到就快昏倒了,那趕快回頭,去到那邊一定要趕快叫救護車去救。為什麼?没有浩然正氣,所以那個地方不允許你去。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的浩然正氣是這麼地重要,可是我們聰明就會把它用掉。所以不要聰明,聰明的人都比較機智,頭腦比較奸巧。所以我們台灣話講得很好,奸巧奸鬼,你看笨的人都不會,笨神(台語)笨神,笨的都當神,笨才會當神。太奸就會當鬼,所以不好。),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