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某甲就是在印宗講他自己:我在講經就像瓦片,礫就是小石頭。就是瓦片小石頭);仁者論義,猶如真金(現在六祖在講真理就好像真金一樣,非常有價值。這是印宗他很謙虛,他說他在講經好像瓦礫一樣)。』於是為惠能剃髮(把惠能的頭髮理光),願事為師(印宗要拜六祖為師)。惠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就在菩提樹下廣收徒弟,然後來教導眾生怎麼脫離苦海)


    惠能於東山得法(在五祖那裡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命時時刻刻都好像要有了,一根頭髮承載整個身體,那根頭髮很快就斷了),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同在這個地方聚集在一起研究真理),莫非累劫之緣(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因緣。所以我們要了解前世有修,前前世也有修,再前前前世也修,那個叫累世有修。我們累世修集在都我們八識田中,在我們性分之中。所以我們要了解不管我們行善作惡,所有的都在我們性分之裡面,以後都會再呈現,所以修道最重要是要相信因果,相信了不敢作壞,不敢作壞就有惡報,惡的果報就不會呈現。都會行善,行善是人的根本,本來就是要行善)!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供養諸佛,各位有有供養諸佛?我們會以為在供桌上我們來供養才算,不是喔!所有眾生都是佛,我們供養眾生就是在供養諸佛。我們有有供養過眾生?那個就是在供養諸佛。我們要了解,假如我們不熟識他有某一方面困難,我們就給他方便,那個就叫供養諸佛。我們要了解在凡塵眾生都是佛,假如我們對他所有一切對待,假如我們對他埋怨,就是在謗佛。後學第一次不是講嗎?我們對眾生埋怨就是在謗佛。因為他就是佛,你在毀謗他了,這樣了解了嗎?所以我們就容易進入法性平等,眾生都是佛,佛也是眾生。這樣就平等了,有分別心,就能很容易成就,我們假如有分別心就不容易。後學跟老前人生活一段時間,聽老前人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凡塵不是博士這麼多嗎?你看哪一個博士成佛的?有有?有有博士成佛的?有一個博士成佛」為什麼?知道嗎?就是分別心,他已經當博士了瞧眾生都瞧不起,都在他的底下,他高高在上,所以成不了佛,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心要平等,不管上至總統下至流浪漢佛性都一樣,都是平等有差別的,差別只是在那個現象,那個現象的差別是他的因緣果報,他能當總統就是他歷世歷代利益眾生,眾生肯聽他的話。他當流浪漢就是他都不幫助人,所以到後來有人要幫助他,他就當流浪漢。都是自作自受,自己怎麼作,自己怎麼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都是平等的,外表現象都是因緣果報,我們在種因的時候就是要累積善因,不能種惡因,對我們修道來講最基本的。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種善根很重要),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才可以有可以同種善根,才可以得聞頓教得法的因,所以這樣很不容易達到。)。教是先聖所傳(頓教的這個教是先聖所傳,就是以往已經成就的,他所傳下來),不是惠能自智(不是六祖自己的智慧去想出來,不是的。是先聖這樣傳承下來)。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聽到先聖的教能夠讓我們都成佛的。各令淨心,就是只要清淨我們的自心,我們的自性一清淨了,我們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佛。聞了,各自除疑,把我們心中的問都除掉),如先代聖人無別(這樣跟以往歷代的祖師都一樣有差別,都已經成就了)


    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就都很歡喜然後作禮就退下來。)


    我們剩下34分鐘給各位前賢發問,不敢問的可以用寫的,寫上字條傳遞上來,後學看就答。


 


(1) 有前賢要後學幫忙問即心不可能即佛,他說即心怎麼可能就是即佛?


這個來源是司空山本淨禪師遇到一個皇帝派他(楊光庭)去採常春滕的人,這個大臣很努力修道,遇到本淨禪師就問他有關佛法,本淨禪師很客氣就說你們皇宮裡面有很多文武百官,他們都有在修道,你回去就可以問他們。他說既然我都來了可以遇到你,請你幫我回答。本淨禪師說:「你要問佛呢?還是要問道?」他說:「佛跟道不一樣嗎?」本淨禪師說:「你要問佛的話,即心即佛;你要問道的話,無心是道。」有有聽出竅妙?(有)因為有問到這個問題。所以後學講釋迦牟尼佛叫我們修道不要用心意識。用心意識修不成道。釋迦牟尼佛講心即是聚義,我們用的意就是回憶,識就是顯現讓你知道,現知義。三個都是因緣會合,六根對六塵,根塵聚合了才顯現我們有心,我們身體都有了,身體是四大假合。身體都有了哪有六根。有六根就有六塵,就有六識。所以心就呈現不出來,就心。無心了就是道,這樣了解嗎?不用六根就有六塵相對,我們就有六識。不產生心。心都有了叫妄盡,妄已經全部都消失了。真顯,我們的真就顯現。了解意思嗎?心就是因緣際會才有。意就是記憶,就是我們以前有學過有經歷過知道,一樣是因緣際會才有,因緣消失就有。然後那個識就是現象讓我們知道,現象讓我們知道又是因緣際會,所以屬於因緣際會的東西,它都不真。它都妄,它都會變化。因緣際會的東西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都會變化,像之前後學有做過比喻。像茶杯很漂亮,我喜歡。喜歡就是心。對不對?心就是妄心。為什麼?因為要有我們眼睛看到現象,那個已經是因緣際會,妄心無體。不像真心有體,實在的有存在。我們喜歡的心會變化,我們不小心把它把破了,已經變化了。打破了請問我們還喜不喜歡?(不喜歡)那喜歡的心跑去哪裡?是不是找不回來?再怎麼找都找不回來,所以那個叫妄心無體,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在凡塵生活都是用這個妄心,隨著外境的變化在變化。所以後學才講,我們男女遇到了適婚年齡時,因緣際會,看對眼了,就很喜歡就愛了,然後談戀愛結婚。結婚以後為了生活,各自打拼,又各有各的生活環境,不一樣了。他有新的對象,結果外遇了。有有啊?(有)這現象還很多,對不對?他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不是海誓山盟嗎?為什麼後來又會有外遇的出現?所以就了解那個心是妄心。雖然在當時談戀愛很真,可是那個真心是建築在識心上面,那個真心是在生滅心裡面,會變化。我們佛性的真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性你有用它,它在;你不用它,它也在。它都在支撐著你,它在提供你動力。你胡思亂想也是你的真心在提供動力,有真心佛性就不能胡思亂想。所以我們所有的妄也都是從真出來。叫作從真起妄,我們修道是要返妄歸真。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是返妄歸真。即心即佛,就是我們所有的妄心都放下的時候那個心就是佛,那已經到佛的程度,我們可以摒除所有妄的心,全部都摒除,假如您用這個心就已經是佛了。所以即心就即佛。要了解到只要有一點妄都不算,已經全部都有妄了,那個叫佛。那時用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時的心是很真,是真的心,佛也就是這個真心。所以這個即心即佛,那個心不要用我們凡塵的心來說,我們用凡塵的心太多了,千差萬別,我們的心轉得太快了。那個都不是。我們真心不會,我們的真心是如如不動,那個如如不動真如,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全部都是不變的,常住的,不變常住就是佛。即心即佛那個就是佛,已經是了。


 


(2)上星期他聽DVD說,上等根器聽兩個鐘頭就可以成佛?他說不可能,他想請問劉講師?


可不可能要問自己。假如我們對凡塵太留戀,對凡塵的事太在意,那絕對是不可能;假如我們凡塵事都能放得下,都能時時刻刻守住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那樣的話,兩個小時就已經太多了。三分鐘就可以。所以那個可不可能,因為各個根器不同,上等根器,各位前賢!禪宗教人修道怎麼表現?都是從我們的感官,我們不是有面容嗎?你問他道是什麼?他只有作個表情,這樣就是道。你看到有?所以禪宗禪師在教導他們的弟子不用文字,也不用語言。就用動作,眼睛會閉是誰在閉?是不是佛性?看到那個呵!這樣就知道了!所以有一個智閑禪師根基很好,他老師跟他說,你還有落入胞胎之前,作一首偈語,我要授記讓你成佛。他竟然找不到一句。然後就請他老師說,老師說我說是我的啊!你的要你自己說,他辦法回答,所以就打包行理回去了。他說我以後不修道了,就去整理他的田地。用鐮刀在割草的時候,鐮刀去碰到小石頭,小石頭去撞到一根竹子。竹子發出聲音「咚!」竟然這一聲讓他領悟。道就是這樣,這個就是道。所以他就講一個偈語:一擊忘所知(他那個能知所知全部都摒除掉),更不加修治(不用修了已經到家了),動容揚古路(容面在動是在發揚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墮消然機(不墮入,那個消就是因緣,然就是自然。不墮入因緣也不墮入自然,我們的佛性不屬於因緣不屬於自然,) 處處無蹤跡(你要找找不到),聲色外威儀(我們的聲色都是外面的威儀,外面的形相都不關緊要的),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所有達到這個狀態的人都說這個就是最上等的根基)這樣有有一點概念了。【可不可寫下來,很重要耶!】這樣有點花時間,有有前賢上來幫忙寫。


 


(3)咱們相互供養諸佛,那又為什麼佛會互相吵架?還有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有殺汝心,汝有殺我意何如?


我們雖然本來是佛,落入凡塵已經迷昧了。所以才會有一些動作出來,那些動作都真理不合,可是我們要了解,本性我們都是佛,所以做出來不合真理的那些,我們就需要慢慢去改掉,不要苛求大家的程度都那麼高,都是到佛的程度。給他機會,給他慢慢的修正。第二個問題野獸,假如你抱一個嬰兒,到野獸的身邊,那個野獸不會去傷害他。不講野獸肚子很餓的時候,平常的狀態之下,你把嬰兒抱到野獸的旁邊,嬰兒會跟野獸玩。野獸不會傷害他,為什麼?天真!為什麼人跟野獸在一起的時候,不是野獸要傷害人,就是人要傷害野獸。就是互相之間有攻擊的心,因為野獸也不會起心動念,你要攻擊牠的時候,牠已經感受到了。牠要保護自己牠就要傷害你,假如你是一種光明有傷害的心,而且是從骨子裡發揮出來,野獸他不會傷你。我們知道廣欽老和尚他可以降伏老虎,為什麼他可以降伏老虎,到後來老虎會去找食物給他吃。不管我們接受的是怎麼不合理的現象,我們都要歡喜心甘願受。我們只要歡喜心甘願受,這個冤欠到這個地方就為止了。假如我們不歡喜心不甘願受,我們要了解,我們還是一樣要去處理事情。你把狀況處理完了因為你不甘願,所以業債有了。有了往後還會再來,還會有不合理的事情又來了。又來你還要再應對,你一樣這種心態那就了。所以一定要改變,歡喜心甘願受,可能以前我不合理去對待人家,現在人家才不合理來對待我。我一改變心態了以後,歡喜心甘願受,那個業就了,從此陌生人,他走他的路,你過你的橋。都不相關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在處理現象的時候,那個心很重要,看我們抱著什麼心,我們大部份不合理都不甘願。不甘願的心表示這個業有了還在,你處理都是多餘的,在處理時我們又會造業,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我們自己不造因,然後我們所有的行善不要記在腦海裡,它就會進入我們性分之中。我們記在腦海會變成福報。


 


(4)        人死了從泥丸宮而出,書本寫以後出生公侯將相?還是氣天神?


這個問的修持以後從泥丸就是頭頂出去,假如有求道靈魂能出竅都是從泥丸宮,人死了靈魂從泥丸宮出去,他就有資格當氣天神仙。王爺、媽祖、山神、土地公都有資格去當,他的期限就看他行持的內容,他行善很多很大,他的期限就會很長。地位就會比較高。假如比較一般就會比較低比較短。假如再來凡塵當人,當公侯將相都可以,因為那個等於在管理眾生。所以當很大的官跟氣天神仙是一樣的,都是在管理眾人。


 


(5)劉講師後學要問一個題外話,我們有一個前賢的媽媽吃素,祖先她要拜素的,結果都擲不到筊,他說不知怎麼解決?


這個很有意思啦!因為我們要了解,假如我們不固執不執著不會當鬼,所以當鬼會固執,這種現象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智慧來辨別,我們假如拜一些生靈的東西增加他的罪業,他在地府受苦會愈苦,他自己本身不知道,只有享受一陣子的氣味要受很多的苦,就像我們眾生一樣。我們眾生有時為了一點愛,然後受苦一生。都是這樣,所以我們做子女的要有智慧,你不用擲筊,問自己我當主宰,我要你過好日子,更進一步可以把他們超拔,超拔讓你離開地府。更好了啊!所以我們要了解,父母親都已經不明理了,我們還增加他的罪業,那些生靈一定去找他。你拜他,牠去找他。牠找他不是增加他的罪業嗎?孝你就要真的孝順,要父母親脫離地獄的苦,不要再附和,你附和他的話增加他的罪業。他就要受苦。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有答案,我們人有主宰。


 


(6)我們道場裡面有些人事上因緣的不合,各帶人把人分割各自修,這樣是不是破和合僧?


那個是外的破和合僧,本來一起修道你把他弄開,那是外不是內。內的破和合僧是五蘊不要蘊積,那個算外,那個頭腦夠笨的。為什麼?真心佛性不追求,你去追求人家那個外相幹什麼?對不對?夠笨的!成仙作佛不追,去追那個幹嘛?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解開。追求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才是重要,那個是迴光返照,我們把我們的真心佛性都收回來,不要外放,外放就是眾生。收回來都是聖賢仙佛,我們把真心收回來,不關外面的事,外面事有外面的因緣,我們不要去主宰。


 


(7)我媽媽要問的,她要問「逢懷則止,遇會則藏」這一句話


懷就是地名,像我們說台南,一個地名。你一直走走,看到有一個地名有一個懷的地方就停在那裡;遇到有一個地名叫做會的地方,泗會也是地名,你就藏在那裡,因為他問我要去哪裡?給他一個方向,就是你一直走走遇到有一個懷字的地名,你就停止,看到有一個會字的地方,你就住在那裡。


 


(8)劉講師請問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犯這麼重的罪要墮入阿鼻地獄受苦。又說佛性不斷,眾生都能成佛,這怎講?


各位前賢!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我們所做的善惡都有果報。我們造的很大的罪業,果報我們要去接受。接受以後就了,又恢復到原來了。只要你接受果報以後就恢復到原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會消失掉,不會滅掉,它都在。我們造了什麼惡就是要去接受那些果報,果報很苦啊,所以等於你造的惡和你接受的很苦的果報已經二相抵消,你回來就是自由身。你就可以再修證,可以成佛。你可以累積善,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性永遠在,我們行善行惡都要去接受果報。行善接受福報,行惡接受惡報。我們現在殊勝因緣,行善不要記得,不要接受福報。我要成仙作佛,我要坐在供桌上,坐在供桌上就是要有德。你要深植德本,那個德我們要種植在我們八識田中,我們八識田中都有,有德了,才可以坐在供桌上。所以天上無無功德神,你有功德不能當天上的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